腰间的“重火力”

2023-10-03 14:57蔡越强
铁军·少年国防 2023年8期
关键词:蒺藜手榴弹士兵

蔡越强

手榴弹一般被士兵挂于腰间或胸口,方便随时向敌人投掷出去,因其杀伤范围广、威力强,成了短兵相接时最快捷的“重火力”。

设计如此巧妙的手榴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本期“情报搜集站”,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手榴弹的发展历程吧。

古战场上的稀罕物

手榴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也就是现在的希腊,还包括土耳其、叙利亚等国的部分地区。聪明的拜占庭士兵发明了一种名叫希腊火的陶罐,他们将陶罐内部装满铁蒺藜,再用轻质石油把陶罐灌满。战斗中,当陶罐被引爆后,陶片和铁蒺藜四处飞溅,对敌人造成打击。希腊火的原理已经比较接近现代手榴弹的破片原理,但这种缺乏火药技术加持的武器更像是一种燃烧弹。士兵们会用类似弹弓的工具将希腊火弹射出去,攻击敌人的木质战船。希腊火在对付数量占优势的阿拉伯海军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也是最早在军事上使用火器的国家,制造出了火药箭、突火枪、铜火铳等兵器。宋朝时期,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了西夏国,与北宋并立。西夏人发明了一种叫瓷蒺藜的武器,从外观上看,它是一个布满尖状刺的圆形瓷球,如同刺猬。瓷蒺藜是中空的,西夏人把火药装入其中,再用一根火线来引爆,杀伤力非常强。瓷蒺藜有两种:一种是带把的瓷蒺藜,被称为手榴弹;一种不带把的瓷蒺藜,被称为手雷。

后来,人们发现铁制火器的威力更大,其对铠甲等护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于是制造出了威力更大的铁蒺藜、震天雷、铁火炮等兵器,而瓷蒺藜逐渐从战场上隐退。慢慢地,一个弹丸呼啸、火光冲天的热兵器时代到来了。

英勇无畏的掷弹兵

13世纪,火药传入欧洲,对欧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6世纪中叶,欧洲人在火绳枪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效率更高的燧发枪,促使欧洲军队走向了近代化。17世纪的欧洲战场很奇特,军队都严格执行一种叫排枪射击的战术,一排排的士兵组成一个方阵,他们既不找掩体,也不做任何规避动作,双方士兵就那样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用燧发枪近距离互射,任凭对方的枪弹打在自己身上,直至送命。

这种战术听起来愚蠢又残酷,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燧发枪的射程短、精准度低,只能将步兵排成一排,通过步兵同时射击让子弹像一堵“弹墙”那样打出去,以此来提高杀伤力和命中率。除了组成方阵的士兵,掷弹兵在战斗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掷弹兵就是投掷手榴弹的士兵,他们的手榴弹和中国古代的铁蒺藜很相似,都用引线点燃引爆。这种武器能够有效打乱敌方的步兵方阵,从而减少己方不必要的伤亡。但是,手榴弹是有质量的,为了能将它投掷得更远、更准,掷弹兵往往要趁双方方阵的士兵为步枪换弹的间隙迅速冲向敌阵,在距离敌阵二三十米时将手榴弹投掷出去,此时已经换弹完毕的敌阵士兵会迅速向掷弹兵射击。因此掷弹兵大多有去无回,勇气可嘉。

堑壕战中的利器

手榴弹历经千百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得到充分运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一场漫长的堑壕战,绵延数千米甚至数十千米的堑壕并不是一条笔直的线,而是折线形或者折齿形,又或者是按照地形的走势弯曲。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堑壕中的纵射火力一串到底,还有就是利用折角处组织侧射、斜射、交叉等火力方式,以此提高射击的杀伤效果。因此,每个折角处就成了攻防双方争夺的重点,这时手榴弹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手榴弹是于1915年问世的英国米尔斯手榴弹,它的质量大约是700克,由弹体、保险销、弹簧握杆、撞针、雷管、中心管、主装药和底盖组成,是一款无柄手榴弹,也可以称之为卵形手榴弹。整个外部弹体由生铁打造,表面带有网格,用来防滑和控制弹片大小。此外,英国人还在它的基础上发明了搭配米尔斯手榴弹的枪榴弹发射装置,使用时把它套在步枪枪口,利用空包弹排出的气体将手雷推出,射程能达到170米远。

英国有了米尔斯手榴弹,德国也紧随其后。1916年,德国研制出了M1916型手榴弹。这种手榴弹的结构和米尔斯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M1916型手榴弹有一个很长的木质手柄。

有柄手榴弹相较于无柄手榴弹有两个优势:首先,有柄手榴弹比无柄手榴弹的命中率更高,无柄手榴弹存在投掷后无法预测的滚动问题,而有柄手榴弹不存在这个问题;其次,有柄手榴弹比无柄手榴弹的投掷距离更远,因为有柄手榴弹的手柄利用杠杆效应大大提高了投掷效率,普通的德国步兵可以轻易投出30多米的距离(最远投掷纪录达到了81米),而同等质量的法国F1型卵形手榴弹只能投出大约23米的距离。另外,在遭遇堡垒或者轻型坦克的时候,有柄手榴弹还可以被制作成集束手榴弹进行强力爆破。

无柄战胜有柄

前面说过有柄手榴弹的诸多好处,但为什么现在很难看到它们的踪影了呢?这就要从不断革新的战场环境来分析了,具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比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较为简单的单兵装备,现代单兵装备种类十分丰富,除了随身携带的弹药,还有防毒面具、急救包、应急口粮、通信设备等,这些都是提高战斗力不可或缺的。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普遍使用的半自动枪械相比,现代的自动枪械消耗弹药的速度更快,因此一个士兵通常需要在腰间围上六七个长长的弹夹,这时又长又重的有柄手榴弹就成了士兵的负担。

其次,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未来战争中不会再有堑壕战,而在城镇里遭遇巷战的概率会增加,巷战中最常见的战斗方式就是逐屋争夺。因为大多数房间的面积不大,加之四周有墙壁,所以在密闭的房间里根本就不用考虑距离和精度,一颗小小的无柄手榴弹便能炸得敌人落花流水。

最后一个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单兵防护的升级。

从数据分析来看,战争中的很多伤亡并不是子弹直接命中造成的,更多的是炮弹或是手榴弹爆炸时产生的破片所导致。与过去防护不佳的士兵不同,现在的士兵包裹得很严实,防弹头盔和背心都是标准配置。这些防弹装备除了可以抵御子弹攻击,还能抵御破片的杀伤。

因此,只有产生破片更多的手榴弹才能增加击中脸部或四肢动脉等要害的概率,在同等质量下,无柄手榴弹无疑就成了最终赢家。

手榴弹的未来

从现代手榴弹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里,手榴弹的基本原理和外形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它就和子弹一样,越简单就越容易大规模生产。相较于昂贵的坦克、战机等武器,真正在前线艰苦奋战的步兵才是最可靠的力量,让他们都能带上充足的子弹和手榴弹是最重要的。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榴弹在很多细节上仍有不少进步空间。有些專家潜心研究手榴弹里的装药,如果装药的爆炸威力增强,就能塞下更多的破片。有些专家在手榴弹的用途和种类多样化上做文章,例如反坦克手榴弹、燃烧手榴弹、水下用手榴弹、发烟手榴弹、防暴手榴弹和电子脉冲手榴弹等,这些各有专长的手榴弹在特种行动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些专家在手榴弹的外形上反复钻研,比如通过优化外形来降低风阻,或寻找新型材料来减少手榴弹的质量,使其便于携带等。

近年来,我国军工人员在手榴弹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设计出了可扩展模块化手榴弹,它的弹体、引信是模块化的,可拆卸,上下两头都有螺纹,需要时用螺纹接起来就可以使用了,有点类似于过去的集束手榴弹。此外,我国的无人机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特别是小型无人机。研究人员研制出了很多可携带手榴弹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除了侦察和校射,还能充当前线轰炸机或自杀式巡飞弹的角色。

猜你喜欢
蒺藜手榴弹士兵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又被蒺藜扎了
真实版“土豆雷”
士兵独白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平肝解郁的蒺藜
中非手榴弹竟比可乐便宜
重保龄球
古代士兵黥面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