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梦清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不断发展,全国各地也加大了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极大推动了地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本文以淮剧为例,对淮剧融入盐城地方文旅进行了研究,分析盐城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和所遇到的困难,进而从淮剧自身艺术水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淮剧文旅”产品开发和地方课程教学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介绍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期望能给淮剧融入盐城地方文旅带来实质性帮助,实现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传承。
作为盐城文旅开发的重要资源,将淮剧融入盐城地方文旅不仅能促进盐城地方文旅良好发展,同时也实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好传承。但在实际中,由于认识偏差等原因,淮剧融入盐城地方文旅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比如缺乏有效的指导与规划以及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淮剧融入盐城地方文旅中,因此对淮剧融入盐城地方文旅作进一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相关部门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
相较于其他省份,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项目类型上是比较齐全的,特别是苏北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文旅融合”方面,苏北地区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方面。作为苏北地区的第二大经济城市,盐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地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盐城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海盐文化、红色文化和湿地文化比较具有代表性,而杂技与淮剧更是其中“佼佼者”。盐城作为淮剧发源地,经常被人称为“淮剧之乡”,每年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
淮剧最早出现在清朝时期,当时也被人们称为“江淮戏”,最开始的时候流行于江苏、上海等个别地区,在盐城并不是非常流行,只是与苏北地区“香火戏”结合共同进行演出。在早期,盐淮地区的劳动人民在劳作时,都有喊号子的习惯,用来相互之间鼓励,这样以说唱为主的地方小戏,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曲调,即“门叹词”。这种“门叹词”具有浓厚的乡音曲调,而且内容比较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但在剧目、表演和唱腔方面仍存在较为单一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后期京剧、徽戏影响下就不再出现,这时淮剧已初步形成。在淮剧形成过程中,还涌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人物,比如何孔德。作为淮剧的代表艺人,何孔德首次将淮剧引入到上海,让淮剧成为上海人民喜欢的一种戏剧,并且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淮剧作品,比如《十品村官》《奇婚记》等。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网络、电视和电影的加入给淮剧传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剧种因为无法适应当下社会发展,而逐渐退出了戏曲舞台,导致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流失。虽然淮剧有着比较扎实的听众基础,但随着物价成本提高,使得淮剧演出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而且现在年轻人对于淮剧并不是非常了解,也缺乏相应的兴趣,使得淮剧剧场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近年来,虽然政府进行了相应的财政支持,但也无法满足剧团实际发展,同时,后续力量不足是当今淮剧面临的最大困难。淮剧经常面临着缺乏作品的情况,因为淮剧创作不仅对创作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创作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严重限制了淮剧传播。淮剧作为盐城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多元化文化的冲击,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文旅融合”出现则是给盐城淮剧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文旅融合”,不仅能够解决现在盐城淮剧所面临的尴尬困境,同时还能够促进盐城地区旅游业发展,因此深化“文化+旅游”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促进盐城淮剧更好地融入地方文旅中,该地区相关政府部门颁布了许多政策,旨在为地区旅游发展提供指导,但在实际中,由于旅游行业跟其他产业配合上存在着沟通协调不畅的问题,再加上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出现人力财力浪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盐城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在产品、营销渠道和消费群体方面,盐城淮剧“文旅融合”产品存在着新意不够,无法吸引消费者问题,并且营销宣传渠道比较薄弱,无法对文旅产品进行有效宣传,这也加剧了盐城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在旅游设施方面,盐城地区存在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等问题,给旅游者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乏也给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现阶段,很多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人员对于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非常了解,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就上岗了,这也给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要想淮剧更好地融入到盐城地方文旅中,则需要重视淮剧艺术水准提升。只有保证了自身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游玩。目前,淮剧传播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演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使淮剧旅游演出节目出现质量低、无法满足观众需求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淮剧的传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重视文化输入,全面提升淮剧作品吸引力。作为淮剧融入盐城地方文旅的关键因素,人才无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是开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该区域艺术院团和高等院校等机构需要加入文旅演艺创作的队伍中,以此来为淮剧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实现文化和技术良好输入。在这个过程中,应做好研究调查活动,充分了解观众的兴趣爱好,同时借鉴一些成功案例进行创作,比如将淮剧与一些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结合起来,进行淮剧剧目创作,以此来提升淮剧的吸引力。
第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帮助淮剧融入地方文旅中,比如现有的演出场所或者文物建筑等。在进行文物建筑旅游资源开发时,可以适当开发与文物建筑有关的淮剧表演,如对范公堤、建湖九龙口等文物建筑开发时就可以与相应的淮剧剧目开发紧密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将文物建筑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促进了非遗物质“双创”发展,全面提升淮剧艺术水准。
第三,把淮剧文化融入大型节假日活动中来。目前,国内借助大型节假日来推动戏曲文化的活动还是比较少的,并且相关政府部门也没有加以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了更好地融入淮剧文化,盐城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当地大型灯会、枯枝牡丹文化节等节日来对淮剧文化进行宣传,以此来深化人们对淮剧认识,实现淮剧文化良好传播,让全国各地游客感受淮剧文化的艺术特色和区域文化价值。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盐城地区想要推动自身文旅活动良好开展,需要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应用,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戏剧文化良好传播。在具体操作中,盐城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化传播,比如微博图文、抖音短视频营销、微信公众号等当下比较流行的宣传渠道,同时打造自己的旅游官网,对自己本地区的文旅演艺剧目进行一个详细介绍,以此来帮助全国各地游客了解盐城地区的淮剧文化。在这期间需要建立相应的反馈渠道,充分了解游客对文旅演艺项目的直观感受,然后搜集游客反馈的意见,并根据游客的意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此来提升淮剧作品的艺术品质。基于此,盐城地区相关部门需要充分关注信息化技术应用,通过聘请专门的技术人才来推广淮剧的戏剧文化,保证淮剧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地方文旅中。
在淮剧融入盐城地方文旅过程中,做好“淮剧文旅”产品开发与推广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研发“淮剧文旅”的产品,能够进一步保证地区文旅项目宣传,增加旅游给地区带来的经济利益。因此,需要重视“淮剧文旅”产品开发与推广。在具体操作中,盐城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借助淮剧博物馆、各种主题景区来推动淮剧文旅产品良好开发。通过文旅产品让旅游者感受淮剧的丰富内涵,从而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于淮剧文化传播与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借助淮剧舞台演出,以及其他文创产品的开发来推广淮剧文化,比如制作特定的淮剧旅游纪念品、淮剧宣传画册和淮剧有关的书籍作品,借助这些文化产品可以实现二次盈利,为盐城带来更丰厚的经济收入。在这个过程中,盐城相关政府部门还可以开展主题活动,比如“淮风古韵”。在活动中让旅游者品尝当地的美食,观看淮剧表演,并且在活动表演结束后还可以让游客进行戏装体验。游客穿上戏装,然后拍照留念,这样可以更好地拉近淮剧艺术与游客之间的距离,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当地有关旅游部门还可以开发其他文创产品,比如“手办”“盲盒”以及其他一些书签或者胸针等物品,通过在这些物品中加入淮剧元素,能够让游客更好地体验淮剧文化,并且也有利于淮剧文化“走出去”,实现淮剧文化良好传播。
作为淮剧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另一种方式——结合地方课程教学,对于淮剧文化传承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地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联合当地高校开设淮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淮剧兴趣,深化中小学生对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从而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传承。在平时教学中,还应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借助课外活动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淮剧文化。在寒暑假或者周末,开展“淮剧进校园”等主题实践活动,借助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淮剧文化和风土人情,以此来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使命感,促使其主动地宣传与弘扬淮剧等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淮剧文化还可以与音乐教学结合在一起。淮剧作为我国一种重要戏种,对于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引入淮剧经典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淮剧发展历史,并且在教学中还可以介绍淮剧演唱的技巧,从而实现淮剧文化良好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与旅游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在旅游资源开发时,需要借助文化来塑造当地的旅游形象,丰富区域旅游资源,因此应促进两者有机结合,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通过旅游与文化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让游客感受自然之美,同时也能陶冶游客的情操。近年来,盐城旅游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旅游行业给盐城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润,再加上盐城交通设施不断完善,更是方便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游玩,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条件。在未来发展中,旅游与文化结合将会进一步加强。但在实际融合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文旅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要做到与时俱进。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地进行调整,以此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所以,盐城相关部门需要时刻关注内外部环境,制定科学的旅游开发计划,以此来实现两者有机融合与发展。
第二,做好旅游业改革与创新。在全力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同时,还要做好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通过加强各行业沟通与交流来实现两者有机融合。在这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淮剧文化内核,真正将淮剧文化精髓融入到其他产业,以此来提高盐城旅游品质,为游客带来别样的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淮剧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盐城旅游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实际中,做好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可以丰富当地旅游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淮剧文化传承与发扬。具体而言,要想将淮剧更好地融入文旅中,就需要重视淮剧艺术水准提升,借助文化输入来实现两者有机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借助新媒体等社交平台来实现淮剧更好地传播。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淮剧融入到盐城地方文旅中,还应积极开发“淮剧文旅”产品,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深化游客对淮剧的文化认识。最后,有机结合地方课程教学,联合当地高校开设淮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淮剧文化历史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