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亳州样板”

2023-09-27 02:23孙朝华陈威奇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亳州市生命线防汛

孙朝华?陈威奇

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安徽省亳州市在原有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基础上,整合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完善智慧市政、智慧环卫、智慧园林、综合执法、城市防汛、“五车”监管、共享单车等系统功能,搭建了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具有亳州特色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城市运管服平台”)。

一、构建“一委一办一中心”的统筹协调机制

一委:2013年,亳州市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整合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城市管理执法和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重塑了事业单位机构职能体系,规范了“建、管、监”事权,构建起了“大城管”工作格局。

一办:设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亳州市城市管理局),主要负责制定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各成员单位及有关行业部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城市管理工作规划,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等。

一中心:组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指挥中心,进一步加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指挥队伍建设,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增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风险监督管理、联动处置及长效考核的相关职能,通过场地融合、平台融合、队伍融合、资源融合,构建信息共享、协调顺畅、督导有力、运行智能、指挥高效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指挥体系。

二、聚焦城市运行,增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的意见》要求,制定《亳州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将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接入城市运管服平台。

(一)成立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设推进领导小组

加强高位统筹,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任执行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亳州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职责》,确定市城市管理局为建设主体,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二)构建“政府领导、安委会牵头、多部门联合、统一监测服务”的安全运行机制

针对城市安全责任分属多级组织、风险隐患关联广泛,以及风险预警和行动决策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建立以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领导决策核心,以市城市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安徽省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等行业监管单位和城市安全主管机构为安全管理监督和业务指导单位,以专业公司为监测预警、分析研判中枢,以燃气、供水、桥梁、排水等权属责任单位为风险处置主体的联动组织架构,形成“政府领导、安委会牵头、多部门联合、统一监测服务”的安全运行机制。

制定《亳州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监测预警联动响应工作机制》,根据安全预警状况建立相应的风险应急响应流程,将燃爆、火情、汛情等作为特急案件点对点向处置单位交办,行业监管部门跟踪督办,有效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高效运行。

(三)创新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应用场景

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建设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城市生命线监测感知网、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数据库、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应用系统,以及燃气、桥梁、供水、排水四个专项应用系统。

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自接入城市运管服平台系统以来,对覆盖全市的17座桥梁、184公里的燃气管网、152公里的供水管网、575公里的排水管网等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情况开展实时监测、分析研判、风险预警、监督管理、协同处置和信息共享等工作,累计监测到燃气管网沼气预警、燃气调压柜泄露、供水管网爆管、城市内涝报警360余起。按照《亳州市城市安全运行风险监测预警联动工作机制》,有关警情均及时推送至相关单位进行风险处置,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安全运行水平。

三、聚焦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不断健全运行机制,提升问题发现和处置效率;整合完善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城市管理全行业应用,创新智能化应用场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健全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

通过构建以“精准化”事部件确权为基础、“多渠道”发现问题为支撑、“扁平化”派遣交办为核心、“销号制”整改问题为监督、“核查式”检验质效为考核的运行体系,使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更全面、更迅速、更高效。2022年上半年,平台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4.5万余件,整改24.2万余件,整改结案率达到99%。

一是“精准化”事部件确权。对5大类、108小类共109万个城市管理部件,以及6大类、120小类城市管理事件进行精准确权,每一个部件对应一名具体办理人员,每一类事件按区域对应一名具体办理人员,通过信息终端,实现人物互联,形成一一对应的终端处置网络和管理体系。

二是“多渠道”发现问题。全覆盖路面巡查,按照社区数量将主城区划分为61个工作网格,每个网格每天安排一名专业信息采集人员监督城市管理问题。重点区域视频排查,利用主城区11820路摄像头,根据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划分成21个视频监控电子网格,分区进行视频排查,并通过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对监控区域内的城市管理问题自动识别上报。专业化非现场检查,以环保类问题为例,设立环境保护非现场检查组,应用指挥协调系统,以视频监控为手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发现和交办环境保护问题,进一步推动中央、安徽省环保督查反馈和交办问题的整改。2022年以来,非现场检查共交办整改各类环保问题1500余件,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有力推进了亳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扁平化”派遣交办。按照部件问题精确确权到处置单位和具体办理人员,事件问题精确确权到具体管理网格或路段管理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方式,建立覆盖62家处置单位及527名具体办理人员的专业处置队伍。按照“同时派遣、逐级反馈”的要求,创新了“一岗派出、一级交办、逐级反馈的扁平化”指挥模式,简化了案件流转中间环节,压缩了冗余的工作流程,使落实分工更具体,具体办理人员责任意识更强,极大地提高了案件处置效率(图1)。

图1 亳州市“扁平化”派遣交办业务流程

四是“销号制”整改问题。将担负有平台派遣问题整改任务的部门、单位分成五类不同的考核对象:第一类是区级政府,第二类是街道办事处及区级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第三类是高新区管理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第四类是市直各职能部门,第五类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类公司企业。整改责任单位和具体办理人员通过平台接收派遣任务,具体办理人员接收到信息提示后,第一时间完成整改并通过平台逐级上报申请销号。

五是“核查式”检验质效。建立了“内外结合,抽样核查”的核查结案机制。一方面,按照“谁上报,谁现场核查”的原则,由路面信息采集员、视频信息采集员根据城市运管服指挥中心发出的核查指令,对各处置单位落实整改情况分别采取实地查看、视频查看等方式,查看问题整改质量;另一方面,由广大市民通过“我家亳州·随手拍”反映的问题,按网格化分工落实核查。

六是对接“创文”工作。按照《亳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指导手册(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导手册》)明确的41项责任清单,市城市管理局对照指导手册,针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商业大街、公共广场、公园、建成区内的河流湖泊、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城乡接合部等地点,进行了包括空中管线、沿街招牌破损、路灯不亮、路名牌破损缺失、窨井盖丢失、毁绿破绿、道路破损、交通护栏缺失、牛皮癣小广告、小区内私搭乱建等10项问题的专项采集。

根据《指导手册》中针对小区的29项创文指标,筛选出7项涉及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的问题采集并监督考核,采集内容包括:损坏公共设施现象;环境卫生情况;空中缆线杂乱,乱拉乱设、飞线充电;建(构)筑物及依附于建(构)筑物的玻璃幕墙、展板等安全牢固、完好无损,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牢固可靠;无占道经营现象;无乱搭乱建现象;基础设施情况等。采集的问题统一纳入城市运管服平台的指挥协调系统、派遣至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同时将文明创建专项检查情况纳入晨报、周报进行通报。2022年1月至今,通过城市运管服平台受理创文类案件共计47213件,结案46504件,结案率98.5%。

(二)整合城市管理全行业应用,创新智能化应用场景

亳州市将智慧市政、智慧环卫、智慧园林、综合执法、“五车”监管、共享单车等行业应用系统集成至城市运管服平台,并按照“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原则,开发智能化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图2)。

图2 智能化应用场景

一是城市防汛“点长治”场景。打造“人防+技防”的城市防汛治理体系。在人防方面,建立了一套“点长负责、部门协同、运转高效”的城市防汛应急体系。

——建立机制,明确“谁来干”。建立由市长任总点长,分管副市长任副总点长,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中心城区易涝点点长的防汛排涝工作机制,实现重大易涝点点长设置全覆盖。

——压实职责,明确“干什么”。制定《亳州市中心城区防汛排涝点长制工作方案》《城市防汛点长制工作手册》和点长制工作流程,明确点长汛前、汛中、汛后的工作职责。制定《亳州市城市蓝、黄、橙、红四级响应工作流程》。

——建强队伍,明确“怎么干”。将城市防汛人员、设备、工具、車辆等资源进行最大程度整合,组建一支150余人的专业化防汛应急队伍,发动城管、环卫和市政等800余人组成防汛排涝中坚力量,调集主城区范围内三区、城管、环卫等部门泵车、吸污车36辆,水利、应急部门抽水泵140台,统一调备、统一调用。

通过点长统筹负责,公安、城管、市政、街道等防汛人员配合,形成了“点长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打通了防汛责任落实“最后一米”,织起了城市防汛治理“一张网”,实现信息上传下达、应急指挥调度以及跨部门协同的畅通有序。

在技防方面,整合市主城区22个易涝点位信息、44名点位包保责任人信息、重要防汛机械设备信息及河道、隧道、涵洞、易涝点路段等116个重点监控位置信息,利用即时通讯技术,实现语音互联,防汛指挥人员使用移动终端即可指挥调度城市防汛。防汛抢险人员及机械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指令,快速参与城市防汛抢险工作。

二是“五车”监管“一拍明了”场景。强化对“五车”(生活垃圾运输车、道路清扫车、洒水车、建筑渣土运输车、商砼运输车)的运营监管。结合路面执法需要,打通了“五车”监管系统与公安交警大货车进城许可系统、公安交通卡口监控系统、住建部门建筑工地视频监管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利用互联网技术、AI技术进行智能分析,将原来需要通过各平台相互检查验证的繁琐、低效工作方式,简化成执法人员使用执法终端拍一张“五车”监管车辆的车牌号上传到平台,即可实时掌握车辆是否违规的高效联动工作方式(图3)。

图3 “五车”监管系统

三是园林绿化“一框统计”场景。依托主城区绿地普查基础数据,实现对亳州全市范围内建成区、街道、社区绿量的“灵活框选、精准分析”。根据创建全国园林城市的数据标准,秒算出社区、街道、建成区需要增绿、补绿的最低数量。同时,可实时检测绿化情况、对树木缺棵少株、草坪裸露黄土情况进行分析,为动态分配园林养护资源、高效开展园林养护作业提供科学决策(图4)。

图4 园林绿化“一框统计”

四是城市管理“电子执法”场景。亳州市城市管理局的执法事项包括了市容环卫、市政公用、园林绿化以及住建、生态环境、规划、市场监管等领域共522项,为破解行政执法过程中“程序繁、冲突多、取证难”等突出问题,研发出城管“电子执法”系统。该系统将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执法公开融为一体,实现了“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管罚分离、精准执法,数据分析、阳光操作”。截至目前,运用该系统已规范办理6000余件执法案件,真正实现了执法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规范化监管(图5)。

图5 城市管理“电子执法”场景

四、聚焦公众服务,提升市民参与度和获得感

聚焦为民服务“精准精细精致”,开发了“城管随手拍”智能终端,并对接到“我家亳州”App,通过有奖举报的方式鼓励广大市民进行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和上报。2022年以来,已通过手机端接收社会公共举报4000余件,公开接受市民监督,基本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此外,“城管随手拍”还提供找公厕、找公园、找停车场等城市管理相关的便民服务事项,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程度,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五、聚焦绩效评价,发挥“以评促管”最大效能

(一)专项制考评问责,构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考核新通道

按照城市运管服平台“抓统筹、重实战、强考核”的要求,平台中置入了第三方考评专项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效能监督员、行风评议员、网友、热心市民均可申请参与到案件办理的复核、上传、处置、审核等环节,并給予评价打分。依据考核办法,将其以30%的比例纳入月度对62家处置单位的办件考评,年度成绩纳入亳州市效能建设考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市民参与城市管理考核的新通道。截至目前,已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网友和热心市民近200余人参与其中。

(二)常态化晨报周报月报考核,保障问题整改有效及时

通过常态化晨报、周报、月报,平台对62家被考核对象以及527名具体办理人分类进行考核排名。以月度具体办理人考核为例,综合运用“应处置数、处置数、按时处置数、超时处置数、待处置数、按时待处置数、超时待处置数、处置率”等指标,每月对具体办理人办件情况进行评价排名,并在月度城市管理考核工作推进会上将具体办理人办理案件排名情况作为会务材料提供给区级领导、市直单位负责人、被考核单位负责人等,考核结果在亳州电视台、《亳州晚报》公布,作为激励具体办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下一步,亳州市将深入贯彻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技术标准、数据标准等规范,着力查不足,扎实补短板,认真借鉴先进地市经验做法,在新起点上提升城市运管服平台的实战应用水平,使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更扎实、更高效。

(责任编辑:赵立杰)

猜你喜欢
亳州市生命线防汛
除险清患 守护城市运行“生命线”
夏季防洪防汛
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文旅强市步铿锵
防汛当前莫添乱
亳州市水利工程队参建经典工程展示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亳州市城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