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三年,中国经济负轭前行、步履踯躅。2022 年,受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交替作用,叠加乌克兰危机、美联储加息、中外经贸摩擦等复杂多变的外部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幅仅为3%。2023年,鉴于防疫政策“松绑”、稳经济促发展政策会相继出台、重启经济在望,官方和学界将中国经济增长的目标大多预计在5%至6%之间。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要达到预期增长目标,依然面临复杂严峻的内外风险和挑战。就国内而言,全国总人口减少,劳动力急剧下滑,新冠疫情走向不定,市场预期转弱,市场主体信心不足,前期政策影响犹存…… ;就外部而言,俄乌战争持续,世界经济滞胀、外需萎缩,中美政治歧见加深、经贸摩擦加剧,西方对我科技“卡脖子”、“脱钩”“断链”动作不断……总之,“三重压力”依然如影随形,挥之难去。当然,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突出、供应链产业链体系完整齐全、市场主体数量庞大、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空间大,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动摇,坚持法治建设不动摇,就能够充分激发亿万民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满腔热情和信心,就能够保障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常言道,信心重于黄金。在这里,如何激发和恒久保持民众干事创业和对国家发展进步的信心,较之于具体的阶段性的经济政策,其实是更为关键的。
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煌煌成就雄辩地证明,只要少一些束缚民众发家致富、追求幸福生活的羁绊,还其以创新创业、全面发展的自由和权利,勤劳坚韧的中国民众就自然会在创造个人和家庭幸福的同时,增进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因此,当前和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并不断拓展和深化之;我们需要以昌明的法治来切实有效地捍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亿万民众和市场主体对产权保护、契约自由和公平责任有长久稳定的预期;从“底层逻辑”讲,我们还需要以不断完善的优良政治结构作为良善法治的底座,使之稳稳地矗立其上。如此,中国民众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才会如长明灯一般永不熄灭,中国经济也一定会象旷野中的春草一样葳蕤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