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燕 吴 珍
塔里木大学图书馆,新疆 阿拉尔 8433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在智慧服务的强力驱动下,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生态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智慧图书馆建设势在必行。“智能+图书馆”的研究,不仅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还改变了用户的学习方式,深刻影响了图书馆建设的方向以及发展的理念。此外,新兴网络技术底层的核心技术以及关键的基础设施——移动通信迎来了5G 时代。在5G 信息技术的强力驱动下,图书馆的服务管理体系发生了深刻变革。鉴于此,本文对5G 技术环境下的塔里木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进行研究,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5G 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它具有高速率、低时延以及大连接的技术特点,是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移动通信基础技术,实现了移动人、机、物互通互联的宽带网络化和基础通信设施。5G 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企业移动通信企业网络管理技术,不仅解决了用户人与企业人的无缝沟通,还有效解决了各类企业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等复杂问题,还有效满足了各类新型移动通信,诸如医疗、智能家居、工业过程控制、环境监测等在物联网行业应用中的需求[1]。5G网络技术将广泛应用,渗透到当代国民经济社会的各职能部门和全行业、各领域技术应用领域,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快速转型的一个新型公共基础信息设施。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新型文化科研服务机构,在5G 技术水平蓬勃发展的今天,必须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势,不断创新文化服务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学科教学与文化科研。
智慧型图书馆其实是一个完全不受任何时空条件限制的、但切实又能够被公众感知的一种科学概念。从综合利用各种数字化和计算机的技术角度进行分析结果来看,智慧图书馆=物联网+数字图书馆+云计算+各类智能化图书设备,是通过综合利用智能物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来直接驱动,实现一种新的智慧化和数字化的公共图书管理服务及信息资源综合管理。从我国智慧型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管理服务的未来发展角度需求出发,智慧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的发展,是指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以移动互联网和迚网等行动方式,推进服务程序化用户阅览智慧数字图书馆的文献、图书借阅、座位预约等信息服务相互操作的新型智慧数字图书馆。从现代信息网络感知的实际应用发展角度出发来看,智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实现感知信息智慧一体化和推动数字图书馆公共服务管理智慧一体化的有机综合。
新疆土地辽阔,各个大学相距较远,智慧图书馆的建立发展不一。塔里木大学地处塔里木河畔,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所造成的地域条件不同,以致资源共享遇到各种障碍。智能图书馆的建立目标,一是可以实现在现有的网络技术水平下,对现有信息网络资源的全面智能认知,二是能够实现安全可靠的信息资源传递,并且在已经实现的信息内容上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化加工和优化处理,这也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当然,各高等院校以此形成长期稳定的院校联合,并运用“新型人工智能+5G”技术,将图书馆系统中的要素、层次、主体功能及各类活动流程之间相互融合,以达到对图书馆业务能力和用户学习利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并有助于使用者掌握新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而顺利建成智慧图书馆。
对于国内普通高校而言,图书馆应该是大数据时代下智能化服务的具体体现,但由于受通信方式、信息收集方式等影响,在对信息的深入分析、整合比较和判断信息未来发展趋势上,尚有一定的不足。5G 网络正好破解了上述难题,图书馆通过引进了5G 网络,有效促进了云计算业务的实现,使大数据处理的分析能力获得了质的提升,对数据来源的研究处理过程也更为深刻,可以有效发现其中的重要价值,由此更高效地利用大数据资源,精准掌握变化趋势,从而为图书馆的各类任务提供了完整、科学的大数据分析支撑。
建设智慧图书馆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各种信息化的和智能化管理技术,这样才能对图书馆建筑进行智能化建设。就塔里木大学图书馆现状而言,智能化场所的建设应该要注重设备、系统和管网,包括强电、弱电等方面,通过对各个领域空间的强电、弱电进行实时监控,做好消防安保。除此之外,还需要用物联网技术完成光感、烟感、温度、湿度等采集部分,通过其传输和控制场所信息[2]。利用激光扫描仪、射频识别系统、人脸识别装置,包括红外感应器等,并接入校园网,通过图书馆场所的智能化来建设智慧型图书馆,使智能化管理中心得以形成。
智慧型图书馆系统是一种运用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以加强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系统,尤其是在全馆第一时间的图书应急救援管理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高校智慧图书馆,最重要的就是对所有图书馆人员进行全程智能化科学管理。例如,智能标签管理图书系统(简称RFID),可通过新的RFID 技术,实现各管理系统之间的智能转换,同时智能绑定经过RFID 智能识别的条码、图书管理条码,自动清点馆藏图书,并对其进行分拣、排架[2],这样,就可以有效实现系统自动化智能管理各类图书,此外引入引导机器人,同时绑定智能管理系统,帮助读者获取图书及其他各类图书馆资源。馆员工作站和智能管理系统的结合,让图书馆不再依赖工作人员来管理。对图书馆实行智慧化管理,还可以对用户的行为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并进行数据分析,让读者享受到个性化服务。
现如今,各类高校网络信息中心及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在日益增加,信息数据服务信息体系运载负荷也在持续不断加重,所支撑的数据服务体系负荷也在越来越大,而这些庞大的数据运载信息体系和大容量的运载信息,就是服务体系运载信息,一旦不能够快速传递导致系统崩溃,就很可能给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带来巨大影响。面对千变万化的图书市场快速发展及竞争复杂态势,图书馆必须充分认识,借助更加灵敏的文化信息采集管理系统、更加智能的各类文化信息处理系统和更加完善的各类文化信息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广大读者以及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最优的综合文化服务信息及交流文化服务。所以,我们始终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数字阅读服务、公益惠民阅读服务宗旨理念之下,借助于各种数字传感器和各种数字移动通信终端辅助设备,让广大读者以及教学、科研人员可以轻松实现覆盖全校的图书借、阅、还一站式服务体系,享受通过使用智慧数字图书馆服务网所提供的各种阅读生活便利性、各种阅读学习方便性。此外,基于融合“智能数字图书馆+智能物理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现代化”的智慧图文网络化信息服务中心设备,智慧化图书馆,一方面是实现更高更快更有序的信息服务流程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为社会各界广大读者提供快捷便利的图文信息数据资源检索、查询和在线数字阅读等多类型综合信息服务。
建立在外部智能性环境基础上的高校智慧图书馆,还需要拥有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和服务智能化的外部环境特征。通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信息管理技术,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才是构建智慧型图书馆的最终发展目的。所以,其基于网络科学知识的信息资源共享性,就已经逐渐成为目前塔里木大学图书馆的重要基本功能结构特征之一。具体表现在,第一,智慧阅读网络为以图书馆为主的广大读者及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实现全方位、实时相互一体化的免费阅读管理服务。第二,让广大读者在享受借阅图书的服务过程同时,节约更多的时间,更好地完成其他教学及科研工作,让未来更多以人工服务为主的图书馆探索新的阅读管理服务体系。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整合虽然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是从信息寻找者的角度出发,这些基础知识是相对比较碎片化的,只有通过一定的信息整合,才能够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所以,资源共享的新方式在我们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重中之重。通过分析了解不同用户的真实动态数据使用需求,借助于数据构架、整理各类数据信息,为广大用户提供资源发现支持,营造更加贴心、安全的数据使用氛围。
此外,还可以帮助周边企业用户。一是可以帮助用户在茫茫数据之海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数据资源;二是可以利用智能化的存储技术,快速发现优质资源且及时保存。当更多用户需要收集优质数据资源信息时,同时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之后,对这些重要数据进行实时存贮,以方便更多用户今后的使用需求及管理,真正实现实时无障碍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达到最大化。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5G 物联网”技术支撑下,未来图书馆环境将转变为“智慧+智能”新型信息服务方式。智能书库平台,既是支撑本馆开展业务的智能化空间,同时又是为了构建智能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条件,以保证在图书馆基本功能位置和核心属性保持稳定的基石上,并借此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价值和功效。所以,在“智慧+智能”化的图书馆环境中,以支持使用者阅读、学习与创新创造生活的智能环境为核心内容,且应该具有智能认知、大数据融合、自主调整、即时反馈、精准服务、个性化推荐等特点[3],才是虚实并存、线上线下相融、个人应用和社区共存共生的创新空间,也才能真实地为用户发展与赋能。
由于在过去的技术环境中,物联网+数据处理的技术应用下,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图书馆条件。因此,也就造成了在现有研究成果中,已经建立的所有智慧图书馆技术,面临着科技能力基础不够的局面,不能适应智能图书馆的技术环境条件。但在未来“人工智能+5G”的数字技术应用中,底层5G 数据网络技术将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持[4]。同时,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和AI 人脸识别技术连接并深度融合,也能够完成图书馆环境中的各种元素相互之间的快捷无缝连接[3],从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图书馆。
随着5G 阅读网络的大规模涌现以及迅速成长,极大推进了国家智能馆的建设步伐,更多的新兴电子智能读写方式,将被广泛应用到各大智能馆的信息阅览业务中,为读者创造更便捷、更舒适的阅览学习环境,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而一旦馆员缺乏了掌握这种新信息技术和娴熟应用其进行业务的意识和能力,馆内就将无法真正做到信息现代化。所以,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对馆员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采取通过制定准入条件、编写培训方案、举办讲座、论坛和引导学习等途径,帮助馆员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知识、了解新科技,逐步把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另一方面,又要提高智慧图书馆馆员的综合技能,努力建设适合服务智能图书馆的馆员团队,既能使馆员自身获得良好的成长机会,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充实自己职业内容,也能助力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事业顺利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