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珊
偶然翻开青春的日记本,发现里面记着少女密密麻麻的心事。“许术薛”这三个字,伴着旁边的数学公式,又一次跳进我的眼里。本以为这个名字早已经尘封在了某个不知名的角落。我又想起梵高写下的那句话:“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而路过的人只看到烟。”高中遇到的许术薛,却看见了我心里的那团火。
01
还记得高一开学第一天,许术薛找不到同桌,老师无奈地把他安排在我身边。第一天起,我就知道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他丝毫没有刚上高中的兴奋和松弛,直接拿出书包里的练习册写了起来,笔尖在纸上飞速地写写画画,崭新的草稿本用了一页又一页。我好奇地偏了偏头,想看他到底在写什么。“高三数学。”他翻到练习册封面,声音温和地告诉我。
那一刻,我坚定了他是个数学大神的想法。于是,出于对大神的礼貌,我几乎是每天都不敢打扰他。上高中的第一次月考,他数学年级第一,满分的答卷被贴到了公告栏上。看着那满页红勾,我感觉有些双目眩晕。
后来,许术薛告诉我,我那次138分的语文,也让他感到了眩晕。
02
一个学期过去,两个人从最开始的小心翼翼,变成了亲密的小打小闹。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夏末,他懒洋洋地靠在墙上,突然开口问我:“我猜,你以后会变成一个大作家,没开玩笑。”我惊讶地抬头看向他,愣了几秒,才看见他手里拿着的我的笔记本。那本笔记本上写的都是我心血来潮的随笔,是白日里的幻想之作。我以为他是在嘲笑我,于是生气地将那本子夺过来,无情地怼了他一句:“你懂什么?”
许术薛愣了一会儿,又开始低头写起了数学。看见他脸上不开心的表情,我心里开始莫名其妙地难受起来。
他以为我满脑子都是“之乎者也”,我以为他满脑子都是“圆锥曲线”。可现实确实如此——我听不懂他说的“洛必达法则”“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卡瓦列里定理”,他也不理解我向往的川端康成笔下的海棠花、汪曾祺笔下的花草树木、林清玄散文中的鸳鸯香炉。我们的思维就像两条不会相交的平行线,随着文理之间的差异变得越来越远。
我常常对他刻板的数学思维感到窝火,因为在生活中,他也总是习惯于遵守那些死板的逻辑。
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他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那种和人互补的感觉,让我十分动心。
03
高三某个闲暇的午后,大家都趴在桌子上睡午觉,许术薛的头搭在摞起来的课本上,语气轻飘飘地问我:“你以后会报A大的中文系,对吧?”我写作文的笔尖顿住,停下来思索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有那么一刻,我从他的眼神里看见了淡淡的忧伤。我知道,他要报的是B大的数学系。
微風轻轻从窗外吹进来,吹动了少年的头发,在阳光下撩动了我的情思。
为了转移这个话题,我趴在桌上故意装睡,眼角的泪沾上了我的校服衣袖。
我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勇于追梦,坚持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选择。
高考填志愿,我们谁都没让步。和预想的一样,我们高考都超常发挥,成功填上了理想的院校。
04
毕业那天,我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在书里发现了一张纸条。
凭着像小学生一样的字迹,我马上就认出了许术薛。他的桌面上放着一本我之前推荐给他看的《1984》,本以为他忘记了这件事,原来他一直都还记得。
纸条上面的字迹跟他平时做数学题龙飞凤舞的字迹不同,这上面的字迹工整得有些过分,像是一笔一划慢慢写出来的。
“嘿,看见这个的时候,我已经回到家了。你推荐的那本书,我看完了。自认为没有什么文学细胞,但还是努力与你共情哦。对了,你的文章真的写得很好,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希望我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四句看似轻松的话语,我却含泪读了五遍,脑海中又想起他坐在窗边认真写数学题的样子,又联想到他半夜藏在被窝儿看课外书的画面——一定很滑稽吧?
05
毕业之后,我们时不时保持网络上的联系。我们的大学隔了半个中国那么远,地点变成了地理图册上小小的一个点。
我和他之间的距离,一开始只是语文和数学之间的距离,如今,变成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年少情愫。
读了中文系之后,我再也不用接触数学了,整天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只是每每看见数字的时候,就会想起青春里的那个热爱数学的少年。
他的执着,他的勇敢,他的坦荡,全都留在了我18岁的美好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