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辛玉童,王子祺,梁家和,胡建平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发源地,应积极从不同途径推动教学改革,加深终身体育思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加强对其体育素养的培养。然而,根据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终身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研究在阐明何为终身体育的基础上,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改进措施,为实现高质量体育教学迈进。
在体育的发展与改革中,终身体育这一新概念被提出。终身体育是指我国国民(包括从幼儿、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终身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体育锻炼等活动[1]郭卉娟.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08):73-76.。鼓励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会群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能够不断地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将体育锻炼融为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终身体育的培养可以从两方面促成。从学校体育来看,学校加强对体育教育的改革,是终身体育深入人心的根本;从社会体育来看,国家政府不断完善体育设备、场地等,可以更好地延续国民积极锻炼的热情,预防疾病、强身健体[2]陈杰.“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32):131-132.。
1.2.1 终身体育具有终身性特征
从终身体育这一词语本身来看,“终身性”的特征尤为显著。它与传统体育理念的不同在于终身体育对于时间范围的限制。例如:在竞技体育中,从运动员结束个人生涯开始,他们训练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都会较之前有所下降,或者结束自己的竞技运动生涯而从事其他工作。而在终身体育中,每个人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其何时进行体育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体育锻炼等,都会将其作为终身体育中的某一个过程,只要身体符合参加运动的条件。由此可以看出终身体育具有终身性的特征。
1.2.2 终身体育具有全民性特征
终身体育主体界定不在于职业运动员或其他少数群体,而在于社会大众。任何一位身体健康、符合运动要求的公民都可以进行体育活动。每一位公民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发进行体育活动,不受场地设施的限制、项目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主要以锻炼身体、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为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终身体育具有全民性特征[3]黄琦.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优化[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20):117-120.。
1.2.3 终身体育具有开放性特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体育锻炼以维持身体健康,终身体育理念的普及,使得广大民众开始重视体育,重视健康。从社会角度来看,人们逐渐将体育锻炼融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除工作之外,人们会将体育锻炼作为放松的主打方式。从学校角度来看,国家更加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育素养的培养,健全“五育一体”,促进体育向德育、智育、美育等的交错发展,以此来体现终身体育的开放性。
2020年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的颁布更加凸显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培养学生高质量体育素质的决心。但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进行长时间的文化课学习后,身体与心理的疲惫会使其惰性增加,造成身体严重缺乏锻炼,体质体能严重下降。高校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发源地,不仅要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也要使其满足社会需要。公共体育课的开展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质体能,帮助学生拥有强健体魄。并且就目前我国教育而言,正在从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发展,在高校中开展公共体育教学,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不断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是提高学生体质体能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中进行公共体育课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学科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它最突出的在于能够给予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这是其他科目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在篮球、足球课中,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团结意识,互相合作与配合;在网球课中,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网球作为三小球中较难的球类运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长期进行练习才能够在场地上进行简单的隔网对打,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往往一些学生会因为短期内无法看到练习成果而选择放弃;在太极拳课中,太极拳柔中带刚,刚柔并济,太极拳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平稳心态,戒骄戒躁。而在原有的体育教学中,不少体育教师会把教会学生项目技能放在教学重点中,认为学生只要能够学会体育技能,就是体育课本身的目的,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培育。其实,公共体育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意识观念最好的途径,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使其生活、学业的压力通过体育活动排解,释放心理压力,缓解各种不良情绪,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4]田野,赵美芹,姜安娜.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综合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5):101-102+104.。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主体,自身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都是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如表1调查数据所示,首都师范大学体育教师无专科学历,本科学历有14人,占51.85%,硕士学历有11人,占40.74%,博士以上学历仅有2人,占7.41%。可见首都师范大学对体育教师的学历引进中,主要依赖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和普通本科学历,博士学历以上的教师引进并不符合国家要求。其次,体育教师自身能力不足将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结果。体育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他们的理念、思想、理论学习方法、技能学习手段等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会影响整个体育教学的效果和结果。从教学模式来看,我国各高校的教学模式深受苏联体育教学理论的影响,将以竞技运动教学为目的,教学目的与手段更注重对技能的学习,教学难度大,训练强度高,再加之学生文化课的压力较大,使他们产生了厌恶体育的想法,也失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造成他们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终身体育这一新概念被提出之后,体育教师没有对其相关概念进行学习,导致他们没有很好地将终身体育这一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这种思维的滞后性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无法真正地将终身体育思想落实。
表1 首都师范大学体育教师师资学历情况
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基础资源配置不充分也是阻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各高校对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差异是由于各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认知和观念不同,即便如此,仍有部分高校所部署的体育课的时长、数量远远少于满足学生的需求,致使学生无法在体育课上获取他们应该能够获取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也无法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场地、器械数量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在正规场地领会技能重难点,器械的不足造成学生之间的组间练习密度增大。例如在公共网球课中,众所周知网球运动是需要大量练习多球才能够初见成效的,然而在实践课中,一个学生可能一节课下来能打到球的次数屈指可数,几节课下来,学生的网球技术几乎仍然没有入门,网球数量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练习网球,久而久之学生们会因此失去兴趣,得不到良好的学习体验。部分高校还会出现因体育教师配置的数量不足,致使体育教师无法应对庞大的学生数量,从而以班为单位减少体育课的设置,最终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我国作为教育强国,逐渐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开展体育教学的改革,但是,想要真正能够实现教育强国、体育强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传统化如何打破,是每位体育工作者都应为之思考的一个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在国家政策的宣传下,每位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对体育教学产生了新的认知。但在现阶段教学中,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大学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以填鸭式教学法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采用反复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技能的掌握,使得部分学生会认为体育课是枯燥乏味的,降低融入体育课的积极性。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教学内容本应该是多元的,但在当前各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不仅忽略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忽略了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影响了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高校体育课堂相较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难度之大尤为突出,并且高校体育课堂一节课的时间较长,继续采用传统化的教学模式而不重视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情况,也无法满足社会信息发展的需要,造成课堂互动性不强的局面[5]姜振,李龙.体育智库建设对提升我国体育软实力影响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2):109-115.。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体育从事者不断努力。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本身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体系与技能,体育教师作为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教学中的主导者,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首先,各高校可以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一些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终身体育等针对性的讲座,尤其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是教学改革之路的中坚力量,各高校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多参加各地方的专家讲座,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传授给体育教师,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开阔体育教师的思维,以促进更好地体育教学。其次,体育教师除了要承担日常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承办高校举办的运动会、比赛等各大体育赛事活动,因此,各层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是必要的。优化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在进行职称评选时,不能过度重视科研,要避免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激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评优评先、职称评选可以将教师参与体育教学改革列为评选标准,提高教学成果在考核制度中的比重。
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各高校要想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健全资源配置,补齐资源短板十分重要。体育教学资源分配要进行具有合理性的改革与创新。一方面,各高校要重视体育教学,要将素质教育理念真正地去落到实处。各高校要提升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优惠政策招聘运动员或专业人才任教以解决部分技能实践课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各高校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帮助学生科学地完成技能训练,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但是,对于经费较为紧张的学校,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增加学生体育课次数,延长体育馆、体育场的开放时间等方法最大程度帮助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联系学校周边的体育俱乐部、校外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合理利用彼此优势资源,形成互利共赢局面,以此缓解学校体育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平台和专业设备。
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主性,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融入体育课堂。第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对课程内容做出相应调整。在不脱离教学纲要的基础上,可以引进一些新型的体育项目,不仅限于羽毛球、篮球、跑步、排球等项目,例如体育教师可以教学生学习轮滑、轮滑球、滑板、极限飞盘、橄榄球等一些学生在日常体育锻炼中很少能接触到的一些新型体育项目,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自主的投身于体育活动之中,满足当下教育环境中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需求;第二,将“勤练”“常赛”的要求充分体现在学生的体育学习中,学校可以组织除运动会以外其他有关体育赛事的活动,如:体育节、高校体育交流赛等,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比赛,还可以增强各个学校之间的体育交流,相互比拼,磨练意志,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归属感,这也是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途径;第三,要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至教学课堂中,体育精神、体育文化要贯穿正规体育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加入必不可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体育项目结合起来,将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中。
终身体育是我国促进全民健身水平提升,鼓励全民参与体育的重要战略。高校作为人从学生角色转变为社会人的角色的重要转折点,对今后学生在社会发展中能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师滞后的教学理念,资源建设不足等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阻碍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教育部、体育教学从事者要充分认清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实现体育教学改革,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