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兰 庞明伟 谢应龙 辛 旭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四川阆中 637400)
阆中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有俊秀的才子,更有灿烂的文化。阆中,是华胥的故乡,是李淳风为自己选定的安葬之地,是民间天文研究中心,是状元之乡,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明显。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指引下,阆中特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基于当地文旅融合现状,针对性提出发展策略是必要的。
首先,境内阆中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完全按照唐代风水理论修建的一座古城。城内四通八达的街巷、平整的青石板路、沿街高悬的大红灯笼,将人们带进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其次,阆中的地方文化各具特色。阆中有誉满中国的春节文化、传承千年的三国文化、神秘莫测的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科举文化、五教并存的宗教文化、风味独特的饮食文化、古朴厚重的本源文化、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遗迹众多的红色文化、世界领先的天文文化等十大特色文化,每种文化都独具特色,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
再次,阆中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阆中山清水秀,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歌咏这里的名山胜景如,杜甫、陆游等都在此留下了歌颂阆中山水的佳句。阆中古代有“锦屏春色”“嘉陵秋水”等十大景观,如今又增加了蟠龙山森林公园、阆中水城等十大景观,形成了一幅秀丽的自然画卷,山水相映、风光旖旎。
最后,阆中的人文古迹数不胜数。汉桓侯祠、滕王阁等古迹,张飞、滕王李元婴等历史人物为阆中增添了文化底蕴;阆中古城建筑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布局、明清时期的风格,布局巧妙、构造精美,让人惊叹。
旅游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有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保驾护航。在《“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等方针政策的指导下,阆中政府部门总结了阆中旅游面临的严峻形势,借助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阆中召开的契机,以“旅游全域化、产业多元化”的思路,不断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打开阆中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第一,注重时段融合。游客在阆中,白天可以逛古街古巷,品味阆中的风土民情,夜晚可以看美景、品美食,全天候感受阆中的魅力。第二,推进产品融合。阆中采取“旅游+”的模式,把旅游与教育、体育、非遗等融合,推出了研学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等旅游产品。第三,实施全域融合。文旅行业是一个拉动力强、整合能力强,具有催化和整合效应的综合性行业。阆中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发展“旅游+工业”,打造四川张飞牛肉有限公司,使其成了购物、体验、休闲的集散中心;发展“旅游+娱乐”,将滨江新天地、古城美食街、城南天下打造成了休闲娱乐集中区;发展“旅游+农业”,五龙村、木兰湖等被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2]。
此外,阆中政府部门在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不断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让旅游更有魅力,让阆中的文化品格和文化内涵得以彰显;把旅游产业作为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保护文化的重要途径,以旅游特有的宣传方式,传承了阆中特色文化。
阆中既有成巴高速、兰海高速多条高速公路,也有火车可通往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目前,距离阆中最近的机场为南充高坪机场,二者相距约130 km。该机场有多条航线,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阆中市内有公共汽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覆盖市区各个角落,方便居民和游客出行。
阆中有十大著名的地方文化,但目前除了三国文化、春节文化、饮食文化比较火爆,其他的文化还处于待开发或半开发的状态。比如,阆中的宗教文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在阆中及周边城市甚至全国都有信众,这给阆中的旅游市场带来发展机遇,如果阆中政府部门能够对未开发的文化进行大力挖掘、全面整合,就可以进一步提升阆中的旅游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阆中文化产业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形成了相应的文化产业链条,如以三国文化为主体,开发了张飞牛肉、张飞豆干、张飞啤酒等旅游产品,修建了锦元张飞国家酒店、张飞宾馆等配套设施,兴建了三国文化产业园,节假日还有与张飞有关的民俗表演;以饮食文化为主体,打造了阆中保宁醋文化博物馆,形成了以滨江新天地为主的夜啤酒广场、以中华阆天城为主的文娱广场、阆里古巷和西城1966 美食街。
阆中市的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主导的旅游业格局,其旅游业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完善。阆中的交通便利,已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要骨干,覆盖全境的交通网络。同时,阆中的酒店、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逐渐满足游客的需求。二是旅游业发展稳定。近年来,阆中的旅游业持续发展,旅游收入不断增加,吸引了更多的投资。政府部门也采取了优惠税收、补贴政策等措施鼓励企业投身于旅游业发展。2022 年,阆中接待国内外游客1 493.2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2 亿元。三是旅游业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文化旅游,阆中还在不断发展新的旅游业态,如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等,形成了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游客体验需要,提高了旅游业的发展质量。
阆中政府部门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在文旅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升级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推行各种旅游模式,以文化带动旅游业的繁荣,以旅游促进文化的发展。
第一,推行“景区+”旅游发展模式。例如,《阆苑仙境》是阆中“景区+演艺”的成功模式。在南津关古镇商业街,《阆苑仙境》将阆中的饮食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等融合在场景的变换、歌舞的表演形式中,是阆中特色文化的浓缩,也是阆中多元文化的具体展现。翩跹的舞姿、变幻的灯光、新颖的表演形式,让游客印象深刻。第二,发展节庆旅游。阆中发挥传统节庆的品牌效应,将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旅游资源。例如,当地利用“正月十六游百病”的习俗,举办了全民健身运动会;还举办了端午节龙舟赛、万人健身舞大赛等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0 万人,拉动了阆中的旅游经济发展,扩大了阆中的知名度;节假日,在古城区内,游客可以看到“张飞巡城”,也可以扮演士兵或张飞参与巡城,还可以拿着丈八蛇矛与“张飞”合影留念,身临其境地体会三国文化。第三,注重文化、文物体验旅游的发展。作为华夏文明历史长卷中的一部分,阆中以独特的地域文化享誉海内外。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这些文化将进入更多普通民众的视野,吸引更多的游客注意,推动旅游业发展。阆中政府部门以《“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为指导,对阆中红军烈士纪念园进行改造,新添了主题雕塑和纪念设施等,使其文化内涵更丰富、教育作用更突出,成为阆中及周边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另外,相关部门还把川北道署、张飞庙、阆中贡院、状元洞4 处景点连在一起,共同打造了以“政德教育”为主题的阆中古城政德文化教育基地,成为党员干部接受政德教育的又一全新平台。其中,阆中贡院是科举文化主题的重要旅游点,这里设置了“秀才赶考”的节目。“秀才赶考”对话千年文明,不仅让游客体验古人科举考试流程和环境,还体现出我国对考试的重视古已有之。
阆中王皮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在阆中王皮影艺术博物馆,游客可以看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节目。外国游客想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看《千里走单骑》等剧目,喜欢热闹的游客可以看《迪斯科》等剧目,参加研学旅行的小朋友可以看《小猴摘桃》《龟兔赛跑》等儿童剧,参观者还可以亲自在舞台上舞动皮影,感受皮影的魅力。
沉浸式、体验式的旅游模式,让文化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成为一种知识、一种活动。这些知识和活动通过游客的感知与参与,让文化更接地气,让旅游更有味道[3]。阆中政府部门不断推进文旅融合,让旅游更有魅力,让文化品格和文化内涵得以彰显;把旅游产业作为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保护文化的重要途径,以旅游特有的宣传方式,传承了阆中特色文化。
阆中文旅融合发展虽然势头强劲,但是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消费热点培育、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阆中以多元文化著称,如三国文化、风水文化、科举文化、春节文化等,但究竟以何种文化为主导宣传阆中始终没有统一。阆中对外以“春节之源”来宣传,实际上却以三国文化、科举文化为主在举办旅游活动,与春节相关的活动或文化只有在春节才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缺乏与其地位相符的品牌建设和文化认同,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阆中的旅游活动相对单一,除了历史古迹游览和民俗文化体验,缺乏针对不同兴趣和需求的多种旅游活动;旅游产品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较少涉及文化创意产品,缺乏与阆中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相关的纪念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等[4]。
阆中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消费热点不突出。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消费不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阆中旅游消费者以中老年游客为主体,年轻人比较少。这与阆中的传统文化旅游氛围有关,因此当地对新的文化旅游氛围的营造和消费热点的培育与推广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景区设施、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以提升旅游消费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三是阆中的宣传范围较为局限,缺乏较为完善的宣传渠道和推广手段;未能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也未能构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目前,阆中旅游服务质量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部分景区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导致古城景区内乱丢乱吐等现象仍然存在,破坏了景区乃至整个城市的旅游形象,不利于当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以住宿为例,当地没有优化住宿供给,除了传统的酒店、宾馆、民宿,不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如青年旅舍、房车露营地等,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而且景点没有为行动不便的游客提供专用通道,也没有针对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优先服务。
阆中文旅融合路径不断拓宽,文旅融合成绩喜人,但也不应忽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结合阆中文旅融合发展的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阆中文旅业界应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把文化和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阆中应继续将文化旅游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柱,注重对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传播,同时强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区。这种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还能够给相关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发展机会。此外,阆中政府部门还应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特色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选择[5]。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网络消费、定制消费等新消费热点的悄然兴起,预示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改变。阆中应把握时代节奏,培育新的文旅消费热点。首先,可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阆中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城墙、古建筑、历史名人等,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展文化主题团队游、推出历史文化主题商品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其次,可以开发自然景观,打造生态旅游品牌。阆中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如构溪河湿地、白塔山、锦屏山等,可以开发漂流、冲浪、登山等相应的旅游项目,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再次,推出区域特色美食,打造美食旅游品牌。阆中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如阆苑三绝、牛肉凉面、张飞牛肉等,可以将这些特色美食打造成文旅产品,并通过推广、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品尝。最后,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影响力。在宣传推广方面,阆中应拓展宣传渠道和推广手段,利用抖音、微博等网络平台,在提升旅游品牌形象的同时,挖掘和传播阆中特色文化,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带给其独特的旅游消费体验。
阆中应尽可能地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住宿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除了常见的酒店、宾馆,当地可以完善自驾车露营地、帐篷露营地等住宿设施,并在露营地为游客提供物美价廉的餐饮服务、品种多样的生活用品服务、活动组织服务等,提高游客旅游休闲品质;还可以打造青年旅舍,满足说走就走的旅行者的需求;也可以将闲置的公寓集中起来,交给物业公司管理,满足短租游客的需求。
阆中部分地区的文旅融合流于表面,或者在复制其他地区的成功模式,没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应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长足发展模式。比如,阆里古巷及西城1966 美食街刚开业时火爆,不足两月就经营惨淡,所以其应立足阆中的地域特色、产业基础和经济条件,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一系列有代表性可推广的建设模式,示范引领同类地区文旅融合深入发展。
阆中的文化产业繁荣,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文旅融合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对此,阆中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以文化增加旅游内涵,用旅游促进文化发展,开创阆中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