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笔记:诗歌与境界

2023-09-28 04:03:25甫跃成
剑南文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天花板白居易杜甫

□ 甫跃成

唐朝人姚合有一句诗:“一日看除目,终年损道心。”意思是说,我只要有一天去翻看了授官的名录,那么我一整年的修行都给毁了。通过这句诗,姚合表了个态,就是,他认为“看除目”很掉价,一个淡泊名利的、有境界的人,不该留心于官职的升降、薪俸的多寡这类俗事——这大概是姚合想向读者展示的自我形象,或者说是他的自我期许。然而也正是通过这句诗,我感觉到——原谅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姚合其实是动了“看除目”的心思的,否则无缘无故地,他为什么会想起来写“看除目”这件事?整部《全唐诗》 里,“除目” 这词也就只有他提到过。所以与其说姚合是真的不关心“除目”,倒不如说他是在动了“看除目”的心思后,写下这么一句诗来劝阻自己。就是说,姚合事实上可能并不是一个不在乎世俗得失的人。虽然他有清高的表态,但我们总能从这表态后面觉出一些别的味道。在读了他的一批诗歌后,我更加确信我的判断。

姚合的诗歌当然很不错,对后世影响极大,一千两百年后,仍然有业余爱好者如我,虔诚拜读。可以肯定,我们现在活着的这些诗人,没几个能取得这种跨越千年的成就。我举上面的例子,不是要对姚合的诗歌有所非议,而是想说,一个诗人,无论他怎么雕琢,怎么描画,怎么高自标举,他都很难在诗歌中藏起他真实的自己。什么样的人,就只能写出什么样的诗。你可以在诗歌中苦心经营一个形象,但如果这个形象不是你本来的模样,一不小心就会露出马脚;你可以在诗歌中努力表现你的悲悯、思考和真诚,但前提是你得有实在的悲悯、思考和真诚,生造出来的,很容易就被一眼看穿。从这个角度讲,诗歌最大的瓶颈是诗人。诗人的层次,决定了诗歌的层次。

前不久在网络上听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的讲座,她做了一个有趣的对比:不同的诗人,他们笔下的聚会,形态有什么不同?

孟浩然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杜甫说,“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李商隐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而白居易说,“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前三联淳厚,深情,洗尽铅华;后面这联,就只能说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了。

这样的对比,乍一看,似乎对白居易有所不公,因为那一联的主角毕竟不是他自己。可是我们不妨想:第一,世间的场景有千万种,为什么你一提笔,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偏偏是这种?第二,对于这一场景,你持什么态度?读完整首《琵琶行》,至少我,完全感觉不出白居易对这个击节碎、翻酒污的场景有什么反感或不适。——没有反感或不适,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所以与其说,不同的场景,是诗人有意识的选择,倒不如说,是他们不自觉的流露;与其说是造境的、修辞的差距,不如说是诗人自身境界的差距。

而诗人自身境界的差距,在我看来,乃是诗歌最底层的差距。白居易跟杜甫的差距如是,姚合跟王维的差距亦如是。一千多年前的诗人,我们没有亲见,但他们的差距却深深地刻在文本里,明明白白,不容置疑。这是一种令人绝望的差距:如果你不洗心革面,改造三观,那么无论你如何寻章摘句,搜索枯肠,你都只能在原先的段位上来回蹦跶,而永远无法更上一层楼。

在阅读当代诗人的作品时同样可以感受到这一点。相当普遍的情况是,一个不太优秀的诗人,不管他写了多少年头,出了多少诗集,你只要读他的三五十首诗,差不多就能看出他的精神底色和他不高的段位。也许在更多的诗歌里,他会涉及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表象上可能千差万别,但在内核上,他总还是徘徊于同样的层次,很难有颠覆性的进步。他的眼界,他的关注点,他认可的东西,他的期待与抱怨,他的执念,基本上就是他的诗歌的天花板。而这个天花板,完全没办法靠作品数量的增加或写作技巧的提升来捅破。老话说,功夫在诗外。诗内的功夫,能使你跳得更高,伸手碰一下天花板,却不能给你一把梯子,让你爬到上面那层。

所以相较于诗歌的技术问题,一个作者,写到一定阶段后,更需留意的,也许是自身的境界问题。技术问题相对浅表,不外乎是给同样的意思,打磨一套更为有效的表达方式,对 “意思”本身并不审视。境界问题就隐蔽得多,它渗透进潜意识,神不知鬼不觉地作用于诗歌的大方向与小细节中,往往令作者不经意间,就落了下乘,任他怎么矫饰,都收效甚微。

这一发现对我不啻当头棒喝。重读以往写下的诸多不如人意的诗,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它们所以不如人意,本质上,并不是字面的技巧出了问题——正如博尔赫斯所说,“对真正的文学而言,一个句子的优美或粗糙无关紧要。”——而是眼界本就狭窄,想法本就老套,甚至混杂着种种阴暗的小心思。说穿了,成为短板的,其实是整个人的精神质地。

这些年来,闲暇时读书,吸引我的往往不是“美”在表面的清词丽句,而是矗立在文字后面的伟大灵魂。我时常做这样的对比:杜甫、王维、辛弃疾,他们的诗歌在处理什么?蒲松龄、曹雪芹,他们在处理什么?鲁迅在处理什么?——而我们,又在处理什么?

这样的对比让人无地自容。当我们目力所及,永远超不出自己的小计较、小世界,永远停留在事物千篇一律的表面,且不说写得如何,单是格局,还未落笔,便已输了一大截。

但是那些伟大的灵魂实在太高太远。我们虽然人还活着,还能读,还能写,还能追求,但你知道,他们的高度,可能终其一生,我们也达不到了。这很令人沮丧,但同时也确保了我们有事可做:我们离那些高度还有万仞之遥,我们还远远未到应该停步的时候。

一个人诗歌的层次,大抵不会太多地偏离于他本人的精神层次。那些震撼人心的伟大诗歌一再向我指出这一点。阅读伟大的诗歌,向它们偷师学艺,借得一点表达的技巧,其实是末事;重要的是,它们不断提醒我,帮助我,去成为一个更加开阔的人。

猜你喜欢
天花板白居易杜甫
值日“天花板”
敲碎天花板之后 广汽埃安AION LX Plus
车主之友(2022年4期)2022-08-27 00:56:20
ART IN THE FIELD
汉语世界(2022年2期)2022-04-20 01:36:48
早冬
早春(节选)
杜甫改诗
Some funny IQ quizzes
绝句
儿童绘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杜甫与五柳鱼
即事
茶博览(2017年1期)2017-02-27 06: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