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丹英 张丽华 汪 欢 秦 琴 吴会丽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1]。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最佳、缓解持续时间最长的方法,但患者需承担一定的手术风险[2]。患者由于长期饱受疾病疼痛的困扰,对手术存在恐惧感,担心手术后疼痛状况不能得到缓解,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焦虑情绪与术后疼痛相互交织,并互为因果,使得对患者疼痛的诊治变得异常复杂,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和患者的生活质量[3]。时机理论由加拿大学者Cameron等[4]提出,是将疾病过程分为不同阶段,根据各阶段特征,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信息和教育支持,以满足患者的动态变化需求[5]。时机理论在冠心病、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的护理中,均取得显著效果[6-8]。本研究将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应用于三叉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入住笔者所在科室的15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9],并住院治疗;(2)年龄≥18岁;(3)首次行微血管减压术,择期手术;(4)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5)意识清楚,视力正常,听力正常,具有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6)住院时间>7 d;(7)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2)不能配合研究;(3)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根据患者所在病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男33例,女45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48.27±9.40)岁;病程0.6~10.0年;疼痛位置为左侧42例,右侧36例。对照组,男35例,女43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48.52±7.88)岁;病程0.7~10.5年;疼痛位置为左侧40例,右侧38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疼痛位置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日常基础护理,围手术期用药、饮食、活动健康指导,病情观察,出院指导,出院后1个月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成立干预小组
干预小组由1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4名护士、1名主治医师组成。2名护士负责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住院期间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健康评估并制定干预方案;2名护士负责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主管护师负责收集和整理住院期间护理和出院延续护理的反馈资料;医生负责根据患者病情,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干预期间患者的安全;护士长负责整个干预流程的指导。
1.2.2 制定具体干预方案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时机理论为框架,将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4个时期,即手术前期(确诊入院后到手术前)、手术后期(手术后到术后病情稳定前)、出院准备期(术后病情稳定后到出院前)、调整期(出院到出院后3个月),干预小组依据患者的不同治疗阶段,逐步实施干预方案。
1.2.2.1 手术前期
护士向患者介绍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ace pain scale-revised,FPS-R)[10]的使用方法,并于每日15∶00开始采用FPS-R依次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记录患者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性质以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及镇痛措施。疼痛评分0~2分为轻度疼痛,每天对患者评估1次,结合其心理、性格特征以及个人文化背景实施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减轻其精神压力,或者以播放音乐、观看娱乐节目的方式,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每8 h评估1次;≥8分为重度疼痛,每30 min评估1次; 中、重度疼痛患者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药物镇痛,告知患者用药期间注意事项,随后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效果。患者疼痛影响睡眠时,指导其先采用冥想的方法助眠[11],即深慢呼吸并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自身呼吸。疼痛严重影响睡眠时,护士告知值班医生,遵医嘱使用药物镇痛。
1.2.2.2 手术后期
(1)术后疼痛管理。区分患者术区伤口疼痛和三叉神经痛。对于伤口疼痛患者,冰敷局部疼痛处或口服镇痛药物以止痛。对于术后三叉神经痛患者,予以镇痛泵小剂量泵入镇痛。为患者播放轻音乐或视频,让患者身心放松,转移其对术后不适的注意力。(2)心理护理。主动关心患者,倾听其主诉,询问其心中郁结,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给予重点观察,改变其错误认知,并予以生活帮助和心理疏导。(3)行为放松指导。患者术后3 d开始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干预小组护士示范,患者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模仿练习。具体锻炼方法如下:训练前提醒患者排空大小便,让患者取舒适坐位或卧位,播放舒缓音乐,提醒患者集中注意力,并按语音提示从握拳开始使肌肉紧张5~10 s,并体验这种紧张的感觉,随后放松5~10 s。然后渐进握拳收紧上肢、头面部、颈部、肩部、胸部、腹部、背部、臀部、下肢、双足部的各组织肌群,再分别体验紧张和放松时的感觉,最后全身放松。
1.2.2.3 出院准备期
建立三叉神经痛患者关怀群,邀请准备出院的患者及1位家属加入该群。出院前用微信向患者推送科普文章,指导其服用药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主服药的依从性,讲解镇痛的重要性及方法。向患者介绍意念控制法、分散注意力法等降低患者疼痛感受的方法。着重强调头、面部保暖,嘱其使用温度适宜的水进行面部清洁,以减轻对面部的刺激。在三叉神经痛患者关怀群里讲解出院后持续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不适随诊、定期复查等事项。
1.2.2.4 调整期
患者出院后的3个月内,干预小组护士每周在三叉神经痛患者关怀群推送家庭护理知识和其他患者康复良好的案例,图文并茂以便患者理解。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关心患者生活状态、疼痛复发情况、身体康复情况并评估其心理状态。
比较2组入院时及出院时的疼痛评分、焦虑发生率,术后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1)疼痛。采用FPS-R[10]评估患者疼痛情况。FPS-R使用从快乐到悲伤到哭泣的6个不同表情的面容,分别代表“无痛”到“疼痛剧烈”,分别赋予0~10分(偶数计分)。(2)焦虑发生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2]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将每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后乘以1.25,再取整数部分,最后得到标准分,标准分越高,表示其焦虑越严重。SAS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3)生活质量。患者术后3个月复诊时,采用三叉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量表[13]对其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三叉神经痛发作情况、躯体症状、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总分 25~12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866。
表1 2组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2 2组焦虑发生情况比较 (例)
表3 2组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比较分)
美国疼痛协会认为应将疼痛分级作为第五生命体征[14]。微血管减压手术可缓解三叉神经痛疼痛感,但疼痛症状存在主观性,必须重视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及心理干预[15-17]。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与陈娇红等[11,18]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患者住院期间, 干预小组运用疼痛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疼痛护理,形成了规范化疼痛管理体系,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体验。根据时机理论在不同阶段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情绪疏导,并运用播放音乐和视频的方法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患者的情绪,让患者对疾病的疼痛感减轻。同时带领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训练, 降低交感神经的活动水平、缓解骨骼肌的紧张,从而降低机体的疼痛阈值,使患者的疼痛感减轻或者消失。
微血管减压手术是以微创、安全、有效等优势迅速成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有效的外科手段。疾病的疼痛困扰和手术后的并发症让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影响患者治疗积极性和生活质量,最终对自身疾病的康复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观察组焦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发生率。在不同治疗阶段对患者开展了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行为能力,采取了个性化的功能锻炼,增强了患者对自身和医护人员的认同感,强化了康复效果;随着术后疼痛的缓解,患者的舒适感的增强,其焦虑情绪得到进一步缓解,从而降低了焦虑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 可能是由于观察组根据不同治疗阶段为患者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在住院期间宣教了疾病相关知识和围术期护理计划,更在患者出院后指导其家庭护理及心理压力缓解方法,帮助其康复后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回归社会,从而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将时机制论应用到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缓解疼痛体验,降低其焦虑发生率,且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本研究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样本来源仅限于本科室患者,因此,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效果还有待延长时间和在其他地区神经外科进一步观察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