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专精特新”相关政策旨在促进国家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该政策的核心是鼓励企业在特定领域进行专业化、精细化和创新化的发展。首先,该政策鼓励企业在特定领域进行专业化发展。通过专业化发展,企业可以集中资源和技术优势,形成竞争壁垒,提高市场份额。其次,该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精细化的生产和管理,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可以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实现精细化发展。此外,该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提供研发资金等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简称“专精特新”企业)指的就是发展呈现出专业、精细、特色、新颖特征的一系列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标准是依据工信部等联名统一印发下达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国家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 号)提出的。
该领域的“小巨人”企业着手推出的主导产品需要注意先避开制造业领域存在的各种短板弱项,与《工业“四基”发展目录》中强调的领域一致,或与制造强国领域的10 项重点产业相符,或是大型产业链上基础性质产业化系列攻关产品、技术,或是产业链供应链上具备“补短板”“填空白”“锻长板”优势的产品,或是新生代良好结合信息科技和对应实体经济的新型产品。
“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分为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即“小升规”创新型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目前已形成从创新型企业到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培育体系。
自2011 年起,国家及地方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2011 年的“十二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专精特新”概念,“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和升级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把走“专精特新”之路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把集聚发展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着力点,建立起企业间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努力形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2012 年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2013 年工信部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服务体系,组织市场开拓活动,加强培育和推进工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2016 年工信部发布的“单项冠军”培育方案,提出要帮助企业正确树立长时间坚守、奋斗的精神,长期着力于创新细分系列产品市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塑造,在“专精特新”基础上发展“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预计到2025年,培育200 家制造业领域的单项冠军典型示范类企业,挖掘、扶持600 家极具发展成单项冠军潜能的企业。
示范企业、培育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的要求如表1 所示。
表1 示范企业、培育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的要求
2018 年首次提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2019 年评选出248 家企业,2020 年评选出1 584 家(原公示1 744 家,其中160 家未通过公示),2021 年评选出2 930 家,3 批共计4 762 家企业。根据2021 年就专精特新提出的第三批“小巨人”通告显示,“小巨人”企业的申报条件整理主要包含:①基本条件。涉及主体资格、业务方向、创新投入和管理能力四大类,连续经营3 年以上。②专项条件。主要有效益、经管状况、创新力、专业水平,至多存在70%的资产负债率,近期两年的净利润或营收额度增长率的平均水平超出5%。③根据不同企业营收规模,确定不同的研发投入比例。研发投入金额在3 000 万元以上。
2019 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支持。2021 年国务院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大力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壮大。
截至2021 年底,全国已培育3 批4 762 家“小巨人”企业,6 批848 家(一、二、三批已复核)单项冠军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 万多家①。
①传染病可疑症状整合不足,疾病早期甄别能力有限。我国目前的症状监测一方面依托发热门诊为主进行流感样病例监测[9],另一方面是以肠道门诊为主的感染性腹泻症状监测[9-10],但仍缺乏针对皮疹、出血、黄疸、结膜出血等症状的监测,对传染病可疑症状的系统整合以及疾病早期的甄别能力存在不足。
广东省依据国家政策,发布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落实措施和支持举措。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方面实施了许多举措:①财政支持。自2019 年,已累计安排专项贴息奖补经费1 432 万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出台文件明确对获得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称号的,分别给予300 万元和200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市级“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称号的,分别给予200万元和100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50 万元奖励;对省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最高20 万元奖励。②融资支持。与证监局、沪深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联合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向资本市场融资;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推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产品。③智力支持。2021 年广东省组织400 家“专精特新”企业赴广西省招聘人才。④市场开拓支持。2019-2021 年组织3 届广东省“专精特新”新品发布会,每届分夏秋冬3 场。⑤服务支持。下达2 800 万元资金,支持19 家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2020 年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办法》的要求,并提出力争5 年推动300 家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申报要点:①已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无需再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②重点遴选制造业中小企业,但不限于制造业,其他行业可以参加。优先遴选领域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业、产业技术基础以及基础软件等领域。③关于基本条件,需同时满足主体资格、主营业务、规模和研发等条件。④关于专项条件,满足从事特定细分市场两年以上、取得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特色产品或服务、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中的至少1 项。
第一,遴选方面。
遴选主体: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遴选范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的遴选均重点遴选制造业,优先遴选工业“四基”和制造强国战略重点领域。
遴选条件:专注“专精特新”,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在3%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占比70%以上,营收增长较快。
遴选有效期:每年开展遴选,3 年有效期,到期后重新申报。
第二,几类企业关系。
3 种类型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认定条件、发展模式有所不同,“单项冠军”是由“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中的佼佼者成长起来的,前两个阶段是中小企业单项冠军发展的必经阶段,单项冠军是专精特新企业奋斗的目标。
从2016 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六批次累计遴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48 家,其中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55 家,单项冠军产品393 家。行业主要集中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23 个制造业大类。其中机械行业企业、电子信息行业、石化行业占比近70%。
从2019 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累计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4 762 家,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中高端产业领域,普遍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优。
全国城市情况。上海位居第一,262 家;北京位居第二,257 家;宁波位居第三;深圳位居第四。
广东省共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6 家,广东的单项冠军企业主要分布于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核心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9 家(含深圳169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 348 家(2020 年822 家,2021 年1 526 家)。
广东90%以上的“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在制造业,涉及高端装备、医药生物、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汽车等众多领域。70%以上的“专精特新”企业深耕细分领域10年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5%,挂牌上市企业超过200 家。
深圳市共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7 家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9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76 家(2020 年227家,2021 年649 家),2020 年正式发布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办法。
深圳市169 家“小巨人”企业中,A 股上市22 家,占比13.01%,是全国“小巨人”企业上市公司占比的2 倍;公开转让系统14 家;IPO 申报14 家。行业涉及轨交、自动化、专用、通用等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计算机和电子设备,环保设备,有色金属,社会服务,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化工,家用电器,仪器仪表,软件和技术信息服务。
2022 年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大型企业尤其是“链主”企业通过产业纽带、聚集孵化、上下游配套、分工协作、开放应用场景和技术扩散等方式,将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带动中小企业优化生产经营、提升产品质量。
第一,中小企业。继续聚焦主业,将专精特新重点领域业务做强做大,在政策支持下,积极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大型企业对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与大型企业开展业务和股权合作,逐步提升专业技术研究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申报专精特新企业不同阶段的企业类型,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为我国的核心技术提升贡献力量。
第二,大型企业。链主企业可从自身培育及外部收购两种方式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配置。自主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充分挖掘与产业链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并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及竞争力;收购与主业高度协同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大型企业因具有较强大的资金、人员、技术等资源支持,可为中小企业的专精特新业务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在不突破企业相关监管制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加大开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为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贡献力量。
首先是组织调研。积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以市级企业为例,对接中小企业服务局,摸清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的主营产品、融资意向,更精准地寻找意向合作企业,并对意向企业组织调研。也可通过券商、咨询机构或其他渠道接触意向企业。结合集团发展战略和各级企业发展情况,挖掘集团内部可向“专精特新”方向培育的企业,给予业务、资金、人力等资源支持。其次是制定专项方案。制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专项方案,主要从目标、原则、重点领域、培育条件、培育措施、组织保障等方面展开。
【注释】
①2022 年第四批“专精特新”企业4 357 家,累计共9 119 家。
②宁波63 家、北京38 家、上海22 家、杭州26 家、常州24 家、青岛23 家、苏州21 家、南通17 家和淄博17 家位列全国前十,广州16家,排在第11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