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盼杰 彭 嵘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
屏风是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室内设计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1],是现代室内空间中极富装饰性的点缀。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代表之一,屏风以其独特的魅力,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是促使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进行不断创新、古为今用的特殊源动力。屏风式隔断艺术在现代各种空间内的应用,包括餐饮空间、办公空间、公共空间、家居空间等,它所带来的不仅是空间层次感的体现,更是对人们精神文化的满足,同时也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一种新的尝试。文章将结合不同空间的特色及需要,分析探讨隔断式屏风的应用效果,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屏风是传统家具中独特的工艺美术形式之一,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使用是在西周,称作“邸”,是皇帝专属的室内陈设装饰,一般置于帝王背后,是权势的象征。至秦代,屏风被称作“扆”或“依”。《说文解字》中对依的解释为:依,倚也,即靠着的意思,这也正是屏风最早的用法。《荀子•正论》提到:“天子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诸侯趋走乎堂下”。这里的负依而坐便是背靠屏风而坐。到了汉代,《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记“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意思是屏风后有一个人专门负责记录双方的谈话。这也从侧面说明,屏风的叫法至少在汉代就已出现。屏风发展的高峰期在战国到汉代,此时许多达官贵族和富商也开始使用,并成了一种炫富斗奢的奢侈品。汉代《盐铁论》中曾描述做一件屏风,需要花费万人的努力,可见屏风用者之尊贵。到了魏晋南北朝,屏风的使用阶层扩展到了民间,并出现了素屏,在后世也十分流行。白居易曾就素屏洒下笔墨,著有《三遥•素屏谣》。由此可见,屏风不再是简单的作为屏蔽器具,还是对一定文化艺术内涵的展示[2]。唐代流行书画屏,文人们直接将书画裱于屏面,代表作有唐太宗的《戒奢屏》。到了明代,出现了挂屏,此时更为注重屏风装饰性,挂屏逐渐成为纯粹的装饰品。至清代,屏风的制作与装饰手法更为精湛,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屏风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
不同于古代,现代由于社会性质的转变,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价值观念的进步,传统习俗中的尊卑贵贱已不再适用,因此传统屏风所包含的繁文缛节,精雕细刻也与现代生活逐渐脱轨,这也促使古代屏风要进行适当的转变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满足室内隔断基本需求的同时重视隔断式屏风所带来的多样化的空间体验以及其艺术性的展现,由此来推动屏风式隔断的现代化转型。
屏风是传统家具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同时也兼具多种功能性,古代的室内一般都比较空旷,因此需要屏风来对空间进行分割调和,由于屏风种类多样,适用范围广泛,再加上多变的装饰手法,不仅可以满足王公贵族的身份需求,还同样适用于文人布衣,因此受到各个阶层的欢迎。
《史记》中曾有记录“天子当屏而立”,屏风最开始是君主专属,是其尊贵身份和权力的象征,代表天子的绝对王权,如今在故宫太和殿,仍可看到皇帝御座后装饰华美的屏风。后来达官贵族与富贵人家也常放置屏风,用来表明主人的位置。屏风的这一功能至今仍在沿用,如国家领导人在接见时,身后总有一个大屏风或是大屏画,以象征使用者的身份,同时也让整个空间有了一个中心点。背靠屏风的做法也受到中国传统观念中风水观的影响,中国人历来讲究风水,崇尚背有靠山,实则是一种心理暗示,祈求得到庇护。明清时期,北方被尊称为至上方位代表大地[3],因此屏风也常按照坐北朝南的方位进行放置。
除了作为尊贵身份的象征,屏风还象征着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如前文所提到唐代盛行书画屏,以书法绘画对屏风进行装饰,朴素又不失大气。魏晋时代的素色屏风为后人所钟爱,白居易所作《素屏谣》中的“不文不饰,不丹不青”贴切的描绘了素屏的特质,而“保真全白”则是白居易的个人志趣。由此可见,屏风被人为地赋予了精神特质,是人们情绪寄托的象征。
汉刘熙曾于《释名•释床帐》中写道:“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意思是说,一道屏障可以起到挡风、分隔和遮挡的作用。首先是挡风,正如上文提到的砚屏、炕屏一般,是为挡风避寒之用。其次是间隔,中国古代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整个房间以梁柱进行支撑,很少有实体墙进行分割,因此空旷的房间需要屏风来进行适当的间隔,但这种间隔不是完全的隔断,而是使空间形成一种隔而不断之感,这也正是“虚实相生”的意境所在,既可以追求“不隔”的坦然大气,也可以向往“似隔非隔”所带来的诗意感知体验。在电影《满江红》中,秦桧出现的场景很大部分是在一扇屏风之后,这便是屏风遮蔽作用的体现,在挡住视线的情况下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同时体现出屏风背后之人的威严与神秘感。随着屏风的使用和发展,其种类和样式愈发多样[4],功能也更加丰富,如屏风所带来的引导功能,可以使屏风在灵活分割室内空间的同时,规范空间流线秩序,有效的分隔人流。
所谓“一屏一景”,正是屏风装饰性功能的体现。作为古代室内必不可少的家具,它的装饰作用主要表现在材料、纹路、颜色和屏心图案等方面。《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时顾闳所画,用屏风的方式,将整幅画分为听乐、看舞、吹箫、送别、歇息五个画面。这种屏风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不仅美化了室内空间,同时也蕴含着浓厚的人文风情,是对社会文化的记录。明末清初时期,屏风的装饰性逐渐增强。这一时期出现的挂屏就是很好地体现,用来美化居室,满足人们的审美趣味。挂屏一般成对成套使用,每扇屏上都绘制有装饰画,故事情节相互联系,多采用雕刻的手法。相较于之前的落地屏风,挂屏是更为纯粹的装饰品。至清代,随着西方美学的传入,结合前代经验,屏风的工艺更为精进,装饰性也更为突出,常用珍贵的材料进行镶嵌,如珐琅、象牙、玉石、珠宝等,再配以镂空、浮雕、包金包银等制作手法,赋予屏风更为华丽的装饰,其强烈的色彩感也展现了别样的人文风情。
屏风,可理解为“移动的墙”,从它的基本功能——避风隔断,便能体现出它自诞生时就具有墙的属性,利用这种移动的墙,能调节空间的灵活性,形成虚实相生,似隔非隔的艺术美感。相较于古代屏风,经过现代化转型的屏风在风格上更为简约,制作材料多样,使用场景也愈发多元化,在实用与装饰上也更符合现代化的审美需求。
本研究以语文课程的角度切入,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本文梳理了整本书阅读作为课程的价值:以整本书阅读作为课程,可以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掌握阅读方法,最终养成阅读习惯。因此,整本书阅读进入语文课程,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使得整本书阅读真正进入学生的课堂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屏风作为古代帝王身份权力的象征,常被施以烦琐的图案,用料也极为考究,以彰显身份之尊贵。发展到现在以更为简约的形式走进了千家万户。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屏风不会像古代那样拘泥于摆放的位置与方式,而是使屏风充分发挥“移动的墙”这一特质。现代的艺术思想对屏风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5],同时也影响了屏风风格的多样化:绿色设计理念的推广,将屏风与室内绿植相结合形成了植物带样式的屏风隔断,给予室内生态感的活力;崇尚简约设计的人则倾向于以艺术化的线条轮廓描绘屏风形态,用灵活的线条打造极富个性的时尚屏风,以此提升整个空间的艺术格调。在现代化室内空间中,屏风已突破了传统观念的限制,摆脱了旧有的礼制与繁缛,以一种轻盈简洁的姿态获得了新的发展。
古人精通木艺,因此屏风选材多为名贵木料,如黄花梨、紫檀木,再搭配雕刻镂空之技巧,给人以古色古香、厚实稳重的典雅之感。在现代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应用到屏风设计中(图1)。如长虹玻璃在屏风隔断中的运用,长虹玻璃搭配金属,让空间更富层次性的同时现代感十足,搭配木质材料,比金属更有温度和人情味。运用树脂材料制作的屏风,简单素雅,肌理丰富,造型多样,其浓郁的艺术气息更符合现代化审美。为了增加收纳空间,屏风隔断结合洞洞板的设计深受小空间居室的喜爱。此外还有运用玻璃砖、亚克力板、水晶挂片、羊毛毡等材料,不同材质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情绪体验。此外,还尝试将各种科学技术融入其中,如数字媒体技术、电脑喷绘技术等,极大丰富了屏风的表现形式。
图1 多材质屏风组合(图片来源:archiproducts家具官网)
意大利品牌Сaimi Вrеvеtti有一款兼具浪漫设计感和多功能实用性的屏风,运用多种现代化材料组合制造,共有三页屏扇(图2)。中间一页由红绳相互勾连,很像一个艺术装置,而且红绳能根据喜好自由变换形状,这也正是它的浪漫所在。左右两页的PVС面板上,排列着有秩序的镂空图案,不仅可以过滤光线遮蔽视线,还能将日常的文件便签夹在上面。更为灵活的是,该屏风的连接处使用了磁吸卡扣,除了基础的三扇相连,还可多扇连接,根据空间需要自由变换形状,弯曲成任何想要的弧度,轻松解锁空间更多的可能性。由此可见,现代化的屏风隔断不同于古代屏风的单一功能,而是更加适用于现代人的生活环境,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使用方式。在未来,屏风隔断会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发展出更多现代化的功能,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空间设计中。
图2 (图片来源:Caimi Brevetti家具官网)
现代家居空间根据人们的居住需要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单元,这也要求屏风隔断在家居空间的设计中更为灵活多样,根据空间特点与人们的生活起居相配合,起到功能上的实用与装饰上的点缀。
玄关作为入室的第一个通道,常会设置屏风隔断,既可以遮蔽风寒,增加室内私密性,同时美化空间,提升家居气质。此外还可避免“开门见厅”,而客人在经过屏风后则会眼前一亮,给人以中国式的委婉含蓄之感[6]。
客厅是家居空间中产生交汇最多的地方,在此处设置隔断可以让空间更为灵活有趣,但是对于想要空间更为开放的人来说,很难接受在通透的客厅内设置高大的屏风隔断,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屏风也在与时俱进。在法国著名室内设计大师Jеan Мiсhеl Frank的空间中,出现了一种专门作为背景装饰的矮屏风。这类屏风通常在1.5m以下,摆放在角落里或是椅子背后作为装饰艺术品,是一种较为小众的屏风隔断。
餐厅常与厨房相连,也是家居空间中较为动态的空间环境,在此处设置隔断可以保证就餐环境的完整性,与厨房做好有效区分。常选用折叠式的屏风或是轻薄的玻璃屏风,以保证光线的充足,图案与形式也更为简洁。
现代家居中的卫生间不同于古代的单一功能,而是集淋浴、洗漱、洗衣、如厕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屏风隔断的利用可以保证这些功能有效使用。在材料上常选用玻璃或是其他防水材料,再施以装饰性的花纹,做到干湿分离的同时利用艺术化的手法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
随着人们消费指数与审美水平的提高,餐厅从一个单纯的就餐空间,成了还可以进行洽谈、社交与娱乐的场所,对餐厅的选择也是人们审美品位的体现。屏风作为中国传统室内陈设的重要元素之一[7],因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餐饮空间的设计中。
首先,屏风隔断在餐饮空间中可以引导空间流线,保护就餐者隐私。屏风的摆放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就餐者的心理造成影响,如部分顾客喜欢在相对隐蔽安静的环境就餐,这时屏风对顾客来说便形成了一个小范围的围合或半围合空间,同时起到了引导客人的作用,能让就餐者快速地找到就餐位。
其次,屏风隔断的设置能营造丰富的空间格局。若把整个餐厅看做一个整体,是由许多小空间组合而成的,屏风在如何把这些小空间和谐的串联在一起,且在打破传统餐厅沉闷感的同时又不显得过于空旷的问题上发挥了极佳的优势。因为屏风可以灵活地处理好围合与通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移动式的隔断使餐厅呈现出多种空间形态,从开放的热烈氛围感到半围合的松弛感再到完全私密的安全感,使就餐者形成丰富的情绪体验。
最后,屏风隔断能够打造餐饮空间的主题风格。在餐饮空间中,屏风的主题风格、材料选取以及装饰纹样都要与餐厅氛围保持一致,使餐饮空间的风格更为强烈。如在中式风格的餐厅内,可以选用木材、竹子、藤条等作为屏风制作的主要材料,再配以素雅的花鸟绘画和轻纱刺绣,营造出朴素雅致的空间氛围。
传统办公空间通常是以室内承重墙作为分割依据,每个空间都有很强的封闭性,虽然给各个空间的员工提供了安静私密的办公环境,但也失去了沟通交流的机会,空间氛围沉闷死板,且生硬的分割也无法让空间充分利用。现代办公观念的发展,促使西方开放式的办公环境成了现在较为主流的办公方式[8]。
现代办公环境注重对空间的高效利用和员工之间的有效交流。在办公空间内合理的设置屏风隔断可以将整个办公区域划分出多个功能空间,满足从员工到领导的办公需要,同时分隔出会议室、接待室以及茶水间等。通过屏风隔断的合理划分,不仅能为员工提供较为独立的办公空间,还便于员工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文化是公司的凝聚力所在,因此公司需要在日常的办公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意义。屏风隔断作为办公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向员工传达企业文化的最佳载体。因此对于屏风材质的使用、色彩的选取以及图案的形象都应该与公司的整体风格和经营理念相匹配,以打造出独具公司特色的办公环境。
屏风隔断是灵活的陈设品,也是调节办公空间氛围的解压器,长时间的伏案工作难免会使人感到乏力厌倦,因此沉闷压抑的办公氛围需要有设计感的屏风去提升活力,从而有效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屏风作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产物,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屏风也在进行着持续的演变,以适应现代人更加多样的需求和更为多元化的空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屏风始终在室内家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为更好的传承屏风文化,探索屏风未来在更多类型空间中应用的可能性提供了极大的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