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预制菜恐慌”毁掉又一个行业

2023-09-30 01:24刘远举
世纪人物 2023年10期
关键词:恐慌转基因食堂

刘远举

开学季来临,学校统一配餐引起的“预制菜进校园”问题,正在多地持续引发热议。家长反对的理由,因质疑其中的健康营养等问题,认为预制菜不如学校食堂现做的新鲜,加了防腐剂,对孩子身体不好。

其实,现在很多学校采取的是中央厨房供餐模式,即在一个大型厨房做,然后配送到多所学校。中央厨房模式,本身并不涉及防腐剂问题,但也可能使用预制菜作为原料。

预制菜又称为预制调理食品,一般指大型的预制菜工厂,把食材、辅料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封装,然后出厂售卖。通常预制菜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

很多家长反对预制菜。一方面,这来自于每一个人的“经验”,现做给人的感觉更放心,另一方面,人们对“预制菜”还缺乏了解。关于“预制菜”的各种想法,应该有充分的交流,很多家长渴望的只是一种“选择权”,这种声音应该尊重。

家长支持原有的食堂模式,但食堂的安全就有保障吗?

从6月到9月,短短3个月时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高级中学城西分校,位于江苏句容的南京财经大学桥头校区学生食堂,云南省曲靖市二中云师高级中学,辽宁朝阳双塔区一所高中就都出现了食物中毒事件。

这是不少学校食堂的常态,这个常态很难改变。因为小规模的食堂,普遍存在设备不足,冷链不完善;使用过期食材,食材变质;加工储存处理不当,生熟不分,餐具等未严格消毒;从业人员缺乏基本卫生知识及责任心,卫生防护意识较差等现象。

在现有的经济水平下,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很难有质的飞跃。从这个角度,预制菜其实反而可能是食品安全的一个提升。

和其他工業一样,预制菜的集中度很高,是大工业生产模式。大规模工业化的安全程度,肯定是比小农式生产好的。

食堂到菜场买菜,买的是不是农药超标,谁也不知道;采购的员工,是不是贪了黑心钱买了劣质品,也没人知道;老板赚了黑心钱,被发现了,大不了换个地方。但预制菜大厂,采购面向的是有规模的农场,预制菜工厂也有专门的设备去检测,也能承担得起检测的成本;在关键的采购岗位上,大规模的厂商都会设置相互监督、制约的人员;作为大规模资本,预制菜厂都是有商誉的,不会为了小利铤而走险,得不偿失。

你买一辆车,知道要大牌;你去买生鲜食品,也知道去大超市。这些事上,你都知道,大牌比杂牌安全,那么,为什么到了中午饭这个问题上,就觉得杂牌、无牌的食堂一定比大牌的预制菜厂家安全呢?

抵制预制菜,其实是一个舆论现象,家长在这个问题上,是受到短视频的舆论影响。

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带有恐慌、愤怒等情绪的话题,更容易吸引流量。

很多自媒体,为了流量就会选择这类话题,舆论就在最符合老百姓认识的,最容易引发恐惧的话题上,进行不断的逐底筛选。

反工业化、反防腐剂本来就是网上恐慌的热点,一方面,的确存在滥用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也迎合公众的不正确认识。之前海天酱油、科技与狠活的传播,相当于为预制菜进校园做了预热,如今再加上食品安全、孩子,就更容易引发关注与恐慌。

当这个舆情一旦在民间舆论场确立之后,其他正规的、传统的媒体,也难免跟随这个热点,并且在态度上,不得不向已经流行的观点低头。

9月8日,多家媒体发布了一则“如何看待预制菜进校园现象”的投票,相关话题中,有超过80%的网民选择了“不赞成,担心孩子吃预制菜的营养卫生等情况”,仅有不到10%的网民认同预制菜走进校园。

这样的舆论会打击整个行业。

预制菜行业,一头连着种植业、养殖业,另一头连着餐饮业和居民消费,是典型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也是推动餐饮业产业化、标准化、供应链规模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所以,预制菜产业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预制菜的发展,实际上是中国食品加工业不断做大做强,中国居民消费升级、食品安全不断提升的过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达4196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10720亿元,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即将诞生。但如今,在这样的舆论打击下,中国的预制菜产业可能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了。此前转基因恐慌的传播也是同样的路径。

中国其实是支持转基因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转基因。2007年首提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2008年强调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和2010年提出要加快推进转基因科技重大专项,培育新品种产业化;2012年则强调进一步实施重大专项,提出了“分子育种”这一与转基因相近的说法到了2015年,随着民间舆论对转基因的妖魔化,作为一种回应,当年的文件,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

但与此同时,从以前的“积极研究,谨慎推广”的口径回缩了,没有再提推广。某种程度上,中国社会对转基因作物的错误认识,甚至“妖魔化”,实际上已经阻碍了中国转基因产业的发展。

小麦青储恐慌也是一例。去年夏收之时,短视频上流行的是:有人收割未成熟的小麦,拿去做饲料,实在危害中国粮食安全。一时间广为流传,引发恐慌,最后农业部发文禁止。

其实,小麦青储是一个养殖业的传统的、常见的操作;小麦收购是市场化的,农民有权利自行处理。农业部自然知道这些,但迫于压力,仍然发文禁止。

小麦青储恐慌,对产业影响有限。因为它是一个行业内部的专业流程,业内自然会按最符合市场化的方式操作。禁令之后,第二年可能还有人不敢按照青储目的、方式去种小麦,到了第三年,可能一切就照旧了,该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

但预制菜是一个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产业,观念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改变。美国人进超市不会关心是否是转基因,但中国消费者进了超市,都会关注是否是转基因。

需求影响到产业,所以,某种程度上,中国的转基因产业、技术,已经被永久改变了。这一次可能轮到预制菜产业。(来源:凤凰网)

责任编辑/张元奕

猜你喜欢
恐慌转基因食堂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本领恐慌”与“看家本领”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MERS可防可控别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