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之
多余的“第三者”
近来,小敏和我分享了一段亲身经历。
上学路上,晨晨和晓晓走在小敏的前面,看着两人牵着手向前走的模样,小敏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她想看看她们会不会回头来找自己。结果,小敏走到学校门口,却不见了两人的身影,更别提停下来等她。
小敏来到教室时,晨晨和晓晓愣住了,晨晨问道:“你怎么现在才来?我们以为你走在前面把我们给甩掉了呢!”小敏生气了,没有搭理晨晨的问话,坐回了座位上。
那天整整一个上午,小敏都没有跟两人说话。
中午放学,晓晓假装没事人一样来到小敏身边,问她要不要一起去饭堂吃饭,还说自己今天拿到了零花钱,要请大家喝奶茶。小敏心中还有气,但她与晓晓认识快10年了,她不想破坏这段友谊,便答应了下来。
吃饭时,三个人又有说有笑起来,但小敏知道,自己是在强颜欢笑。都说三角形是很稳定的多边形,但在友谊里,“三角关系”显得很别扭。
小敏和晓晓是认识了10年的朋友,高一分班,两人同校不同班,高二又被分到了同一个班级,但小敏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晓晓身边多了晨晨——一个高一时候与晓晓同桌的女孩子。她们的名字组合起来便是“晨晓”,两人都觉得很有缘,加上她们有很多共同爱好,与她们站在一起,小敏觉得自己像是购物时候赠送的礼品,不太被看中,但失去了又可惜。
另一方面,晨晨对小敏也不错,经常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惦记着她,让小敏觉得如果自己讨厌晨晨会显得太小气,要是与她们两人决裂,她又会一下子失去两个朋友。为此,她非常郁闷。
小敏的心情我十分理解,因为我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甚至想要在三人行之外寻找一位朋友,让我们组成一个“四人小分队”,但寻找无果,还与原来的两位朋友渐行渐远。
当时,我并不知道有一个词叫作“友谊妒忌”,指的是一个人在看到自己的朋友与别人相处融洽、亲密的时候,产生焦虑、愤怒、威胁等负面情绪。如果产生负面情绪的人不采取适合的行动,很有可能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
認知心理学认为,面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比如看到两个朋友走在前面,有人会和小敏一样,觉得她们不搭理自己,但有人则会认为,她们只是走得比自己快一点而已,不会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面对三个人的友谊,有人想要占有其中一方,有人想与两个人都好好相处,却不愿意其他的两人走得太近,但没准还有别的方法:可以两个人有“支线行动”,也有三人行的“集体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爱好,与三人行中的另外两个人分别谈论不同的话题,很多时候并不一定会影响三个人的关系。毕竟朋友不是我们的“所有物”,别人选择与我们交心,也可以与其他的人秉烛夜谈。
用开放的心态面对友谊,没准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我想加入他们的二人小圈子
被三人行友谊问题困扰的,除了小敏,还有阿俊。
正在念高二的阿俊是一个木讷的男生,平日里很喜欢打篮球。在学校篮球场上,他认识了蓝天和阿索。有时候打篮球打累了,三个人就坐在篮球场上休息,期间也会聊聊天。在聊天中,阿俊得知他们不是一个班的同学,但因为都喜欢打篮球和《王者荣耀》,经常约在一起玩,便熟络了起来。
阿索比较开朗,看到阿俊也对篮球感兴趣,便开口道:“我们三个人也可以约着一起打球、打游戏。”说着,他们彼此加了微信好友,还组建了一个三人微信小群。
能够认识新朋友,阿俊很开心。蓝天和阿俊都是少言的人,两人在一起不说话,阿俊也不觉得尴尬。阿索话多,每次跟他走在一起,都是阿索滔滔不绝地说话,还时常让阿俊哈哈大笑。
但和他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后,阿俊注意到,三人行的状态让自己感到很尴尬。单线联系的时候,他和两人都很友好,但是在三人行时,不管是打球还是聊天,蓝天和阿索都更有默契,他们之间还有专属的暗号,有时候听得一旁的阿俊不明所以。比如,他们管出门打球叫作“去图书馆看书”,约出来打游戏叫作“带上书去同学家里学习”,起初,他们说的话还让阿俊产生了误会,以为他们真的要去图书馆、去同学家学习。
为此,阿俊觉得很困扰,他将两人当作朋友,他们对他也很友好,但他总觉得,他们两个才是好朋友,自己只是一个陪衬品。
可他不知道的是,三个人的友谊并不是三个人聚在一起才能友好相处,而是“我的两个好朋友都在身边,而我的这两个好朋友,关系也不错”的状态。
或许,友谊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但我觉得能够与自己相处起来感受良好的人待在一起,这本身就是美妙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