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冰雪人才培养现状探究

2023-09-27 05:57朱永国应展鹏
高教学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冰雪赛事院校

朱永国,应展鹏

(1.首都体育学院 冰雪运动学院,北京 100191;2.首都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北京 100191)

2022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促进了我国冰雪事业的发展,发展冰雪产业现如今已上升为我国发展战略之一[1],使得社会对于冰雪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并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2]。冰雪人才是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和赛事举办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冬奥会及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冰雪产业、传媒、教育培训等行业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于冰雪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高校正是解决这项难题的重要依托之一。进入新发展阶段,结合世界冰雪运动发展趋势并从推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宏观愿景下出发,高校肩负着学校体育为我国培养冰雪人才的伟大使命[3]。在政策及社会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部分高校先后设立了冰雪运动及相关一系列专业,开始进行冰雪人才的培养工作。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冰雪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探索,结合美国及澳大利亚关于优秀运动人才的培养理念,提出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特色的优化路径,以期助力我国高校更完善地培养冰雪运动人才。

一 冰雪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分析

(一)冰雪人才现实需求分析

1 冬奥筹办对冰雪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表1 可知,历届冬奥会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工作人员数量都呈持续增加的趋势[4],且自冬奥成功举办以来,我国冰雪人才的“匮乏窘境”受到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5]。本文以人员作用为依据,将人员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运动员,其主要任务是参与赛事,创造良好运动成绩,是赛事举办和进行的关键部分;二是管理人员,包括赛程安排及管理等人员,负责赛事运营、场馆管理等任务;三是专业技术人员,包括裁判员、医务员及媒体人员,负责赛事执法、技术监督、突发事件应对和赛事转播等任务。其中,负责专业制冰技术的“制冰师”是我国现阶段极度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在众多高级别赛事中,我国仍需要求助于外籍制冰工作人员才能顺利保障制冰工作的进行,成为阻碍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关键影响要素之一[6];四是保障人员,包括安保、接待等人员,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北京冬奥会举办在新冠感染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因此对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间接造成了参赛人数相较于上一届冬奥会减少的现象,但对志愿者等工作保障人员的需求却仍表现出增加的态势。运动员及工作人员需求的增加,意味着冬奥会等冰雪赛事对于各类冰雪人才依旧保持着需求,也直接促进了冰雪项目相关从业者数量的增加。

表1 历届冬奥会人才需求数量一览表

2 项目普及和发展人才需求分析

《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后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在冬奥会的带动下,全国有3.46 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打造了835 所教育示范校和2 063 所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校。冰雪产业和旅游业持续发展,至2022 年市值将超过8 000 亿元[7]。《北京2022 年冬奥会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计划》列出了52 个建设工程,新华网统计出17 个全国赛事转播频道,由此可见,冬奥会对于我国冰雪事业的发展具备强有力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同时,在为实现冬夏均衡、恶补短板的体育强国建设要求驱使下,政府将充分利用先前工作基础并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在此背后,体现的是更加迫切的人才需求。此外,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策动下,冰雪特色产业和品牌将深化发展,如冰雪场馆、冰雪教育与培训、冰雪赛事和冰雪装备制造等行业将不断壮大,冰雪相关人才需求将会持续加大和细化,将进一步加剧人才匮乏现象。现阶段,我国冰雪运动仍然存在运动人口匮乏、项目普及度欠缺[8],冰雪运动竞技格局发展不均衡[9]、冰雪文化底蕴不够深厚[10]、冰雪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11]等种种影响因素制约着我国冰雪运动事业的发展,但从冰雪运动自身发展规律及国家、社会对于冰雪运动的重视与需求程度来看,在未来社会将持续保持甚至加大冰雪人才的需求。

(二)相关院校冰雪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 分布及专业情况分析

首先,从地域分布角度来看,开设冰雪相关专业的学校主要集中在我国北部及黑吉辽等东北地区,原因在于冰雪运动受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较大,且当地条件与开展冰雪运动需求吻合程度较高等原因所导致。特别是东北、华北等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势,群众冰雪运动和冰雪运动相关赛事在群众中的普及程度较高[12],为地区高校培养冰雪运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其次在开设专业方面,主要包含专门专业和方向专业两类,且冰雪运动和运动训练专业是各高校开展冰雪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学历层次上,高职类院校和本科高校所开设专业并无明显区分,具有一致性。同时,高职类院校能根据自身学历水平和培养目标特色进行筛选和涉及专业开设,具有针对性和应用型的特点。最后,在专业开设时间方面,东北地区院校依托自身优势,开设时间普遍较早,集中在2005 年前后,而其他地区院校开设时间较晚,集中在2016 年前后,根据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确立时间来看,两者呈现吻合的趋势,也侧面印证了北京冬奥会对我国冰雪运动普及和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表2)。

表2 我国高校开设冰雪相关专业情况

2 培养目标情况

为提升研究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在综合地理位置、办学水平和特色以及办学类型等因素的前提下,选取了北京体育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和首都体育学院5 所院校作为范例并对其冰雪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在将培养目标进行总结和整理后制成表3。

表3 各院校冰雪人才培养目标

综上可见,各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有各自的侧重点。首先从人才培养特征方面,东北师范大学目标为培养精英型人才,强调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及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核心素养和潜能,整体培养要求较高。而其他院校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院校等级和学校办学定位存在差异而导致的。从发展方向来看,各高校都以冰雪领域教学和管理能力提升为主要培养方向,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北京市市属的体育类院校,首都体育学院肩负着服务北京、辐射京津冀等周边地区的冰雪人才培养的重任。“冰雪运动”作为首都体育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其培养初心就是立足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面向国际。首都体育学院最早于2017年依托办学经验,并根据自身实际设置了冰雪方向专业,同步开展冰雪人才的培养工作。随着开设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依托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为保证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北京“双奥之城”奥运遗产,首都体育学院于2022 年特别设立了冰雪运动学院,负责全校冰雪课程的实施工作,并增设了冰雪运动专业。同时,为保证冰雪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及培养质量,同年运动训练专业也开辟了高水平运动员保送入学的招生模式。根据2023 软科最新排名,首都体育学院冰雪运动专业位列第2 名,获评“A+”评分。

3 培养要求情况

通过表4 可知,各高校对于冰雪人才培养要求具体可以归纳为思想政治、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三个方面,且各院校间差异较小。首先在思想政治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意识,验证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宗旨,但并未从具体上提出细化的要求。其次在专业能力方面,强调专业理论与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在基本素质方面,分别对语言、科研以及社会融入等能力进行强调。

表4 各院校冰雪人才培养要求

4 专业课程情况

结合表5,分析各院校关于冰雪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设置情况可见:一是各校都重视冰雪运动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且各校能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设置,如哈尔滨体育学院将专项课程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且在课程的丰富度方面也高于其他院校;二是北京体育大学与河北体育学院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如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等理论课程;三是将冰雪运动专项技能与基础课程相结合,例如,首都体育学院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延展了一系列专业技能实践课程,较好地把控了学生的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关系,利用自身特色与优势合理弱化学训矛盾。

表5 各院校冰雪专业课程情况

二 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经验镜鉴

(一)美国体育人才培养经验借鉴

美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稳居前列,开展时间早,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13],其特点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都掌握着高度的自治权,且相互之间能通过建立教育联盟的形式共享教育资源和开展竞赛等活动,并以此分享和交流教育经验及成果,从而提升教育和培养质量的目的,如常春藤名校联盟、NCAA(全国大学体育协会)等,这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最大优势(图1)。

图1 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图

通过研究发现,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方面特点。一是以区域为单位建立教育联盟,展开教育合作,并以此提升教育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二是建立统一的教育价值取向,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则,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保障措施到位,财政收支依托联盟会费和财政拨款两种形式共同保障,上下联动从而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良性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14]。

基于此,我国高校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人才培养多元合作的方式,例如,开展区域院校联盟,推进地区间高等院校冰雪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和实施,坚持以高质量冰雪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加强院校协作,多方参与共同进行商讨并制定工作规划,扬长避短,提升培养质量;同时,在资源共享和协同培养的过程坚持自身发展特色,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培养活动,从而丢失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只有在发扬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开展人才培养,才能实现教学内容和培养效果的提升。

(二)澳大利亚体育人才培养经验借鉴

澳大利亚各体育项目的世界大赛成绩在世界体育领域的地位日趋直上,且基础雄厚。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其采用的“双轨”模式为当今体育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和体制基础[15](图2)。

图2 澳大利亚“双轨”人才培养模式图

通过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有如下特点。一是重视技能和文化教育“双轨”开展。体育学校负责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普通学校则负责文化教育,保障了其文化素养和运动技能的同步发展。二是顶层设计科学。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出台官方政策的方式扶持和保障体育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以保障运动员退役后的发展和就业。三是强化奖励机制。设立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奖金,以奖励在学业、专业竞赛等领域获得优秀成果的人员。

基于此,我国高校在冰雪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汲取澳大利亚体育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措施。例如,深化体育与教育深度融合。借鉴澳“双轨”教学和培养模式,技能教学训练和理论课程分开进行,充分利用教育与体育系统资源优势,科学设计人才发展全过程,实现体育人才的理论和技能共同发展;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文化课程教育,确保体育人才文化理论素养提升,保障人才竞争力和就业能力。再次,多层次、全方位完善运动员奖励机制。现阶段,我国高校针对高水平运动员所设立的激励机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普遍以结果为导向来衡量和激励运动员。以田径和球类项目为例,大部分高校都要求高水平运动员在以全国性高校赛事为主、地方性高校赛事为辅的比赛中,竞技成绩位至少位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才有可能获取奖金;此外,非体育类专业学生的激励设置不完善,与高水平运动员的激励标准相差较大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因而,在后冬奥时代我国高校针对冰雪人才培养过程中,可有根据、有针对性地完善冰雪运动相关赛事的奖励与激励机制,充分激发运动员训练、参赛的积极性与热情,同时也要重视对运动员精神层面的激励,全方位鼓励运动员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冰雪运动中。

三 结束语

北京2022 冬奥盛宴已圆满谢幕,但我国冰雪人才培养事业才刚刚起航。高校是后冬奥时代承担我国冰雪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合理的冰雪人才培养体系是高校高质量为我国冰雪事业批量产出冰雪人才的重要法宝。后冬奥时代,要充分利用好现有各类冬奥遗产资源,巩固、完善好高校现有开设冰雪运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力求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奋力推进冰雪相关专业在全国范围高校内的开设,促进“北冰人才,南移发展”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借鉴国外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理念与发展模式,结合高校冰雪专业自身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力求为我国冰雪事业奠定更为坚实的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冰雪赛事院校
本月赛事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冰雪幽默来袭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