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南 北京城建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城市化发展推动下,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伴随着建筑企业的增多,建筑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给建筑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能够切实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从内部管理入手,通过提升内部管控水平保障企业经济效益。资产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中关键的一环,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比较大,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性,为建筑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保障。
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从固定资产顺利转移方面,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会受到项目施工特点影响,在固定资产分配、固定资产管理转移过程中,存在临时性特点。只有保证资产管理时效性,才能满足新时期建筑企业发展目标,但这一要求无疑会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难度增加;第二,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都由多个小项目组成,且不同项目之间存在不同特点,建筑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实施中必须具有针对性特点,能够依据项目特点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第三,建筑工程施工会受到自然环境、天气因素等影响,在固定资产管理实施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制定好科学的应急预案,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第四,一些不确定因素会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容易引发设计变更等,这些都会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才能为建筑企业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当前,建筑企业各部门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依据具体业务、具体项目申请预算,经相关部门审核后,上报给企业负责人进行审批。但具体执行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过于看重短期经济效益,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准确性不够重视,导致固定资产采购存在盲目性,不仅会增加企业成本,同时还可能会导致企业资源浪费。另外,项目申请中尽管需要经历多项审批流程,但企业固定资产彻底报废问题不可避免,加上未能形成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体系,很多具体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在企业中容易造成人人都管但没有人承担相应责任的局面,一旦出现固定资产丢失、损毁等问题,容易发生相互推诿等情况。
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应该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制度制定,财务部门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满足建筑企业发展需求。然而,对于很多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来说,财务部门无法掌握设备使用情况、生产工具质量情况等,无法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专业施工设备按照国家统一质量标准,各部门也都有各自的内部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建筑施工企业所有固定资产管理需求。另外,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更新方面难度较大,制度制定者未能深入基层了解制度执行情况,不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弹性,会增加制度执行的难度,甚至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从固定资产类型层面上,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存在诸多种类,且随着项目而分别存放在不同地点中,增加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建筑企业管理层侧重于项目经济效益、进度管理、质量管控等,但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固定资产内控管理不到位问题。第一,在固定资产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未能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各项目组依据人员变动、施工机械、项目进展等,向领导层申请购置,即便项目按照规定进行固定资产预算编制,建筑企业无法客观评价固定资产实际情况,有时候会出现固定资产闲置浪费问题,影响工程利润及造成资产编制等,是造成企业固定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
当前,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生命周期中有很多与现行管理制度不符的问题,而企业固定资产专项审计缺失,无法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客观评价与监督,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提出专业建议,也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更新,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如果任由问题搁置,则难免会出现固定资产损毁、流失等问题。对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效果的评价,不仅体现在管理者是否按照相应流程开展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关键节点进行绩效评价。专项审计工作缺失势必会导致企业无法及时掌握管理流程关键节点实施效果,导致绩效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符,无法发挥绩效评价工作作用。另外,如果绩效设置不合理,不仅无法达到应有的评价效果,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还可能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1.匹配固定资产和预算信息流
第一,建筑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管理归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形成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协同机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前必须通过相关预算工作,保证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并结合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企业使用期限等编制使用方案,依据企业部门不同时期固定资产使用需求,充分考虑到科技发展给固定资产带来减值影响,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满足企业预算投资回报率基础上,切实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发挥固定资产优势;第二,建筑企业应该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预算管理可以将这些盘点信息作为参考。通过盘点工作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掌握资产状态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数量、类型、型号、规格等。还可以通过第三方评估鉴定机构,对企业固定资产审批流程、协议等进行检查,保证固定资产在出租、出售、处置等过程中保持公允,同时将相关设备信息、价格信息等进行公示,规范固定资产处置流程。
2.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准确匹配实物价值
第一,应该保证各项基础信息真实完整,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建筑企业在固定资产验收过程中,不仅影响核对购货清单、发票以及合同等内容,同时应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并对固定资产实物状态等进行评估。通过基础信息核对、固定资产审核等流程,保证票物一致性,还可以请专业鉴定机构出具报告。根据固定资产验收设置专门的责任人,由责任人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包括使用监督、日常维护保养、实物信息管理等,利用编码技术区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以及资产的类别。固定资产编码启用后不能随意更改,必须保证编码信息与企业资产管理平台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中的信息保持一致,确保预算管理工作所需信息真实可靠。第二,对于企业固定资产调拨,责任人应该与接收单位人员完成交接,不仅需要及时移交管理平台信息,同时更需要对固定资产实物状态进行说明,包括维修支出情况、潜在维护情况等,将审核后的信息及时登记到固定资产变动信息栏中。固定资产调拨指令发出并通过审批后,自动形成线上调拨单,调入、调出部门可以自行打印调拨单,按照调拨单及时处理好固定资产增减问题,提升企业信息系统中物项信息一致性,保证基础信息的完整性。对于固定资产大修、维修、报废等,都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增加资产价值评估环节,准确评估各类资产残值,按照规定标准计提残值,合理核算固定资产剩余价值,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公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为建筑企业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奠定制度基础,为具体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推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减少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而带来的资产流失、损毁等问题。第一,明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容,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细化到具体部门、岗位上,划清具体工作范围,保证权责分明,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在企业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护、保养、处置等环节中都需要制定相应制度,如处置环节应该明确固定资产的报废标准,避免固定资产处置过于随意。在企业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应该制定相应的采购流程、审批流程,严格按照采购申请批准的规格、数量进行购置,经会计核算部门审批后发放资金。只有明确相应的采购流程,才能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性,保证固定资产安全;第二,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行为加以约束,避免固定资产审批过程出现疏漏,提高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审批质量;第三,制定全程化制度体系,涵盖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维修、报废等各个环节,配合相应的监督考核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到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当中,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进一步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果。
第一,强化固定资产预算编制工作,建筑企业应该根据承接项目实际情况,由各部门共同完成固定资产预算编制,以集体决策方式进行预算,保证预算满足建筑企业发展规划;第二,依据相关规定优选供应商,利用招标模式进行大型固定资产购置,配合相应的固定资产台账体系,保证账卡相符,保证固定资产质量,为后续固定资产管理做好准备;第三,考虑到建筑项目人员存在较大流动性,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定固定资产管理技能,强化固定资产使用、维护、保养等工作,避免发生固定资产损毁、遗失及安全事故;第四,在固定资产处置环节中,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开展线上审批模式,对于企业闲置但仍可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线上登记,在成本、需求等考虑基础上完成内部调拨,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
建筑企业应该设置审计部门,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工作预防企业出现贪污舞弊情况,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保障。而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中,企业应该围绕固定资产实施专项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监督效能,避免固定资产流失问题发生,针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情况实施有效审计,评价固定资产内部制度建设情况,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优化提供依据。对于审计中发现与内部制度不符的情况,则必须提出针对性的整改计划,并督促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限期内完成整改。对于现行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相应建议,由企业领导层进行商议整改,切实保证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性。
会计部门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视企业会计部门职能作用,强调其在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中的地位,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成效。第一,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考核机制,帮助会计人员树立责任意识,保证其在具体工作中一丝不苟,保证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第二,发挥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在企业固定资产采购阶段,使用部门及采购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在申请单中应该明确采购规格、数量、类型等信息,会计部门不仅需要详细核对相关信息,同时应该进行市场调查,严格按照审核程序执行,审核无误方能完成采购审批。在采购完成后,会计部门还应该配合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数量、金额、单价等信息进行盘点核对,保证账物相符,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入库、使用等。而固定资产使用中,会计部门也应该介入,尤其是对于重大设备等固定资产更需要定期核对,一旦出现遗失、损毁等问题则需要对责任人进行追责。明确相应责任,避免出现各岗位、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由会计部门落实赔偿核算,能够按照实际损失确定赔偿金额,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第三,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固定资产信息上报机制,结合建筑企业项目分散性特点,对于固定资产在项目间流动调拨问题,应该将相关信息进行及时上报,会计部门则需要认真核对相关信息,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
第一,建筑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企业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帮助相关人员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意识,要求员工在开展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避免由于自身疏忽而侵害企业利益,在企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形成爱岗敬业、公私分明、乐于奉献的企业风气,将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从而减少和杜绝企业中出现挪用固定资产等行为,减少固定资产流失情况。第二,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将固定资产管理知识作为重点培训内容,配合相应的考核机制,将会计人员考核结果与绩效结合起来,与会计人员职位晋升、工资待遇等挂钩,保证培训工作的效果。建筑企业还可以从外部聘请专业的人员,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水平。针对一些贵重设备应该进一步规范操作行为,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切实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减少损耗,为全面提升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比较大,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应该考虑到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会计部门核查监督职能,积极开展固定资产专项审计,落实会计人员培训工作,全面保证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为建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