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有三种情感,单纯而强烈,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罗素如是说。他以反戈者的姿态对抗物欲浮华,表达与捍卫内心对知识的渴求。
当今时代,风云变幻的社会让身处其中的人都开始追求“变现”,而忽视了一路荆棘丛中的玫瑰清香——知识。
“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巴金先生苍老有力的声音刺透时代迷雾,让我们感慨良多。是的,在当今这个快捷、功利的社会里到处充斥着人们“变现”功与名的现象,一时无法“变现”就心急如焚,认为曾经的努力都白费了,甚至后悔曾经认真的态度、学习的热情和奋斗拼搏的全部努力。可他们都没有注意到自己阅历、知识的增长,思想、能力的提升,更忽视了前进路上沿途美丽的风景。
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的生活消耗在无尽且无望的劳作当中,他挣扎着推动巨石,却又眼望着它滚回原点。这种痛苦和悲怆化作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每一个单独的个体,他是世人公认的悲剧人物,可在他日复一日的劳作与反抗中,生命充实而有了厚度。正如我们求知的过程,在艰辛磨难中坚守,生活也有了价值。
生命的价值在于求知,在于過程,在于沿途的风景,而不在于“变现”以获得功名与金钱。
“变现”所得是我们“求知”路上的附属品,而非生活的终点。居里夫人获奖无数,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可她对名利毫不在意,奖牌、勋章被她当成了女儿的玩具,这正是她对“变现”的不屑和对科研学问不懈追求的表现。
于时代一角窥去,许多人深陷泥淖,成为“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的奴隶”,这是社会的弊病。而梭罗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试验证明人的生活所需其实很少,一味追求“变现”,只会招致被名利吞噬的危险和茫然空虚的身心疲惫。
吾辈之青年,承中华之炬火,当担起破此弊病之责,于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于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不为“变现”扰本心,当以“求知”贯此生。胸藏锦绣,腹隐珠玑,以“求知”之心,抵“变现”歪风,到中流,击时代之浪。
评点
这是一篇事理清楚且颇有真知灼见的议论性散文。文章聚焦于生活中很多人将知识“变现”的功利性行为,提出了“变现诚可贵,求知价更高”的中心论点。然后从“生命的价值在于求知,在于过程,而不在于‘变现以获得功名与金钱”和“变现所得是我们求知路上的附属品,而非生活的终点”两个层面展开事理阐述,最后从“吾辈青年”的视角发出呼吁,论证清楚具体且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