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3-10-02 17:54唐亮华文雨
艺术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遗文农民画三江

□唐亮 华文雨

侗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的侗族,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其保护和传承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表达的文化和艺术,更在于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创产品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逐渐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话题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文化产品的结合,不仅可以进一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由此产生的产品也可以满足大众审美趋势和市场需求,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推动乡村振兴。

一、三江侗族非遗与文创产品现状分析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柳州,其民族多样性令人惊叹,从侗族到汉族、苗族、瑶族、壮族等,这里汇聚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不乏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 年,侗族大歌被UNESCO 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体现出三江侗族悠久的文化历史,更展示出其丰富的历史底蕴、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三江侗族又被称为“百节之乡”,时代的发展赋予了节庆活动更多意义。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够让村民们享受到美食、娱乐,还能够增进彼此的友谊,展示侗族的独特文化。不论是熟悉的村民还是陌生的村民,都会聚集在一起,参加芦笙踩堂表演比赛、对唱侗族大歌、宣读侗族款约以及交换礼物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消除村寨之间的隔阂,还可以促进生产经验和技术的交流,增强侗族的凝聚力,加深民族之间的感情。三江当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推动非遗的发展,包括申报非遗项目、打造侗族风情演出和非节庆活动等,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一)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目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侗族民歌、侗族木屋建筑技艺、侗族戏曲等已列入国家级名录。其中,侗戏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侗戏的代表剧目有《无眠》《秦娘梅》《门笼》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独立自治县榕江沿岸的侗族村寨传唱着侗族的大歌。《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群众传唱的和弦民谣。这类歌曲通常在传统节日期间演出:男女合唱团围着鼓楼上的火坑对唱,传递思念和感情,用歌声歌颂祖国。侗族歌曲以独特的演奏方法和独特的编排,继承了侗族的传统和民间文化。它不仅是一门音乐艺术,也是研究侗族人际关系、婚恋情事、精神传统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侗戏剧目内容丰富,在社会史、家族史、经济思想史、教学等方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维系侗族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化精神支撑。

侗族传统木屋手工艺主要传承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木结构建筑以风雨桥和钟楼为特色,包括吊脚木楼、寨门、井亭、戏台等。这种房子不仅外形美观,做工也很讲究。整个房子都是镂空的,有榫眼和索环、穿孔的梁和拱门、柱子和獠牙,没有铁钉,全部用榫卯连接,结构牢固,连接严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三江虫茶制作技艺、银饰锻造技艺、侗族织锦技艺、侗族织布技艺、侗族服饰制作技艺、三江农民画、刺绣等。其中,三江侗族农民画是该民族的传统艺术,以题材丰富、构图完整、造型多样、色彩大胆著称。三江侗族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给三江侗族农民画带来了良好的创作灵感。三江农民画主要表现民俗建筑、民族服饰再现和生活风俗,突出侗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又由于绘画的独创性和不可复制性,具有民族性、艺术性和独特性,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资源。

(二)三江侗族非遗文创产品现状

目前,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丰富,但可开发的题材种类少。三江旅游景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主要以表演形式呈现,如侗族宴会、侗戏、侗族歌曲等,缺乏与表演形式相辅相成的创意产品。在三江城阳八寨侗族画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些以销售三江农民画为主的文创产品,但由于推广和主营的是农民画,且表现形式主要是在一些形式单一的产品上附加农民画,美观性和实用性不突出,缺乏创造性。二是产品加工方法简单粗放,材料和工艺独特。在旅游景点,可以看到有很多小商店、小作坊,还有当地居民在卖一些旅游产品,但大部分是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产品,价格虽低,但缺乏地方特色。侗族手工艺品种类繁多,虽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制作起来麻烦,费时费钱,所以真正购买的人并不多。普通手工艺品主要是家庭式作坊手工制作,产品设计意识不强,不会采用高科技制作,所以销量不高。三是非物质文化创意产品缺乏统一规划和引导,没有产生品牌知识产权效应,没有品牌意识。区域内缺乏有知名度、广泛影响力和深厚影响力的文创产品品牌,产品的销量和附加值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无法得到有效传播,削弱了文化遗产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推广的作用。

(三)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消费情况

三江县于1980 年前后,开始有侗族民俗风情旅游。2006 年和2007 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游览总收入均占三江县旅游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当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以鼓楼、风雨桥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模式逐步影响了原来市场的产业结构布局。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地方经济,目前旅游业的发展为该地区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通过现存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得知,目前旅游消费除住宿和饮食外,还是文化旅游消费,文化旅游消费主要体现在娱乐和购物两方面。在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消费中,文创产品消费水平偏低,因此非遗文创产业有更大的开发潜力。

二、三江侗族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思路探究

(一)定位消费群体,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根据近年来游客消费习惯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化旅游游客多集中在中老年和青年群体。其中,18~40 岁是最主要的人群。主要消费群体接受新奇事物能力强,好奇心强,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参与度高。而40~60 岁年龄段以休闲娱乐为主,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会购买纪念品或做纪念品送人。这部分人也是旅游消费者,对非遗产品的消费有一定的兴趣。通过查阅近年的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游客还是更关注“历史文化”和“人物”这两个词,更喜爱一些有特色、有纪念意义的事物。游客文创产品消费习惯调查以中青年人群为主,他们喜欢文化体验,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因此,他们在购买产品时,主要考虑其创新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美学、实用价值、纪念意义等;而中老年群体更看重旅游产品的实用价值和纪念意义,因此更倾向于购买当地的农产品和配套食品。一旦确定了消费群体,我们就可以针对用户需求进行研究。比如,近几年盲盒产品很受年轻消费者欢迎,设计师就可以盲盒产品为支撑,利用侗族农民画、服饰等非遗、刺绣等设计一款以侗族斗牛节中的公牛为IP 画面主体的盲盒文创产品。由于目标人群为年轻消费者,因此,该文创产品的设计风格定位为俏皮可爱,卡通IP 形象亲和力强,辨识度高。结合非遗的文化特点,可以增加用户对该产品的黏性,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二)跨界合作,拓宽载体形态

一件优秀的非遗文创产品必定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思想碰撞的产物。因此,我们提倡人才的跨界合作,设计师可与非遗技艺传承人合作,理想的状态是非遗文创设计师能同时掌握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方式,推陈出新。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契机或长期的人才培养。另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是工艺与物质、物质载体、虚拟与非虚拟的跨界,扩大文化非物质和非物质的范围。例如,在不改变侗族农民画文化内涵的情况下加入掐丝珐琅技术或侗族刺绣制作技术。同时,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矢量虚拟也可以超越国界。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当前的数字媒体以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游戏动画等技术为载体,创造更多样的文创产品,增强消费者的参与度和沉浸感,让公众更好地体验非遗文化。

(三)叙事设计,增强产品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文创产品,主要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式不同。从字面上也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前者突出的是非物质属性,不依赖于有形形式的存在,是有生命力的,不断发展创新的。因此,非物质文化创意产品不能简单地提取或借用几种民族图案和传统元素来体现其文化内涵。例如,侗族歌曲、侗戏、节庆活动等抽象文化形式如何在产品中体现,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语义设计,采用更有效的设计手法来传达其文化符号的隐喻意义。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形式可以通过叙事设计手法表现。简单来说,就是讲故事,但这里我们不是用熟悉的语言、文字、声音等媒介来讲述故事,而是用产品再现故事。这里所说的叙事设计,是设计师运用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手法,通过产品向消费者或目标用户“讲故事”,实现产品与用户的深度交流,让用户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比如,反映侗族社会结构和婚恋关系的侗族歌曲,可以通过创意图形和插图艺术体现。在视觉设计中,插图是一种很好的叙事表达方式。它从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取经典的形、色、景,加以拓展,创造和形成艺术表现的构图、造型和风格。具有设计感的产品形式、功能和结构的结合,提高了场景的交互性,更容易触动消费者。例如,丝巾可以作为以侗戏为题材的插画载体,这样的非遗文创产品,不仅能讲故事,再现文化内涵,而且具有实用性。此外,这种非物质文创产品小巧便携,可以每天佩戴,实用性强,更适合作为旅游纪念品收藏。

(四)品牌构建,增强产品影响力

区域性文创产品有很强的辨识度、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厚的内涵。打造区域性文创产品品牌,可以增加产品销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传播产品蕴含的文化内涵,促进宣传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的宣传推广。在非物质文化创意产品中,品牌效应最具影响力,因此构建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十分重要。目前,三江侗族有一些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如侗歌、农民画等,但还缺乏系统的、有代表性的工业建筑IP 品牌。在三江侗族非遗文创品牌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坚持人本主义和文创理念,实现古今合璧,秉承与时俱进思想,实现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产品的完美融合。创新三江侗族非遗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方案,优化文创销售模式,应注意不断健全文创管理体系,打造优质IP 品牌,加强主题文创产品和旅游文化元素的整合,积极拓展三江侗族非遗文化市场,创新非遗文创品牌结构,提高IP竞争力。据了解,三江侗族地区已经构建了多产业一体化创意园区,包括文创产业、旅游业、服装业、绘画、摄影、餐饮产业等。在文化馆,人们可以学习绘画,学唱侗歌、侗戏。在农业种植区域,设有农家乐和农业观光园,游客可以在此参加农业劳动,自己制作农业工艺品,品尝农家美食。在工业区域,构建了特色园区。在临近江河湖泊的地区,修建了湿地公园、水族馆和温泉基地,游客可以欣赏美丽的水生植物,观看金鱼、蝴蝶鱼、鳕鱼、海龟等水族生物,自由选购珊瑚、玳瑁制作的精美工艺品,体验钓鱼和泡温泉的快乐。需要注意的是,促进三江侗族非遗文创产业的良好发展,打造特色品牌文化,不可盲目追求标新立异,应注意规范三江侗族非遗文化品牌开发工作秩序,完善基于本土特色的IP 文创品牌价值监督体系,全面做好文创品牌战略监督管理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灵魂。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见证古老民族文明的活化石,它凝聚了民族的原始基因。因此,传承和保护是不容忽视的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创新和传承,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思路、新方法,而有效途径是开发非物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者只有深刻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借鉴科学的设计方法,加强传统工艺与新材料、新技术的融合,才能设计出充分展现民族非遗魅力的文创产品,为乡村振兴,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遗文农民画三江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广西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三江并流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家谱所见查日乾遗文辑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