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萍 钟钧锷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喜人的成绩面前,非学科类但是符合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方向的科创课程开始备受关注,编程、人工智能、STEM等各种主题的转型、改造纷至沓来。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发布后,校外培训机构迅速地进行了调整,而学校作为双减后让学生习得各种能力的主阵地,又该如何规划和开展科创课程呢?
目前“双减”政策主要面向小学生和初中生作了很多明细的要求,可以概括地理解为两点:一是强化教师职责,减轻家长负担,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进行校外培训整顿、管控,规范行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给孩子提供健康有序的教育环境。具体需要关注的有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校内学足学好等方面的内容。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双减”的最后部分要求,“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本意见有关规定执行”。原则上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可以继续保持其原有办学属性,现阶段无须参照“双减”规定统一变更为非营利性机构。而且,与高中教育相衔接的高等教育,高中阶段的课业负担也多来源于高考,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而言,该阶段应当以学业为重,参照执行的意义在于设立缓冲区,高中阶段的各种学科类培训虽然不在当前重点整改的范围,但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仍然是要作出调整的,这就意味着高中学段的学校也要做好迎接学生回归的准备。
为了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对于艺术、科创、体育等非学科、素质教育应加以倾斜和鼓励。素质教育是综合性人才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打造科创强国的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推动要素。“双减”不仅是“减”,也要“增”。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倡导科学探索、创新思维的STEAM教育(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力点,STEAM教育无疑会是众多孩子和家长的新选项——这就是增项。
学校在“双减”政策高效推进的大环境下,如何做好科创课程来迎接这个增项呢?笔者现以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的科创课程为例,具体探讨如何设计与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一、顶层设计
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以下简称“海德双语”)是由海德教育集团投入超12亿元建成,践行“一切为了未来”的办学理念,是粤港澳大湾区一所以“双语教育、科创教育、智慧教育、全球教育”为特色的高端双语学校,是广东海德教育发展集团继东莞市海德实验学校(原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东莞学校)之后,成功创办的又一所高品质学校。结合临深片区港澳学生较多的生源结构,学校实行国内优质基础教育与国际课程相融合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求,具有民族情怀、创新思维和全球胜任力的“十字型”人才。
二、课程创新
学校在筹办之初,就提出了“一切为了未来”的办学方向,科创教育是四大特色之一。为了实现培养未来大湾区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的目标,在海德双语科创课程体系中规划了三级课程,分别是普及课程、兴趣课程和竞赛课程。学生通过一级课程的普及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入二级兴趣课程,再根据个人能力和参赛意愿参与三级竞赛课程。竞赛课程采用BYOD(自带设备)的模式,通过一步一步深入学习,不断挖掘孩子的科创精神和动手造物的能力,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图1)。
科创类的教师基本以科学、信息、通用技术等相关学科教师为主,在常规的课程体系里,学生的课時和教师兼顾的常规课程的压力比较大,很难找到完整的时间再兼任额外的科创、兴趣课程和组织竞赛的训练与外出交流。大部分学校的做法都是利用零星的碎片时间,甚至在备赛期间占用部分休息时间来完成额外的任务。如何在符合国家常规课程要求前提下,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合理地规划提升的空间,找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保障学生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在课程模式方面,我们提出了合班教学的课堂模式。
三、环境搭建
教学环境方面,我们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安排了各种可以整合、拆解,可以跨学科、跨年级的环境空间来满足未来丰富的课程需要,移动式的笔记本电脑集成充电柜,能使普通教室瞬间变成电脑室;中间活动隔断的合班教室给学生提供了跨班级、跨年龄交流的共同空间;科创中心采用集创新科研、STEAM教学、竞赛提升的俱乐部制运营模式;海德双语学校多元的校园生态环境能让IB课程充分展开,学生能实际地得到提升。从学校设计之初就融入了多变环境的理念,给科创精神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四、师资培养
完成科创课程的蓝图,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STEAM教师。学校内外兼修,一方面吸收校外的高水平STEAM教师,另一方面自己转化增值一批在职教师。
对外招聘综合院校的优秀学生、优秀师范生以及从事科创赛事研发的公司员工,设立与其专业对口的提升通道,通过这些高素质STEAM教师的职业发展愿景来吸纳人才。
为提高STEAM在职教师专业水平,学校与高等院校合作,通过师资培训的方式,为这些科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多维度的培训和提升计划。另外,利用校内的STEAM名师带领,通过工作室、教研组等方式,打造青蓝工程,实现内部团队的形成。
设立与学科关联的STEAM课程框架,让学科间相互了解、融会贯通,消除学科间的传统隔阂,以美术课程为融合基础,通过主动引入各学科知识点的思维方式,重新理解和把握STEAM教学的精髓(图2)。
五、可行性推论
经过一年的布局,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合调整,形成了海德双语特有的77种特色课程,全校3600名学生在5分钟内全部选完。在海量的普及课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在发展,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探索兴趣,在快乐的土壤中培养好奇心、判断力、合作精神、领导才能和责任感。
2021年4月17日,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代表队参加了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广东赛区复赛,两位同学荣获广东赛区二等奖。同年11月7日,参加2021年广东青年机器人挑战赛,获得了机甲大师“未来战争”项目小学组冠军,中学组获得亚军;“狮王争霸”项目小学组获得二等奖。
全校师生通过一年的探索,在科学的统筹规划下,用敢于打破传统的创新精神,不断突破一个又一个难题,从教学环境设施配备、课程规划、师资培训、家长互通等多方面入手,在“双减”的全面推进下,走出自己的科创步伐,形成了独有的一套科创特色课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以推广普及课程营造校园科创氛围为基础,通过激发学习兴趣遴选科创苗子,给学生提供结合国家级大型竞赛的精准培养提升计划,使得多方融合的全学段科创课程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