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定改变。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只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也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和支持力度,并将其视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其中就包括对思政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以及缺乏科学创新意识等问题。而互联网时代下,各种新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并普及到各个领域中。这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带来了巨大冲击与影响。为此,为了有效提升思政工作水平和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并积极探索解决措施。[1]
互联网时代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交互性。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如文字、图片以及语音等传播形式都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广泛传播与交流,其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方式。
第二,广泛性。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范围非常广,在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行业都能够得到广泛交流和应用,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其打破了空间的限制。
第三,开放性。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并走向成熟阶段,使得网络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如社交、支付以及商业等领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与外界进行交流与沟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前人们已经全面步入了互联网时代。与此同时,其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体系,人们可以在此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来了解信息、获取资源、交流思想以及表达意见等。互联网时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和价值,并对人们工作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冲击。
互联网对国企思政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提高了国企思政工作效率;其二,创新了国企思政工作方法;其三,提升了国企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到网络,并且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国有企业思政工作者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解决问题、获取信息,这有利于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得国企思政工作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和改革。例如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国有企业思政工作者还可以利用QQ、微信等网络聊天工具与思政工作者进行沟通交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思政工作者参与度的提升。
互联网背景下国企思政工作受到了巨大冲击,思政工作者对互联网也有越来越多的接触和了解。这对思政工作者来说是一次大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次大挑战与考验。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进行创新和改革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思政工作者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2]。
首先,管理者重效益而轻思政。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逐渐与现代市场经济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以经济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很多国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逐渐开始强调经济效益,注重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对思政工作不够重视,依然停留在传统阶段和模式中。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依然把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来看待,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思政工作认识不足制约了国有企业思政工作质量提升。[3]
其次在很多国有企业中,管理者仍然把员工当作劳动力来看待,并没有给予员工应有的重视,甚至缺乏对员工思想的深入了解,这就导致国有企业员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认知不清晰。
最后,传统教育模式依然存在。在很多国有企业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模式,并没有充分结合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方法单一等,导致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明显。基于此,国有企业必须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思政工作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员工凝聚力具有积极作用,从而强化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企业思政工作中,以政工干部为主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现在,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人员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受收入差距影响,国企员工参与思政工作的主动性较差。第二,缺乏专业的政工人才,使得职工思想教育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很多职工认为思政工作是一种形式主义表现,而且其工作量大、事务繁琐、不被重视等,导致部分企业出现了思政办公平台建设不完善、政工人员缺乏等情况。第三,部分国企虽然已经建立了思政办公平台且配备了专业人员,但是他们往往没有把思政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去解决问题。由于这些国企单位思政工作人员少且缺乏稳定性等因素影响下,使得思政工作者不得不经常换人以解决问题和提升效率,很难使思政工作者保持稳定的状态。[4]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团支部及工会的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好当前的组织结构,全面推动思政工作的深入。首先,基层组织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力,要积极发挥基层党支部、团支部及工会组织的作用,让其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责任,对思政工作者进行指导和监督。其次,要不断完善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要通过加强对基层组织活动的支持力度以满足职工群众发展需要。此外,国有企业要为思政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资金支持[5]。
在很多国有企业中,虽然已经建立了思政办公平台,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导致思政办公平台的使用效率低下,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滞后,未能有效结合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进行针对性教育,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为了有效解决当前的思政工作困境,需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互联网背景下,思政工作宣传力度需要不断加强,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还可以提升思政工作者对思政工作的认同感与积极性。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思政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并且为思政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工具对企业的各项政策以及制度进行宣传,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思政工作者行为与思想动态进行分析,使思政工作者思想能够得到有效转变。其次要积极创新思想教育模式[4]。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都是比较热门的传播渠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加强对这一类平台的运用,从多个方面向思政工作者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从而使思政工作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过程中逐渐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融入其中。再次,要积极利用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相关的学习培训工作,加强对思政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最后,还要积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思政工作者进行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工作人员与思政工作者之间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思政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国有企业思政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思政工作。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思政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采用不同形式以及手段来提升思政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并对其思想观念进行创新,使其能够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为思政工作提供良好保障。例如:可以开展一些红色主题教育,使思政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在这过程中企业可以以思政工作者为主体,开展相应的学习交流活动,从而使思政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意识得到有效提升。此外,还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对思政工作者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工作当中。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来增强思政工作者思想政治意识,并使其思想观念得到有效转变。此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思政工作者职业技能以及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力度。通过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使其能够跟上时代发展趋势并且让自身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极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强化自身内部管理,使企业思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首先,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员工日常行为的规范。其次,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思政工作者的思想动态进行实时跟踪以及反馈。最后,国有企业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完备的奖惩制度,能够促使思政工作者将思政工作作为自身发展以及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此外还要加强对员工思想动态以及工作情况的分析与研究,使其能够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符合,从而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用互联网来进行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多样性,可能会使部分人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意识出现偏离。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国有企业思政工作需要受到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思政工作者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要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使员工不断掌握思政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其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参与到思政工作当中。其次,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企业思政工作在开展时需要具有专业素养以及业务能力的人才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思政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并且使企业发展目标能够得以实现。[6]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企思政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困难,成为当前国企思政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在此基础上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主要阐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企思政工作的价值以及当前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有效解决措施和思路。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进行了简单论述,对于如何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和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好思政教育等内容做了详细阐述。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能够进一步丰富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