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收型玉米品种九和玉369 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2023-09-28 16:14:11陈玉振许兰杰聂占胜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8期
关键词:郑单机收父本

陈玉振 许兰杰 聂占胜

(1.河南省尉氏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尉氏 475501;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 河南郑州 450002;3.河南思农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玉米是集食用、 工业用及医药原料为一体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1]。 21 世纪以后,各行各业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 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大中城市,出现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对农业全程机械化的需求与日俱增, 籽粒机收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是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关键步骤[2-3]。 自2000 年以来,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登海605、良玉99等品种通过国审或省审, 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但脱水性等方面与预期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4-12]。 全球工业化发展,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天气常态化,高温、干旱、 阴雨、 暴风、 暴雨、 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威胁农业生产[13-14]。 河南九和通种业有限公司研发团队为解决当前玉米产业生产问题, 开展了高产、 稳产、 适应性广, 抗病、 抗倒、 耐高温、 耐干旱、 耐密, 早熟、 脱水快、 易机收等优良特性新型玉米品种的选育工作,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 于2014 年成功选育出了新型优质玉米杂交种九和玉369(审定编号:陕审玉2019014 号)。2014-2022 年陆续通过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省的审定和引种,同时得到了行业专家和农户的认可和好评。

1 品种来源和选育过程

1.1 母本N98

母本N98 是2006 年以国外杂交种m6502 与自选系N0879(N75 变异株)杂交F1为基础材料,经多年连续自交,于2012 选育而成。

株型紧凑,株高160 cm,穗位高50 cm,总叶数17 片; 叶色深绿, 叶长(上位穗上叶)80 cm, 叶宽10 cm,第一叶尖端椭圆形,幼苗叶鞘浅紫色;雄穗3~4 个分枝,花药黄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5 cm, 穗粗4.8 cm, 穗行数18~20 行, 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形, 籽粒顶端橘黄色, 籽粒背面橘红色, 品质优; 高抗茎腐病, 中抗大小斑病、 弯孢霉病、 矮花叶病。

1.2 父本Lmgl3

父本Lmgl3 是2010 年HCL645 与自选系N0614(953 变异株)二环系连续自交,于2013 年选育而成。

株型紧凑,株高180 cm,穗位高60 cm;叶色浅绿,总叶数18 片,叶长(上位穗上叶)60 cm、叶宽8 cm,第一叶尖端椭圆形,幼苗叶鞘浅紫色;雄穗3~4 个分枝; 花药黄色, 花丝青色; 果穗筒形, 穗长15 cm,穗粗4.8 cm,穗行数18~20 行,穗轴浅红色,籽粒半马齿形,籽粒顶端橘黄色、背面橘黄色,品质优良。 抗茎腐病,中抗瘤黑粉、矮花叶病、大小斑病,感弯孢霉叶斑病和瘤黑粉病。

1.3 杂交种选育过程

2014 年以N98 为母本、Lmgl3 为父本配制杂交种。 2014 年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75 kg/亩,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5.5%;2015 年多点鉴定中, 平均产量为719 kg/亩, 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9.5%;2017 年参加陕西省关中夏玉米区机收组试验;2019 年通过陕西省审定。 2021 年在河南、河北、山西等省参加引种试验;2022 年通过河南引种备案,被专家组评定为“机收型优秀玉米品种”。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九和玉369 属早熟玉米杂交品种, 夏播100 d,比对照郑单958 早熟4 d。株型半紧凑,株高230 cm,穗位高90 cm;叶色深绿,成熟期时总叶片数20 片,叶长(上位穗上叶)87 cm、叶宽8 cm,第一叶尖端椭圆形,幼苗叶鞘浅紫色;雄穗5~6 个分枝,花药黄色,雌穗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7 cm,穗粗4.8 cm,穗行数18~20 行,行粒数35 粒左右;穗轴粉红色,籽粒半马齿形,籽粒顶端橘黄色,籽粒背面橘红色,千粒重330 g,出籽率89%。

2.2 品质分析

由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容重754 g/L,粗蛋白(干基)为10.06%,粗脂肪(干基)为4.62%,粗淀粉(干基)为74.72%。 质量达到国家一级玉米标准(GB 1353-1999);粗淀粉含量达到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二等标准(GB/T 8613-1999)。

2.3 抗性鉴定

陕西省关中夏玉米抗病鉴定, 九和玉369 中抗茎腐病、 穗腐病和小斑病, 感弯孢叶斑病和瘤黑粉病。2021 年经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鉴定,中抗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穗腐病,高抗茎基腐病。

2.4 籽粒含水量

在2017 年陕西省关中夏玉米5 500 株/亩机收组区域试验中, 九和玉369 平均含水量为25%, 籽粒破碎率为2.5%; 在2018 年陕西省关中夏玉米5 500 株/亩机收组区生产验中,九和玉369 平均含水量为26%,籽粒破碎率为3.2%,在国家标准以下,非常适合机械化籽粒收获。

3 产量表现

在2017 年陕西省关中夏玉米区5 500 株/亩机收区域试验中, 九和玉369 平均亩产量为650.0 kg,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5.50%, 增产点次率91.7%。2018 年陕西省关中夏玉米5 500 株/亩机收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29.9 kg/亩,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5.10%,增产点次率95.6%。2021 河南省引种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86.8 kg/亩, 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7.50%。

4 栽培技术要点

九和玉369 适应区域广泛, 适宜在陕西关中夏播玉米区、河南省夏玉米区及相同气候生态区种植。

4.1 播种

黄淮海夏播区种植一般在5 月下旬至6 月上中旬为适宜播种期,播种深度在4 cm 左右,播种方式是等行距或宽窄行距精量单粒播种。 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以4 000~4 500 株/亩为宜, 高水肥地块种植密度以5 000~5 500 株/亩为宜。

4.2 肥水管理

要求大水大肥,一促到底。底肥:45%含三元平衡复合肥60~70 kg/亩,种肥同播。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30 kg、磷酸二氢钾5 kg、锌硼肥2 kg。 九和玉369 全生育期不能缺水,应巧灌出苗水,重灌拔节水和抽穗水。

4.3 虫草害防治

小喇叭口期用15 kg/hm2呋喃丹丢心,能有效防治穗部螟虫、蚜虫等。 化学除草时要根据当地的草龄和草相合理正确地使用化学除草剂[17]。

九和玉369 早熟、生长发育快,对激素类农药比较敏感,全生育期禁止使用化控剂和激素类除草剂。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选地

应选海拔适中、温度适宜、土壤肥沃的地块,且灌溉设施为井渠双配套,尽可能做到集中连片,便于集中管理。

5.2 隔离

制种田采用空间隔离时, 与其他玉米花粉来源地距离不少于300 m[17]。 自然障碍隔离、时间隔离等需要实地查看、多方协商决定。

5.3 播种时间

一般在4 月上旬,当5 cm 土壤耕层地温稳定通过10℃时播种,适当早播有利于实现高产。

5.4 播种要求

单粒播种、播深一致、落粒均匀、覆土厚薄适中,镇压要实,薄膜覆盖严实。 密度:母本一般用9 穴的播种滚筒,理论密度约为7 600 株/亩,出苗率为85%~95%,实际保苗6 000~6 900 株/亩;父本株距应略小于母本,留苗为1 200~1 500 株/亩;父母本错期:母本播种后第3 天播种父本, 父本应有30%左右双子率,小苗充当二期父本。 父母本行比以1∶6 为宜。

5.5 肥水管理

底肥(亩用量):51%含量的钾肥(罗布泊钾肥)5 kg +有机肥(安琪)5 kg +磷酸二铵25 kg。混合均匀后种肥同播[17]。

冲施追肥 (亩用量): 尿素50 kg、 磷酸二氢钾5 kg、锌硼肥1~2 kg[17]。

灌水管理:全生育期不能缺水,不能出现卷叶现象,否则严重影响产量。 巧滴出苗水,重滴拔节水和抽穗水。

5.6 严格去杂去劣

①苗期去杂:去掉大苗、弱苗及不符合本品种典型性状的杂苗。 ②拔节期去杂: 当植株进入拔节期后, 不符合本品种典型性状的杂苗及劣苗的性状逐渐显露,表现出株高偏高、叶型叶色不同,应将不符合本组合的植株全部砍除。 ③抽雄前去杂:抽雄前去杂是最关键的步骤, 一般在去雄前10 d 依据植株的长势、 株型、 叶形、 叶色等性状再次识别杂株并彻底清除,保证制种田杂株率不超过标准要求(母本低于2‰,父本低于1‰)。 ④晒场拣杂:母本果穗收获后在翻晒过程中, 主要根据穗型、 粒色、 粒型、 穗轴等特征拣除与标准穗不符的果穗, 同时拣除腐穗、病穗。

5.7 及时彻底去雄

①保证去雄质量,超前去雄。 母本雄穗未露出之前、旗叶鼓肚时,实行带叶摸苞去雄,连带1~2 片叶一起去雄,不留残枝,做到抽雄不见雄,拔出的雄穗集中带出地头深埋[17]。 ②严格把握去雄时间。 去雄是制种成败的关键,当可去雄率占80%左右时(旗叶鼓肚),及时组织人员开展去雄,要求及时、干净、彻底,一次去雄率达到99%。③重复多次去雄。大规模去雄后每天复查一遍,去除大规模去雄遗漏的母本雄穗,直到复查不到母本雄穗为止。

5.8 割除父本

授粉结束后10 d 及时割除父本, 既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产量;也有利于防止因湿度过大引起病虫害;消除父母本同时收获而导致的人为混杂、机械混杂等隐患,保证种子纯度。

6 结语

九和玉369 从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角度分析,应用了循环育种和多种优良基因聚合育种技术,选育出了具有多抗、早熟、耐密、配合力高、亲和力好的机收型玉米亲本材料, 为丰富玉米种子资源奠定了基础。 从玉米产业生产的角度看,该品种在生产中抗倒性、抗病性、抗逆性、耐高温干旱性较好,机收性较佳;解决了耐密性与抗倒性的矛盾、早熟性与抗病性的矛盾[15]。九和玉369 为玉米产业实现全程机械化及高产优质多抗提供了优良的品种资源。

猜你喜欢
郑单机收父本
不同密度下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分析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玉米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初报
中国种业(2021年7期)2021-08-02 01:40:42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8-12 07:58:44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中国稻米(2016年5期)2016-10-28 08:46:24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茶叶通讯(2014年1期)2014-02-27 07:55:32
秋乐种业推出玉米郑单958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