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溪 刘熙明
摘 要: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针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不足、数字要素供给缺失、融合程度薄弱、数据安全风险等因素制约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提出通过强化要素供给、补齐产业园区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强化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力、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等方式,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到产业园区全流程各环节,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园区;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302031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Theoretical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Path
Yang Luxi1,LiuXiming2
(1. Department of Academic Affairs,Bijie Finance and Trade School;
2.Big Data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Bijie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Bureau,Bijie 551700,China)
Abstract: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that the industrial park's infrastructure supporting capacity is insufficient, the supply of digital elements is lacking,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is weak, and the data security risk restrict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park. It i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all aspect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industrial park and enabl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park by strengthening the supply of elements, complement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of the industrial park,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tection ability.
Key Words:Industrial Parks;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0 引言
隨着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数字技术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使人类生产、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推动着智能制造行业降本增效、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将数字技术应用到产业园区生产经营全流程,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推动产业园区从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全球共识。G20、OECD、APEC等国际组织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我国高度重视数字技术与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2019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各类资本在具备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投资建设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省级人民政府可将此类投资纳入当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并予以支持,特别是针对国家级经开区内企业创建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方面大力出台相应政策。2020年4月7日,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新经济,扎实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构建新动能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筑基础、搭平台、促转型、建生态、兴业态、强服务6个方面的内容,为数字园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1 相关文献综述
当前,学术界对于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数字化、产业园区自动化监测等方面。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围绕生产线和企业级的数字技术赋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王新慧等[1]针对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效应测度与提升路径,提出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构建良性竞争体系。陈旭升等[2]研究发现,技术与服务的双元驱动会引发企业运行机制转变,进而形成智能制造绩效、制造过程变革与资源集成、服务拓展与理念更新促进智能制造转变。荆树伟等[3]研究发现基础设施配备、数字化技术或精益文化员工培训、数字信息安全管理、数字信息双向传递、数据分析、车间物流准确配送、供应链协同、生产信息流畅通及生产柔性化等9个方面是企业推进精益数字化的关键所在。沈洋等[4]研究认为改善要素配置效率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智能制造对劳动力错配有显著的改善效应。二是围绕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在物流行业,通过物联网、5G技术、智能软硬件、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手段,实现物流各环节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管理,提高物流系统智能化分析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执行能力,提升物流运作效率。李禄[5]针对智慧物流园区末端物流配送成本较高,智慧物流国际平台建设不足,中国海外物流智慧园区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升级智慧供应链服务新平台,开展末端智慧物流配送新合作,构建“内外双核”集约经营新模式的创新路径。韩存地等[6]提出了以园区智慧化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管控一体化”综合智慧园区系统设计技术。吴画斌等[7]基于新基建的特点,提出了智慧园区建设的六大途径:新基建为构建智慧园区整体建设架构提供方向、新基建推进园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加快园区产业智慧化转型升级速度、新基建促使园区智能管控模式创新发展、新基建丰富园区智慧服务手段、新基建全面推进智慧园区四个能力提升。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是可推广价值低,由企业自发的、零散的发展往往会导致规划建设无序、建设资源浪费、系统独立、数据孤岛、应用烟囱等问题。二是研究的深度不够,多数研究仍然停留于如何促进企业的自动化、数字化升级阶段,就应用谈应用。三是集约效应不明显,全环节、全流程连通性低,资源集约化利用配置效率低。
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以及数字技术应用到产业园区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最后提出了将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建议。
2 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
2.1 推动企业创新
数字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全流程的应用,拓展了企业创新的可能[8-9]。创新的本质是对已获取到的知识进行转化和再创造,创新知识主要通过内部产生和外部输入。数字技术的应用变革了企业生产管理流程,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整合、吸收不同行业领域的信息和知识,将数字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环节,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催生新的产业形态,进一步提升生产制造效率,为创新提供数据支撑。
2.2 推动产业组织形态变革和效率提升
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要素的变化会催生产业组织形态变革。随着自动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不断在产业链之间流动,打破传统的产业链条式的生产方式,使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各产业链之间的协同变得更加紧密[10]。首先,推动产业跨链融合。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加速了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产业链间信息流动,有效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性、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产业组织呈现扁平化组织形态,从传统的物理集群转向虚拟空间产业集群,聚集效应更加明显。其次,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打破和模糊了产业边界,大量企业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剥离,而专注于核心业务,产业链呈现高度专业化分工,从而降低了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产业运行效率不断提升。最后,产业跨链融合以及打破产业边界将会拉低设计、研发、服务提供者的门槛,由此便可利用服务规模化,以及规模化后的社会分工来提升产业运行效率,提升产业附加值。
2.3 重构产业园区运营模式
数字技术对于园区的运行模式能够从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监测上进行一场彻底的重构和变革。一是促进运营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产业园区运营管理粗放,无法精准响应差异化的服务需求、精细化的管理要求。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园区运营管理方重新制定产业园区企业、产业集群、产品、价值链等管理服务流程,为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的运营管理以及精准高效招商服务提供了前提。二是提供了技术基础。传统产业园区在运营管理服务、招商引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办公、审批、服务申报、流程流转等提供了极大地便捷,效率显著提升。三是实现统一调度、分析和管理全流程监控。有效促进资源集约化利用、高效化配置、开放化共享,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内外协同、集成管理、 智慧应用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3 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3.1 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弱
当前大多数产业园区仍然呈现出基础网络承载能力不足、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一是网络承载能力不足。大多数园区的有线及无线网络仅能够满足园区日常上网、办公等业务需求,无法承载企业、园区产业的特殊应用场景的应用。二是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的产业园区仅仅是在附近城市群进行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覆盖时同步进行了覆盖,受到地方规划建设水平的影响,各地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如在发达地区的产业园区,往往会根据实际需要,由政府出资建设网络基础设施(4G、5G、万兆光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再通过租用等方式租赁给企业使用,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产业园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往往只有4G、5G、千兆光网络,甚至有的产业园区信号尚不能全面连片覆盖,离大规模商用还有较大差距。网络承载能力的不足、建设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数字技术在产业园区的推广应用变得无从下手,成为了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3.2 要素供给缺失
一是政策制度供给缺失。当前国家或省级层面,在政策体系、保障制度、建设模式上,尚无健全可行的指导意见,导致各地的建设形式五花八門、建设水平良莠不齐。二是行业标准及技术标准缺失。由于建设时所采用的技术标准、数据接口、网络协议千差万别,应用系统间互信互认、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协同应用变得更加困难,所建设的系统再次推广应用可能性较低。三是建设资金难以得到保障。产业园区的数字化应用,往往需要建设大量的公共数字基础设施、运营基础设施以及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所需的专用基础设施。由于建设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直接回收成本周期长甚至只能间接回收等原因,建设单位往往陷入想投入但是不愿意投入建设资金的窘境。
3.3 融合程度比较低
首先,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应用推广体系,在当前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由产业园区运营方、企业自发进行生产线自动化、办公系统数字化改造的尝试仍然存在,这种现象难以促进数字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其次,产业园区、企业尚未真正认识到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价值,融合应用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在具体实践中,还是单纯将数字技术的应用理解为生产线的自动化、数据采集的网络化、数字化等。最后,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未得到有效释放。当前已运用数字技术的企业部门,未对数字技术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打通系统、平台之间的壁垒,实现业务协同和流程优化,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4 数据安全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伴随数字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产业园区作为承接应用生态、实现产业链各环节协同生产的重要平台,它的各类工控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采集终端、数据中心,需采集、传输、存储大量重要数据,连接大量关键设备,这些应用系统一旦遭受攻击或应用数据被泄露,将会对园区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 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4.1 强化要素供给
4.1.1 健全制度体系,强化政策供给
各级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产业园区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紧盯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领域、短板弱项、明确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园区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短期具体目标、实施步骤以及重点任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强化制度供给。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使各级主管部门、产业园区运营主体、园区内企业明白将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要做些什么、要怎么做、由谁来做哪些工作。
4.1.2 引导科研创新,提升技术供给
围绕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技术标准等进行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协作,促进一批标准、成果、技术落地。一方面,通过基金、科研项目等方式鼓励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对核心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另一方面,尽快制定并发布一批标准文件,如产业园区网络建设标准、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标准、物联网接口协议、数据标准等,对建设模式、建设内容模式化、标准化,为后续的互联互通、数据要素化流通提供技术基础。
4.1.3 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以政府为主体、市场充分参与,多种形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到产业园区数字化升级改造中来。对于公共数字基础设施、运营基础设施,如园区的基础承载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节点、云计算中心等这类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成本回收期长甚至无法直接回收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运营可通过申请专项债券、专项资金支持、PPP、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或由国有企业先行承建运营。对于企业专用的小规模数字基础设施,考虑到企业的畏难心理,可以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补助等形式,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减轻企业升级改造压力。
4.2 夯实基础设施配套能力
一是充分调研,适度超前规划。产业园区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不同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在进行产业园区建设前,应对本地区的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特点、数字化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在充分调研需求的基础上,适度超前规划,以满足未来5~10年的应用需求。
二是充分吸引市场主体分级参与建设。产业园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建设的原则,充分吸纳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对于区域级运营服务平台,投资大、建设难度大,且大多数企业都需要,可由政府来主导建设。对于产业园区级的运营服务平台,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或市场主体参与建设的方式来进行建设。对于企业级运营服务平台,政府和产业园区运营方可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和资金奖补力度等,吸引企业积极参与。
4.3 提升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水平
一是强化对企业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指导力度。各级主管部门、产业园区运营方通过向企业宣传相关技术标准、推动相关应用系统贯标等方式,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力度,引导企业在建设各类系统,采用统一协议、数据接口,便于后期应用系统间、行业间数据互联互通。二是主动搭建数字技术平台。大型数字基础设施平台对于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由各级主管部门以及产业园区运营主体统一建设一批数据中心、云计算、区块链等融合基础设施,后期采用租赁、购买定制化服务等方式向产业园区主体提供服务,减轻企业开展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的负担。三是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主动向企业宣传相关政策文件,提升企业进行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改造的主观能动性,加大技术指导、资金支持。
4.4 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一是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各级主管部门、标准化研究部门应加大对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研究力度,推动省、市、县三级及产业园区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做好各类应用系统的分级分类信息安全保护管理;出台一批适用于产业园区应用系统、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用以指导企业做好相关的工作。
二是提升安全防护水平。统一建设安全监管平台,将各级各类企业应用系统纳入到监测体系中,加大协同监测力度,确保信息安全;指导企业提升信息安全能力,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自身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力度。
三是建立健全信息平台数据安全相关行业规章制度,为数据的运用提供准则和依据,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制定行业相关规章制度,达成行业共识,形成良好的数据使用氛围,创建良健的数据运用循环。
5 结语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数字技术促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存在的问题,发现数字技术在产业园区发展各环节的应用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创新、产业组织形态变革和效率提升,重构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模式。针对当前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弱、要素供给缺失、融合程度较低、数据安全风险依然不容忽视等问题,提出了强化要素供给、夯实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加强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等建议,为产业园区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新慧.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效应测度与提升路徑研究[D].石家庄:河北地质大学,2022.
[2] 陈旭升, 梁颖. 双元驱动下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基于本土制造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0):71-80.
[3] 荆树伟, 冯月, 阎俊爱,等. 传统制造业精益数字化水平评估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4):43-52.
[4] 沈洋, 张秀武. 智能制造、产业集聚与劳动力错配[J]. 中国流通经济,2022,36(4):89-100.
[5] 李禄.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海外物流智慧园区发展的创新路径探微[J]. 对外经贸实务,2021(8):93-96.
[6] 韩存地, 刘安强, 张碧川,等.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慧园区设计与应用[J]. 微电子学,2021,51(1):146-150.
[7] 吴画斌. 基于新基建背景下智慧园区建设途径及保障措施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20(23):44-51.
[8] 徐鹏, 徐向艺. 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与分析框架[J]. 管理世界,2020,36(1):122-129,238.
[9] 肖静华, 李文韬. 智能制造对企业战略变革与创新的影响—资源基础变革视角的探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20(2):38-46.
[10] 夏义堃.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深化政府数据治理方式变革[J]. 图书与情报,2020(3):14-16.
(责任编辑:张双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62015)
作者简介:杨露溪(1994-),女,毕节市财贸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刘熙明(1993-),男,毕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数字经济、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