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转化运用对策研究

2023-09-30 08:42:28刘晶张鹏飞林周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新动能科技型中小企业

刘晶 张鹏飞 林周

摘 要:针对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创造质量不高、运用水平较低的现实问题,借鉴国内发达省份专利转化运用的经验,分析制约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转化运用的障碍因素,从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区域经济新动能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入手,提出了提升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转化运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關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转化;新动能;知识产权服务链

中图分类号:F204;F27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302128

Research on Patent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Taking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u Jing1,Zhang Pengfei1,Lin Zhou2

(1.Hubei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ment Center; 2.Wuhan East Lake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Guil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Wuhan 430071, China)

Abstract:Small and medium-siz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in Hubei have problems of low quality of patent creation and low level of patent application.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several typical application of patent transformation from other developed provinces and analyzes restraining factors of patent applic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in Hubei. To solve the problems above, aiming at cultivating new regional economic drivers, this paper makes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atent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in Hubei.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Patent Transformation; New Growth Driv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hain

0 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是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创新主体,更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截至2021年12月,湖北省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4 11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9 379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14 409家)的65%,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后备力量。

新时期如何提升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转化运用水平,探索常态化的专利转化运用机制,加速创新要素在产业链上的流动,实现稳链、强链、延链、补链的目的,这既是“十四五”期间湖北省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知识产权强省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内在要求。

1 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创造和运用现状

1.1 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创造概况

本文通过对2018-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情况分析发现,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有专利活动的企业数量占比逐年递减,专利创造数量的增幅远低于企业数量的增幅,可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创造存在很大的潜力和空间,亟待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产出的引导和培育。

1.2 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转化现状

截至2021年12月, 湖北省165.3万家企业总量中,存在专利创造和运用的企业数量仅3.79万家,占比2.29%; 平均企业存量有效专利拥有量0.29件。全省14 1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存在专利创造和运用的企业9 404家,占比66.6%;平均企业存量有效专利拥有量为9.08件,远高出省企业平均水平。

从专利转化运用的角度来看(表4),作为专利产出和转化活力较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大量专利处于闲置状态。

通过上述对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总体情况和转化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①2018年以来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专利转化运用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反映出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巨大;②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有专利转化行为的企业数量明显提升,这除了企业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政府政策培育的放大效应。但同时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创造质量不高、专利产业化率不高的情况也比较明显。

2 国内先进省份的经验和做法

2.1 浙江省的经验和做法

为进一步推动传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和“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势能,使更多创新要素向其集聚,浙江省在全国率先试行专利开放许可,征集了江苏省内14所高校院所379件专利,惠及中小微企業16 418家。 2021年,浙江省专利权转移转化数量达到9万余件,居全国第二。其主要做法如下。

(1)围绕专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政策资金导向从供给端、需求端和服务端入手,明确15个资金使用方向,包括支持高校院所输出专利、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专利、实施专利开放许可、搭建专利供需对接平台等,资金奖补最高可达100万元。

(2)深化专利开放许可,畅通技术要素流转渠道。鼓励高校院所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利用“浙江知识产权在线”,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推送给所有适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许可期内,政府每年按照最高不超过实际缴纳年费的50%予以资金支持;支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公共专利池并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广转移;依托高校加快建设技术转移中心,促进专利转化运营。

(3)纵深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加快知识产权治理体系重塑。在产业链间开展细分领域高价值专利挖掘;依托中国浙江网上技术交易市场3.0,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转化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深化“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应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预警、专利创造、布局导航、公共存证等服务;推进质押扩容,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覆盖面、普惠率、满意度。

2.2 江苏省的经验和做法

2021年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突破7万家,成为全国首个突破7万家的地区。面广量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提升江苏省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22年上半年江苏省制造业总量达5.7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37.4%,为全国最高。江苏省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推动科技、金融、财税等政策落实,促进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流动方面做出了如下努力。

(1)从优化资助模式、完善政策措施、集聚高端人才、创造应用场景、夯实创新创业基础条件等方面入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养“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即每个科技企业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产品、科技人员占比大于60%、以高价值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超过5项、研发投入强度高于6%)。

(2)多种途径加快专利供需对接。加快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推动高校院所开放许可,充分释放江苏省的科教资源优势;通过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类平台、“揭榜挂帅”技术转移品牌活动,搭建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桥梁,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加精准地引入专利技术,促成买卖双方交易。

(3)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风险投资、证券化、信托等金融服务,打通专利转化最后一公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运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和证券化,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以及重大专利转化项目落地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资金支持,解决企业引进专利后可能面临的资金紧张和市场开拓难的问题;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2.3 广东省的经验和做法

广东省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5.7万家,是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需求旺盛,但面临技术市场不健全、技术服务平台缺乏等实际问题。近年来,广东省通过出台遴选办法、实施梯度培育、加大财政及融资支持力度等措施,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并初步形成较为全面的技术市场全链条服务体系,一共142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 03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986家众创空间,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主要做法如下。

(1)保障政策和资金的有效供给,加快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对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延长亏损结转年限等优惠力度。实施“广东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建设项目”“在粤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运用促进项目”“广东省产学研专利育成转化中心培育计划”等项目,促进专利技术向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转让许可。

(2)畅通专利供需双方对接渠道,加快专利转化实施。开发广东省专利开放许可信息发布专区,负责统筹全省的专利开放许可信息发布工作;加快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和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建设,提升创新主体转化的积极性;举办多届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大会、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校企精准对接、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系列活动,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有力营造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氛围。

(3)探索知识产权创新链与产业链、资本链有机融合新模式。创新知识产权估值方式,探索“知识产权质押+保险”“知识产权证券化”等融资新模式;重点面向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和专利保险险种,形成“平台+机构+资本+产业”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3 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转化运用的问题和成因

技术创新是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势能。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较大,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决策机制灵活、创新效率高,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对现有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可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与大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的企业在专利运用转化方面面临一些困难,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截至2021年12月,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65%,是湖北省创新活动的重要来源。由表2可知,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授权量占比20.32%,有效发明专利占比12.76%,反映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偏低、专利质量不高,专利技术领域分散、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是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期较短,规模、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掣肘着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和专利的高效运用[1]。

3.2 专利供需渠道不畅

从图1来看,大企业和高校在掌握创新资源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湖北省1.4万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有专利转化的企业仅占11.8%。作为创新主力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运用效率和专利转化率都较低。一方面是大量专利陷入了“沉睡”;另一面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因技术革新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急需专利技术助力。然而,由于技术市场发育不全,专利供需对接渠道不畅通,专利供需两端匹配度不高,专利的转化运用受到了阻碍[2]。如何促进创新主体的有效专利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转化,提升专利转化效率和产业化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产学研合作基础薄弱

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的先天特征决定了其仅依靠自身力量实施自主创新的难度大、周期长,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通过其他创新要素的互补协同,填补自身的缺陷和短板,集中创新资源和力量攻坚克难,是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湖北省科教资源丰富,但产学研合作基础薄弱,企业向高校科研团队传递诉求、寻求合作的途径少;高校院所科研和市场实际有一定距离,成果与产业需求不完全匹配。这就会加剧创新成果的闲置和浪费,尤其对于科教大省的湖北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提升[3]。

3.4 成果变现渠道亟待优化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贵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企业普遍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资金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创新和产业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知识产权融资为轻资产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变现”途径。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真正的专利质押贷款的金融产品不多,大多数需要有效抵押物通过担保公司进行反担保;二是缺乏专业的专利价值评估机构,硬件上不足以支撑金融机构开展该项业务;三是在专利价值评估上,也未形成统一标准的估值规范和流程,使得不同机构的估值结果差距较大[4],阻碍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深度发展。企业融资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

4 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转化运用的对策建议

针对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率不高、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且产学研合作意识不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4.1 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支持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开展专利创造和应用,不断优化和完善现有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专利创造和转化环境。紧扣湖北省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围绕产业链分工,充分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潜力,支持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专利创造和专利技术应用,引导其依靠科技创新走上精细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以此提升产业链的比较优势,壮大产业集群。一是建立常态化的专利供需机制。建议各级政府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和投入,推动产业链上大中型企业的专利成果通过开放许可等形式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获取、高效实施专利技术;二是围绕重点产业部署,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上形成各具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合作模式[5];三是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供給,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变现”问题,多渠道、合力营造有利于专利创造和转化的良好环境。

4.2 加强专利情报分析,加快“双链”融合进程

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通过专利布局、专利导航等手段培育竞争优势,加快“产业创新链”和“知识产权服务链”双链融合进程。一是聚焦湖北省特色产业、优势领域和细分领域,通过专利情报分析,找准产业发展的短板和不足,明晰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快速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或产业链比较优势,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判别其在产业链乃至区域产业集群中的比较优势,依据专利导航,加快技术创新,快速培育核心竞争力[6];二是瞄准产业链的核心关键技术,尤其是“卡脖子”技术,通过专利导航,厘清技术创新的路线和创新资源分布图谱,加强政府部门、产业部门、金融部门的合力联动,挂图作战,实现快速突破,在发展中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和知识产权服务链的高效衔接融合,率先在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高价值专利。

4.3 畅通专利信息对接,激活“沉睡”闲置专利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转化运用的服务支撑,从专利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入手,健全专利供需对接、转化机制,加强“知慧桥”平台应用普及。截至2021年12月31日,湖北省存量有效专利数量476 773件,其中发明专利数量100 088件,专利储量丰富,但大部分处于 “沉睡”状态,持有主体基本上是产业链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另一方面,湖北省14 1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存量有效专利128 276件,平均单个企业9.08件,有效发明专利数量12 793件,平均单个企业0.9件,这意味着还有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专利。因此,要加大“知慧桥”平台的应用普及力度,充分发挥知慧桥平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优势,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知慧桥平台的专利价值评估系统和专利供需智能匹配系统,开展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对接所需专利技术或技术研发团队,有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人才引进,加快建立“产学研金”合作机制。

4.4 建立专利运营储备池,探索专利转化服务新模式

鉴于湖北省专利技术供需失衡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设市场高认可度的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实现对每一条专利价值进行智能化评估,支撑创新主体开展专利分级分类管理,以此实现对高价值专利的精准识别和科学评价;二是引导和支持重点产业的专利创造主体参与全省专利运营储备池建设,引入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对有意愿参建的创新主体开展持续的专利收储和运营服务;三是探索建立专利撮合交易模式,拓宽专利价值实现渠道,鼓励企业、金融资本等通过专利许可、转让、质押融资、作价入股等市场化方式,促进专利转化实施,提升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能力,最终形成“创新主体+专利运营储备池+中介服务机构+金融资本”的专利转化服务新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

湖北拥有庞大的创新主体和科教优势,应充分提升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水平,整合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创新资源,提升专利转化效能,

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为推手,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知识产权服务链、科技创新链、重点产业链“三链融合、强链互补”的创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杨鑫超,杨伟超,刘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3):19-21,25.

[2] 操秀英.新模式求解 知识产权交易难题[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9(2):30-31.

[3] 王黎萤,虞微佳,王佳敏.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5):180-187.

[4] 李林启,沈源源.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6):23-27.

[5] 唐红军.试析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内因及模式[J].工程技术研究,2018(3):236-237.

[6] 康立,成胤.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布局[J].中国科技信息,2018(16):34-35.

(责任编辑:张双钰)

作者简介:刘晶(1990-),女,湖北省知识产权发展中心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战略;张鹏飞(1976-),男,湖北省知识产权发展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知识产权(中观、微观)发展规划、知识产权运用。

猜你喜欢
新动能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两种主要模式初探
时代金融(2016年30期)2016-12-05 19:13:27
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2:49:03
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动能
鲁企“新动能”
齐鲁周刊(2016年23期)2016-07-25 01:44:35
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以“互联网+”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理论导刊(2016年5期)2016-05-28 13:02:49
制约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问题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10期)2016-04-26 1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