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育模式创新的策略研究

2023-10-02 20:53杨小娜
山西青年 2023年9期
关键词:创新型创新能力人才

杨小娜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创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措施,但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传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考核评价不能适应个人的特点;教育管理体制过于僵化,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要求。因此,高校必须要构建和完善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论高校教育模式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传统的高校体制阻碍创新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各所高校在改进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内容质量、改善办学制度、增加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传统教育观念和古板的人才培养思想在高校中根深蒂固,高校的创新发展之路一直受阻。而进一步推动教育体制的创新恰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的最大动力。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生的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和能力也存在着显著差别,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改进高校体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过于强调专业性知识的学习

在大部分高校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传授的知识局限在学生的专业知识上,传授的知识面过窄,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实际上,高校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教育模式最重要的场地之一,高校教育融会贯通,应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限制在只传播专业课的知识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为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提供保障,有利于创建创新型国家,为进一步落实强国战略增加实力保证。根据有关资料,以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为例,目前全国共有600 多所高校,其中至少有500 所的高校开设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粗略一算,目前经管系的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20%,但即便如此,学生数量也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教授专业知识,未能很好地融入到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学生的专业素质明显达不到社会的需要,也无法有效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创新特质比较缺乏。所以,要在目前的形势下,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的人才,这是今后教育改革的总的方向和整体的宏观目标[1]。

二、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高校教育模式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还未成熟,所以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应积极主动了解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关键性因素,不断创新。经过调查研究,本文发现以下几个关键性因素:

(一)现行招生制度下的应试教育

招生体制下的应试教育,造成了教师对课本知识的盲目灌输,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死记硬背。尽管近几年实行“3+X”考试,形势发生了变化,但仍无法彻底摆脱“拼死拼活”“啃书”的困境。我们要培养的是创新型的人才,必须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际训练来达到。创造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早期或短期内必然与应试教育部分或大部分产生矛盾,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滞后,但它的作用和影响却是深远有益的。

(二)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部分院校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总体而言,还有许多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大部分院校的传统教育理念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全面升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无论是从办学方面,还是对人才的培养上都存在着统一的模式化趋势,缺乏个性就意味着缺乏创意。但有的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么是因循守旧,要么就是盲目跟风,缺乏对自身生存与发展道路的自主探索与实践,因而无法形成自身的人格。在人才的培养上,未能重视差异化的教学,统一的学习、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这样的培养方法对创造性人才的发展极为不利。其次,传统高校的教学模式明显的偏重科研、轻教学、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后者相比,科研成果丰硕、直观、快速,既能为高校创造价值,又能为高校赢得声誉,而后者又具有长效性和内隐性。大部分高校在体制、经费、人才培养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将科学研究放在了办学的首位,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2]。

(三)高校教育经费的不足

几年前,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每年的学生人数都有了很大的增长,学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成为全球第一。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虽然高校的教育科研经费增长速度和招生人数的增加速度大致一样,但这笔钱的大部分都花在了“工程”上。但这几年来,政府和社会对生均的投入逐渐减少,造成了经费投入跟不上,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许多学校在国家拿不出更多的钱的情况下,又不能自行提高学费,造成办学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实际用于创新型人才的投资少之又少。

另外,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投资也相对较低,相比较一些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国近千所高校,光靠这些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科研资金的严重短缺,极大制约了高校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极大影响到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四)学生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进展较慢,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生的创新积极性不够,而高校生创新动机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我国的普通教育还没有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学生的思维和习惯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观念和习惯上。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勇于创新,也不敢开拓,丢失了科学的态度。第二,缺乏创新的方法,包括逻辑方法、想象方法、直觉和灵感,以及各种创新技巧。目前,高校生对专业知识的培养还存在着知识面狭窄、活动范围狭窄等问题。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的多元化,学生的兴趣、能力、学习需要的差异日益明显[3]。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注重学科建设,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的学习需要的重视,缺乏特色、个性化,造成了“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如果不能很好地建立起一套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系统,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的培养,严重阻碍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三,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对其专业课程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社会各方面都存在着功利主义的色彩,许多高校生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兴趣不大,只专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第四,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和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着“应试”的问题,使学生被“书本”所困,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无法提升在社会中的实际能力,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在高校生参与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学校普遍缺乏与之配套的激励与创新机制,例如,设立专业机构、投入足够的经费、制定相关的奖励与保障体系。总之,在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创新型的教学转变的进程中,对学生的创造力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学生的积极配合,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论高校教育模式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

为了更好的改进教育模式,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要及时适应时代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一)教育理念创新

思想上的进步,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引,才能更好更快地达成目标,这同样适用于创新的改革。思想上的创新,有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提升教学模式的针对性,高校应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实施个性化教学。第二,要加强对人才的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个人需求为中心。第三,丰富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就一定会产生僵化的教学结果,只有多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要有一个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第四,加强教学方式的连续性,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而高校的教育,也要长期持续,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形成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第五,要加强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我们的地球正逐渐变成一个小村庄,只有通过与世界的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高校的教学模式才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加强综合文化素质教育

中国文化历史绵延五千年之久,文化素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基。科学技术不同于文化素养,拥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并不意味着拥有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创新型人才是专业知识、思想方法、精神三者的有机统一。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只关注一些“有用”的技术和“有用”的方法,忽视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而人文文化,只偏爱功利性的人文技巧,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文化是一个统一体,科学知识与文化素养永远不可能割裂开来。梁思成先生早在1948 年就发现了文科与理科割裂开来的不利之处,努力唤醒人们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可偏爱科学,而忽视文化,而应将科学与文化一并重视,以科学文化作为处事的根本,以人文文化为做人的根基。

(三)重视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它的创造者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产生了一种和谐、强烈、正面的创意,而这种创意则是通过想象、联想、灵感等不同的元素,将原有的感性和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创造性的。从而实现了科学思想的成功。创新思维的扩展不仅要求我们所崇尚的逻辑思考,而且还包括了非逻辑思考。所以,要从逻辑学和逻辑学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二者相辅相成,仅凭逻辑发展来实现对事物的理解是不切实际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逻辑的角度出发,运用非逻辑思维进行辩证的研究[4]。

(四)优化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上要突出时代特征,使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和潮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一是要把握时代的脉动,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吸收国内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掌握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要积极引导教师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在课堂上设置反映当前学科前沿的课程;要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建立更新和淘汰机制,不断创新,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进步。二是要注重基础教学。当前,我国本科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陈旧、偏深。进入高校后,学习一门特定的专业,就像是走进了一条狭窄的小巷,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当前的形势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需要,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以防止“专”“深”“窄”的趋势;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安排集约化的课程,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基本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三是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系统,不能分割,要在课程的内容与制度上加以整合,摒弃陈腐的内容,避免单纯的拼凑、低级的重复。四是要不断更新教材,开发新的、综合的、基于高科技的课程,加强多学科的融合,建立适合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系统。

(五)开辟多元化的学术交流

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以便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要紧紧抓住世界教育发展的大潮,既要继承中国的优良传统,又要虚心向西方的先进文化知识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认为,高校是一片广袤的土地,科研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权威,高校应该推行自由的学术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不断虚心学习,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家的实力,以便与其他国家进行更好的合作与对话,为各行各业提供学习优秀文化、改进传统思想的学习机会,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要引进具备高水平创新能力的专业学者,为国家带来先进的思想,传播优秀的国际文化知识,丰富人才的见识。改变单一的学术交流方式,开展多元化的学术交流,活跃高效的学术氛围,不断改进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四、结语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中国经济、文化力量日益强大,社会对高校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要高度重视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创新的途径,培育出具有卓越学术素养、深厚文化素养和灵活多样的具有科学思维的优秀人才,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创新型创新能力人才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