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2023-10-03 01:25:21宋璟琪
今天 2023年16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学科

宋璟琪

(淮安市第一山中学 江苏 淮安 211700)

美术学科是一门艺术学科,其对于学生艺术情操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生活认知体验,更是可以促使学生们在日常保持更充足、更积极的学习动力,这也可以使得学生们更加充实地度过高中学习生活。与此同时,培养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也可以促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美术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以往的高中教育体系中,由于美术教育不受重视,很多学生也逐渐认为美术等学科是耽误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阻碍,所以也逐渐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态度,但是随着学生们的成长与发展,他们也会逐渐意识到美术素养的重要性。基于这一点,高中美术教师就要及时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素养,去尽可能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体会到与以往不一样的美术教学,让学生们也去真正理解美术素养的五个维度,最终也充分促进学生们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1.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美术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五个维度,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首先,高中生在识读每一幅美术作品时都是从图像符号这一最表层的层面出发来感受,而图像相较于文字也有着更强的直观性,也便于学生们更直接把握作品想要表现的内容,所以在现代媒介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图像识读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现代社会规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三大素养也是针对学生们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提出的发展要求。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是创作者内心想法的表达,学生们不能只观其形,而不悟其意,所以这也要求着学生们有着优秀的审美判断能力,并能够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与脏恶丑,学生们也需要对其有着技巧的判断、辨别意识。而美术表现与创意实践不仅是学生们需要在鉴赏过程中感受其他创作者的标准,更要能够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也融入这两者,去不断升华自己美术作品的精神内容,通过深入的构思与反思,利用多元化的美术符号去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想法与情感;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也要去融入更多的想法,创作有着明显个人风格特色的作品,让观众也有着新奇、独特的体验。

最后,文化理解素养也是每位高中生需要深入理解的内容。这一文化素养的落实也使得高中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学生们要立足美术学科去放眼整个世界、整个时代,要能够在作品中凸显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们也去了解中华民族,而这一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信仰也会促进学生们在将来的发展路上走的更加坚定。

2.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面临着高考的压力,高中生的文化学习任务也是较重的,再加上家长们和教师们不断向学生们灌输提高文化成绩的想法,学生们也自然在美术等学科方面的学习主动性不足,这也就使得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大大降低。与此同时,由于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不足,他们也懈怠于深入探究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生们也只能粗浅地掌握表层符号知识,长此以往美术教学也才会逐渐沦为影响学生们学习的存在,而不是促进学生们艺术情操提高的方式。

2.2 美术学科受重视不足

由于美术学科并不是高考中的必考学科,所以导致美术学科始终受不到重视,而教师们在这种教育环境下自然也就会忽略自身专业教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就会始终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而也会严重影响学生们美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此之外,美术学科也是一门极其消耗学习资源的学科,因此在美术学科受不到重视的背景下,相关的教学资源也会大大减少,这也会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们逐渐降低对美术学科的学习热情。

2.3 教学形式和内容僵化

教学形式和内容僵化使得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程度大大降低。对此,很多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对于建设智慧课堂的认知程度不足,从而就给美术等抽象的艺术学科的教育活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们介绍美术学科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引导学生们去深入鉴赏以及创作美术作品,从而也导致学生们逐渐失去了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3.加强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加强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高中美术教育的时代性有着极强的关联,有效弥补了传统美术教育的不足,促使学生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有着更加科学地发展,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从高中生直到国人整体美术素养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文化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高中阶段也是学生们思想观念和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的开展可以促使学生们树立起更加远大、正确的学习志向,从而真正为祖国未来文化建设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美术人才。

4.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4.1 巧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识读教学形象程度

在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巧妙应用可以大大增强识读教学的形象程度,以便充分促进学生们图像识读素养和审美判断素养的发展。对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讲解知识内容,一边引导学生们低头看着美术课本上静态的图片内容,这既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会影响学生们的识读体验和学习质量,长此以往学生们对美术学科的积极学习态度也会越来越低。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强,学生们学的更加舒适和开心,教学过程的形象程度也更高,静态的图片也可以利用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们从多层次、多角度识读美术作品,学生们也可以抬起头来学习荧幕上的知识,这也可以大大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频率,从而也给学生们留下更深刻的学习印象,也促使他们更透彻地理解教师所讲内容,长此以往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会有着明显的提升,同时也促进学生们的识读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有所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图像与眼睛”这一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出一些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并展示给学生,如线条类的、图形类的、素描类的、色彩类的等等,接着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们去从多个角度仔细的观察这些美术作品的特征,如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等多个方面,有效的增强了教学的生动形象程度,此时学生才可以更加高效率的总结出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和类别,促使学生们的图像识读能力获得提升,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们真正的学会用眼睛去鉴赏美术作品,感受美术作品的美和创意,理解各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

4.2 拓展网络资源,促进学生鉴赏能力发展

新时期的高中生有着更丰富的学习需求,这也意味着美术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拓展网络教学资源,一来可以开阔学生们的学习视野,二来可以促进学生们理解课内知识,而这对于促进学生们鉴赏能力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教师就要逐渐重视起传授学生们鉴赏技巧,让学生们更加智慧和有规律地鉴赏美术作品,从而不至于让学生们只懂得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去判断作品的美与丑,无法真正体会作品的创作内涵。而在学生们掌握鉴赏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则可以拓充课堂上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在日积月累的鉴赏练习中去真正熟练掌握鉴赏技巧,并逐渐形成他们独特的鉴赏风格,这也使得学生们对不同的作品可以有着更深刻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这与学生们的审美判断素养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学生们只有在见过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之后,他们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美术文化,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规律等等,最终也可以去深入剖析每一幅新作品的内涵,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课的内容时,就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出一则新闻,新闻的内容是:“2015 年5 月2 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展出千年赤裸天神壁画,天神裸体的形象堪称大尺度,展厅内几乎无人问津。”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认为是什么让人们对这幅壁画无人问津呢?”引起学生们的思考,使学生了解其中的原因,同时导入本课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出一些中西方不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们分别进行对比欣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从绘画的观念和表现技巧等多个方面对中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促使学生们总结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也使学生真正的了解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发展的影响,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鉴赏能力。

4.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优秀创作意识

美术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授课,引导学生们从生活角度去学习和理解美术知识,从而逐渐培养学生们优秀的创作意识。对此,在美术表现这一素养中也提到了:“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所以学生们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贴合生活实际,去尝试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一些所思所想,而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才会更加“接地气”,更被社会大众所认可。但同时值得学生们注意的是,立足于实际经历创作并不意味着不可以融入创意实践,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们真正理解“创意实践”素养的真正含义,促使学生们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在此过程中融入更多专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以求创作更加有新意、有心意、有新异的作品,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或者墨守成规,也只有这样学生们在美术创作方面才会有所突破性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变幻的自然万象”这一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你平时都见过山和水的景色吗?你认为中国南北方的山水有哪些不同呢?”促使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对此进行思考交流。然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们去观赏一些中国南北不同的山水画,使学生感受其中的区别,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平时见过的山水的景色画在纸上,并要求学生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体验自然的特点,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创作意识和创作能力。

4.4 注重跨学科教育,强化学生文化理解思维

美术学科是一门涵盖面极其广泛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日常也要注重跨学科教育,充分强化学生们的文化理解思维,使得学生们对美术文化也有着更加广泛、深入地了解。对此,在以往的课堂上,很多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们去学习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引导学生们去充分了解美术文化,这也造成学生们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缺乏灵魂。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就可以融合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等众多学科展开跨学科教育,同时更可以不断丰富本学科的育人价值,促使学生们从更多元的角度去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让学生们也真正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艺术的特点,并且促使学生们要逐渐具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学习意识,使得学生们也充分丰富中华民族美术文化的内涵,这时学生们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会真正具备“活的灵魂”,从而促使新一代的年青人真正肩负起传承和弘扬美术文化的重任,也充分促进学生们美术表现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托物寄情”这一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将不同的美术作品与语文学科中的古诗结合在一起展开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展示出一张内容为两个人送别的场景的绘画作品,然后询问学生:“同学们,你看到这一幅绘画作品会想到哪一首古诗呢?”学生回答:“可以想到李白的《赠汪伦》。”那么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这首古诗写的就是两个友人之间送别的场景,与这幅画的内容相关。”此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具体分析这幅画,让学生感受画和古诗表达作者情感的不同方式,有效的加强学生的文化理解思维。

4.5 组织评价交流,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成长

评价交流环节是高中美术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评价的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们去及时掌握他们在美术鉴赏和创作方面的具体情况,以便合理引导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成长。美术学科不像传统文化学科,学生们经过持久的努力便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美术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天赋和努力的兼备,所以教师就要通过评价环节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并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去制定更具个性化、层次化的教学策略,这也使得学生们有着更良好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评价环节去指出学生们在鉴赏和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去及时改正,以促进学生们美术水平的不断精进,同时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反馈也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加以更科学地培养,从而也促使一部分学生在美术方面有着更长远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时要从多个角度来了解学生,进而保证评价的合理性。如对于美术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深入学习巩固美术基础知识,为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美术知识奠定基础;对于美术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并指出学生美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获得进步;对于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注重引导学生去尝试绘画多种风格的美术作品,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提升学生的绘画自信,促使学生们个性化成长。

总而言之,对高中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现阶段的人们开始重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而学生们进行美术学习也不光是为了画画,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图像识读能力、美术表现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们就要根据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当前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真正的感受世界的各种美,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超学科”来啦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 20:22:19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2期)2016-11-02 19:22:10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09年4期)2009-08-19 09: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