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许衡书信文的特点及价值

2023-09-28 03:16张艳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南阳473132
名作欣赏 2023年11期
关键词:许衡书信思想

⊙张艳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南阳 473132]

⊙裴东锐 [南阳市唐河县友兰实验高中,河南 南阳 473401]

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元代重要文臣、思想家、教育家,在当时的政治、教育、文学、儒学及天文历法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文章方面,“许衡在从政、办教育和科学研究活动中,汲取了许多优秀散文的特点……形成了善于说理、工于辩论、重视实用功能的文章创作特点,为后世留下了一笔非常可观的精神财富”①。目前学界对其研究主要侧重于文献整理、家世年谱、生平考证、教育思想等方面,而对其书信文关注较少。吴宏道所编《中州启札》作为元代尺牍之集大成,主要收录北方文人往来书信二百余封,其中所收许衡作品最多,涉及政治、生活日常、教育思想、论学主张等等,可谓元人书信的一个缩影,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许衡书信文进行解读分析。

一、许衡书信文的写作对象及内容

许衡的书信文主要收录在《中州启札》第二卷,共34 篇。毛瑞方等校点的《元代别集丛刊·许衡集》收录许衡书信文37 篇,《中州启札》比后者多出《与李才卿寇子益杨元甫》1 篇,缺少4 篇(《辞免京兆提学状》《与张左丞》《呈丞相乞致仕状》《与吴行甫》),两书参较,知许衡现存书信文共38 篇。

从写信对象看,大致可分如下几类:

第一类,写给官场同僚,如丞相、廉宣抚(廉希宪)、提学、赵辅之、张仲谦、张左丞等;第二类,写给好友,如窦默(窦先生)、仲晦(刘秉忠)、仲一(张平章)、把仲辉、王济川、韩邦杰、孙谦甫、扈正之、孙伯玉、吕伯充、吴行甫等;第三类,写给亲人:如许师可、许仲常等。通读这些书信,许衡的关系网络得以清楚展现。官场书信中值得注意的一个主题是“因病请辞”,如在《呈丞相乞致仕状》中写道:

今乃叨居要地,陪列元臣,乏德乏才,既不足以办事;非勋非旧,又不足以服人……腰痛未已而手麻,腹满才轻而溲涩。有困危之势,无安养之期。②

许衡以“乏德乏才”“非勋非旧”“既不足以办事,又不足以服人”及腰痛手麻等身体状况表达致仕请求,态度谦谨,入情入理。在《辞免京兆提学状》中又写道:

某自惟非才,不敢袛受,即于宣抚相公,及以次官员处告覆,至今未蒙允纳……学无渊源,于举业功夫,未至成就……事有所系,义在必辞。

在此信中,许衡同样是以“德不配位”“不堪受宠”的理由来请求辞官。谦谨外表之下,远离官场之心坚决,也证实了史载的许衡“五诏五辞”政治生涯的曲折。在“五诏五辞”背后,除了骨子深处的淡泊,还有其对官场现实的不满、反抗及思索;不仅包含许衡自身政治理想的转变,还包含其对于“为官”“从教”“治学”等具体看法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

严格意义上的官场文书并不算多,在这些书信中,除了请求致仕、辞官之外,其余大多是同僚之间的叙旧、寒暄。如《与赵辅之二首》:

托梁宽甫奉书,想今已达。秋凉,愿惟文候康裕。太夫人亦康健,感慰何量!某自去岁得脚气,今日始缓,余皆无可言者……

《与张仲谦二首》中写道:

十九日承手书,且闻起居康胜,喜慰不可量。犬子于六月二日病殁。某罪逆深重,不见佑于神明,使祸延所爱。肝肠痛惨,犹钝刀割裂!

虽是同僚之间的书信往来,但涉及政治的言论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对朋友及家人的问候关心、对自身近况或家事的叙说,在内容划分时,官场文书和亲友家信有时候难以完全分清。

亲友家书类主要有对子辈的教导、对友朋的暖心慰问,也有对社会现实的讨论,如教育思想、治乱之道等方面。这类书信中,值得注意的一篇是写给窦默的《与窦先生书》,此篇历来被视为许衡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大致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因病请辞’的缘由;第二部分阐述道理,分析时势,申明了自己不宜出仕的理由;第三部分表达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③开篇这样写道:

老病侵寻,归心急迫,思所以上请,未得其门也。迩来相从,实望见教,不意复有引荐之言,闻之跑错,且惊且惧。

借生病、身体不适为由辞归,与其在《辞免京兆提学状》《呈丞相乞致仕状》中理由相似。接着说:

尝谓天下古今,一治一乱。治无常治,乱无常乱,乱之中有治焉,治之中有乱焉。乱极而入于治,治极而入于乱。乱之终,治之始也;治之终,乱之始也……

谈及“治”“乱”等具有现实性的问题,道出自己对于治乱相循、天人交胜等思想的看法,充满辩证思想,道出人只有顺势而为,才是行道,体现了许衡独特的眼光及思考的深远。第三部分:

若夫春日池塘,秋风禾黍,夏未雨蚕老麦收,冬将寒囷盈仓积……是以心思意象,日日在此,安此乐此,言亦此,书亦此,百周千折,必期得此而后已。

道出归隐田园、安享晚年的愿望,再次向窦先生的推荐表示感谢和抱歉,理由恰当,用词婉转。总的来看,《与窦先生书》一文,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可谓挚友交往、论道的典范之作。除此之外,其他的一些亲友书信文也值得我们品读,如寄给弟子的《与耶律惟重》,许衡这样写道:

《西山诗说》与《文公诗传》异同,此非区区所能辨,然夙昔爱生勤学,似不欲虚其所问……《书》义坏于汉儒之序,此说固矣,然尽欲去之而不读,吾恐逆度之差,又甚于汉儒之序。

和弟子讨论学术、指导学业,谈论自己对于读书的一些看法,娓娓道来,话语严谨。以己之见谈论读书中的可疑之处,展示出许衡作为一代通儒的宏阔视野以及不以师者强压于人的平易之态。

在写给儿子许师可的《与子师可》中,许衡以严慈并济的父亲角色,道出了对儿子的期望:

《小学》《四书》,吾敬信如神明……高凝来,闻汝肯自勉励胜于前日,我心甚喜……我平生长处,在信此数书;短处,在虚声牵制,以有今日之势,可忧而不可恃也。汝当继我长处,改我短处……

以“《小学》《四书》,吾敬信如神明”开篇而来,如尺牍之眼,统摄全篇。从弟子高凝处得知儿子学业胜于前日,流露出一位父亲对儿子进步的喜悦以及希望儿子能潜心读书,继其所长,改其所短,期望其能笃实自强,从而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一位父亲,他对儿子严格而又充满爱意,言语之间充满深情教导及殷切期望。

在《与仲晦仲一》(二首)当中:

恩旨令某充京兆提学。某只寡陋,先生素知……而某蹇浅昏昧,一无所晓,何以当此?苟强颜为之,不唯取笑四方,为士友所责,亦恐用非其人,为当路诸公之累。

向朋友反复强调自己不熟悉官场工作,不符合官场要求,婉曲辞谢,语气极其谦卑,实际上却又表现了对“教育纯粹为了科举服务”这一现实的强烈不满,展示了许衡作为一个教育家的忧虑与思考。

另外,他在更多书信中展现了对亲友的关心,如在《与李仲宝》中:“关中之别,迨今几十年,不获宁处,风急缠绵,重重忧患,鬓发白已书矣。何时一见,细道久别之怀,因风敬附谢?”表达对许久未见的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关爱。在《与孙谦甫》中又说:“远承惠间,且知别后尊况佳安,喜慰之至。”听闻朋友一切安好,许衡又表现得极其兴奋。有的则反映了对友人送别之情的感念,如《与扈正之》最见真性情,“吾兄远送临潼,苦宁为别,可见顾爱之情”。

二、许衡书信文的特点

许衡的这些书信,内容上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实用性及广泛性;写法上,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书信是我们人和人之间用来交际的一个重要工具,具有非常突出的实用价值;而且书信可以涉及的内容,又几乎没有任何的限定。”④一般说来,书信总是具有一定目的或者是为了某一需要或者是情感上的交流而写的(除了那些纯属应酬的信件以外),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书信当中了解到他最真实的生活状况以及思想感情状况。许衡的这些书信,内容广泛,包括对政治的看法、对时局的讨论、对职场生活的认识及态度、对后辈的谆谆教导、对教育的看法思考以及对亲人朋友的关心和慰问等。从中我们可以还原许衡日常生活的大致状况,了解其日常所思、所想、所观、所感,助益我们对其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书信在具体的写法上,又是最为灵活的。它可以用来叙事,可以用来说理,又可以用来言情;在篇幅上既可以长,又可以短,完全都是按照作者的需要而定。” 《文心雕龙·书记》篇当中也有这样一段话:“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⑤也就是说,书信文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用语言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许衡的这些书信,长短不一,篇幅长的如《与窦先生书》,有足足七百字左右,而短的则如《与提学》《与李仲宝》等文,不足百字。其次在内容上,有如《与窦先生书》的长篇议论,也有如《与张仲谦二首》中的深情哭诉,都是许衡一时一刻之所想,是作者为了达成某个目的交往之言辞,具有鲜明的灵活性、私人色彩与自由、真实性。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从一个作家的日记或尺牍上,往往可以得到一些比看他的作品还更加明晰的意见,也就是他自己的最为简洁的注释。”⑥也就是说,书信是最能够直接披露作者真实想法的一种文体,我们可以从中更加清楚地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和想法。因此,研究许衡的书信文,对于我们了解其生平、交游和思想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三、研究许衡书信文的意义

首先,解读许衡的这38 篇书信,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受召出任的为官经历,有助于了解元初社会现实及其治学理政思想。“许衡作为元代非常杰出的政治家,他继承了儒学传统当中的民本思想,在元初激烈的政治动荡中提出了‘正君心,求民心’的政治主张,以此来要求统治者要用‘爱心’和‘公心’来得天下心,要仁政爱民,要将‘民心’来作为检验‘君心’的唯一标准。”⑦这一政治主张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适应了元初的统治需要,体现了元初社会重建过程中汉族儒士的积极作用。可以说,这些书信文对后世感知元代政治生活、了解许衡为官经历及理政思考等提供了重要史料和途径。

其次,从许衡的这些书信文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作为一代通儒,许衡自觉地将培养人才、教化治学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在给弟子、后辈、朋友的书信当中,无不体现着其对于学习、读书的热爱及学习经典的重要性,如在《与子师可》中说:“《小学》《四书》,吾敬信如神明。”“许衡从他开始接触理学起,就在苏门、大名、怀孟等多个地方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广泛地推崇了朱熹先生的《小学》和四书,并且非常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形成了其非常独特的教育思想,并且在地方和社会上广泛地扩散开来。”⑧可以说许衡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借鉴意义。

四、结语

总之,许衡的书信文,在内容方面体现出其对政治、教育及学术方面的关注与思考,为我们展示了其作为一代通儒所具有的人格魅力。阅读这些书信,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官场生活的态度、对教育教学以及学术的热情、对亲人朋友的关心,感受到他的温和与可爱。行文方面,这些书信文长短不一、自由灵活,集叙事和说理于一体,充满了个性色彩。可以说,这些书信,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其生活交往、教育思想、论学主张等方面,对研究其生平经历、为人处世、治学理政及了解元初社会状况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①申少春:《许衡著作及其思想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第160页。

②〔元〕许衡著,毛瑞方等校点:《元代别集丛刊·许衡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第125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③魏崇武:《许衡〈与窦先生书〉考论》,《文献》2008年第2期,第130页。

④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89页。

⑤〔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212页。

⑥鲁迅:《鲁迅全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35页。

⑦周少川、罗彧:《许衡的政治实践与政治主张》,《历史教学》2014年第5期,第11页。

⑧蔡春娟:《许衡的小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第98页。

猜你喜欢
许衡书信思想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共 筑
心中不可无“主”
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