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介入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的运用研究

2023-09-26 14:47何万桃
区域治理 2023年2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残疾人痛苦

何万桃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引言

在我国目前残疾人康复工作中,人们更多地关注的是怎样发展康复的医疗手段与器具,即如何让残疾人能够在生理上尽量康复,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而较少关注他们在康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文章主要关注残疾人康复这一板块,研究的残疾人康复主要指狭义的残疾人医疗康复。由于致残的突发性,患者在患病后一般需要经历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可能就会出现惊惧、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出现自伤、自杀等不理智行为。艺术治疗作为一种非语言性的治疗方法,其所拥有的音乐、绘画、手工、舞蹈等独具特色的治疗形式,能够很好地宣泄残疾人患者内心的痛苦情绪,缓解他们的疼痛与不适。因此,文章将艺术治疗理论应用于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关注艺术治疗在其中对于缓解残疾人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的积极作用,充分实践社会工作者“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1],同时促进艺术疗法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传播与应用,推动我国残疾人特色事业更好的发展。

一、艺术治疗理论的概念

艺术治疗是一门借助艺术发挥作用的疗法,它将艺术创作应用于专业的社会治疗关系中,尽量帮助那些经历创伤、病痛以及经历磨难的人减轻精神症状、创伤体验和精神压力[2]。它艺术为形式和载体,让参与者通过主动或者被动地参加艺术活动的过程,抒发或减轻其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它利用艺术性的手法如音乐、绘画、舞蹈、心理剧、雕塑等,参与进人们的生活过程中,让人们在这个过程里放松自我,抒发情绪,减轻痛苦,它可以充当人们表达个人内在情绪和外在经历的桥梁,让人们在自我与艺术作品不断融入和抽离的过程中,缓和个体的冲突,有助于人们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减轻痛苦。

二、艺术治疗的主要形式

艺术治疗主要运用音乐、绘画、舞蹈、心理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人们调节负面情绪,缓解精神压力与内心痛苦。

(一)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可分为语言性的倾听、跟唱和非语言性的倾听。前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残疾人在康复过程中的痛苦与焦躁,如肢体残疾的服务对象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选择适当的音乐之声,如轻柔的慢音乐引导服务对象慢慢沉浸其中,缓解残疾人在康复过程中的痛苦与难受;或激励类的音乐鼓励服务对象不放弃,激励他们勇敢、持续地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在服务对象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还可慢慢引导训练中的残疾人患者边唱边训练,转移注意力的同时完成艰难的康复训练。并且非语言性的倾听我们可以应用于如脑瘫患者、盲人、哑人等的康复过程中。他们本身语言上的优势被有所削弱,但他们听觉是较为正常的,非语言性的音乐倾听可以让他们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恐惧与担忧,放松心情,更好的做康复。

(二)绘画疗法

绘画疗法其实与雕塑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能够让康复进程中的残疾人借助“设计”成品的方式将内心感受表达出来,每一笔每一画慢慢勾勒出他们的内心世界[3]。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残疾人康复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借用绘画疗法的方式让他们放松自己、缓解痛苦之外,还能借此观察残疾人患者当时的内心感受。康复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就能及时观察他们的情绪并作出反应,适度改变康复计划及服务方案。另一方面,绘画疗法在介入服务对象康复过程中时,服务对象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展现的色彩运用与变化也十分重要,它能一定程度上表达服务对象的内心情绪,如果色彩明亮、鲜艳、柔和,那么可以简单反映服务对象在这一段时间内情绪较为良好,对治疗与康复的接受度也比较积极。反之,假若服务对象的绘画创作用色灰暗或者呈现较之常理不合理不协调,这个时候社会工作者就要注意观察服务对象的情绪和行为状况,及早预防服务对象可能会出现的过激反应。

(三)手工创作

手工艺制作,指人们根据某一方面的功能目的,借助手或者“靠手的技能”完成的精细技能,主要有刺绣、剪纸、折纸、布艺制作、编织、泥塑、陶艺制作等,根据不同原材料的性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法,将平平无奇的材料制成形态各异、美丽的艺术作品。对于创作者来说,将一块软塌塌的泥捏成可爱的小动物、塑造成古朴的陶瓷杯、编织成编织兜兜,有趣的折纸作品等,都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与动手能力。在这个手工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们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精力与奇思妙想,忘却他们身体残缺的部分,沉浸在作品的制作中,与共同喜欢手工艺品的朋友们为伴,共同探讨如何做手工,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最后收获来自自己完成作品的满足感,享受来自他人美好的赞赏。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对象的心灵得到巨大的满足,对于自己的康复治疗也会更加有动力。

三、艺术治疗在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残疾人患者可能会因各种意外而导致肢体残疾、眼睛或其他部位残疾,也可能是因先天疾病导致的病理性残疾,如脑瘫患儿等。绝大多数服务对象在康复时期可能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服务对象对自身的疾病和康复治疗了解不清晰,对康复治疗后的成果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二是服务对象入院后大部分会因为对医院的环境、医护人员、康复治疗的项目等不熟悉,产生抵触康复治疗的情绪;三是服务对象对康复治疗的效果缺乏信心和耐心,也担心自己不能坚持和拖累家人而感到痛苦与绝望,情绪上会出现抑郁、焦虑、烦躁等[3]。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残疾人康复过程中时,可以运用音乐、绘画、手工等艺术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减轻康复过程中的痛苦,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理论,为服务对象制定合理有效的服务计划,助力他们度过这一艰难时期。

(一)音乐疗法对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的作用

音乐疗法几乎可以介入残疾人康复的整个过程。在与服务对象初次见面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应尽量以助人者、朋友的身份与服务对象接触,播放合乎情境的音乐,减少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排斥,同时,放松服务对象紧张高压的情绪,为服务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这种接受式的音乐治疗方式,本质是为了舒缓服务对象的情绪,放松内心紧张,缓解内心痛苦,从而减轻服务对象生理上的痛苦。尤其对于残疾人服务对象来说,有时候生理上的痛苦光依赖止痛药或止痛针是无法有效止痛的,这时社会工作者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适宜的音乐,有效缓解服务对象的痛苦。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结合服务对象的自身兴趣爱好,在诸如“快乐医养”类的社工小组开展活动的时候,可将其作为一种奖励,同时也鼓励小组成员在这个音乐之声环节纵情歌唱,将心中的高兴、盼望、痛苦、抑郁都唱出来,放空心中的忧愁,让希望的歌声回荡在小组治疗室内,回荡在服务对象的心里。

(二)绘画疗法对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的作用

绘画治疗理论认为,艺术的创作是人类的天性,不同时期不同境遇的绘画作品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创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与内心情感[4]。有的服务对象性格略为安静,对音乐之声一类的小组活动兴趣不高,这时社会工作者就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性格特点与特长优势,建议他们参与绘画活动,将他们在康复过程中内心的情感表达于画纸之上。极致的、不太符合常理的绘画作品可能表现了服务对象内心的失望痛苦、抑郁等不正常的心理活动,社会工作者这时应该密切关注服务对象情绪变化,联合专业的心理医生缓和他们的心理情绪,帮助他们对康复治疗重新充满希望,回归正常的康复训练中。同时,诸如色彩填图,绘画模仿一类的绘画活动也能让服务对象“忙起来”[5],将空闲时容易胡思乱想的时间用来做绘画创作,发挥服务对象的奇思妙想,让服务对象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成功完成一幅作品的喜悦。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绘画活动中适时适当地加入服务对象自己在康复过程中的自画像,鼓励服务对象将自己阶段性成功完成的康复治疗画下来,帮助他们回忆自己超级棒的地方;帮助他们进行正强化,可以引导服务对象持续性地将自己的“英雄壮举”记录下来;帮助培养其良好习惯,从而让服务对象更顺利地完成康复治疗。

(三)手工创作对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的作用

诸如刺绣、剪纸、折纸、布艺制作、编织、泥塑、陶艺制作等手工创作,可以让服务对象开发自己的小脑袋,增强脑部的活动性,可以让服务对象灵活运用自己的肢体。对于残疾服务对象来说,康复不光是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同时也在他们每一天的生活中。多开展一些简单的艺术手工活动,如刺绣、折纸、泥塑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服务对象的精力是比较集中的,他们将每天机械性接受东西的脑子运用起来,将手指运用起来,十分有利于他们的康复。同时,小组活动中大家一起奇思妙想,在这一刻,他们不是病人,不是服务对象,只是一起参与一项艺术活动的参与者,他们忘却痛苦与忧愁,沉浸在想要创作的欢乐美好中。在结束后,看着手中完整的作品,他们内心的成就感是短时间内其他快乐无法比拟的,当有了成功的体验感之后,他们内心涌动的积极性是其他的心理治疗都无法比拟的,对于服务对象后面的康复治疗活动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艺术治疗在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中应用中的反思

艺术治疗是有别于医学治疗、心理治疗的一种特别的治疗方式,但从其本质上来说,艺术治疗主要还是从心理上关注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艺术治疗形式多种多样,并不拘泥于本文所介绍的几种,但在目前的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中,艺术疗法出现的身影并不多,且在运用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观察分析服务对象的身体与性格特点,盲目使用艺术治疗,如耳聋患者采用音乐疗法,不能久坐的服务对象让其长时间端坐完成手工制作等,那么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同时,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中艺术疗法的运用经验是极少的,这也使得这一有效疗法的推广陷入僵局,如何打破僵局并将这一国外盛行的疗愈方法转化成符合中国实情、符合中国残疾人康复现状的有用治疗方式,对于中国一线社会工作者及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中国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中,需要走的路仍旧很长。

五、结语

残疾人在康复过程中所承受的极大的生理痛苦与极大的精神压力,社会工作者作为践行“助人自助”理念的助人者,应该积极主动借助更为适宜有效的方法帮助残疾人缓解服务对象在康复过程中的负面情绪与心理问题,鼓励每一个服务对象尽可能在快乐中完成康复治疗,回归正常生活。文章在探究艺术治疗介入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过程中发现,音乐治疗能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平缓服务对象情绪,鼓励性的音乐之声能激励服务对象坚持康复治疗;绘画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服务对象康复过程中的情绪,帮助社会工作者及时调整服务计划,引导服务对象画“自画像”的方式,也能激励服务对象坚持完成康复治疗;对于手工创作这类艺术治疗形式,它能让服务对象沉浸于自己的创作中,将手部关节与大脑结合起来锻炼,当服务对象成功地完成一幅作品,他们能够获得巨大的满足感,从而弥补他们在康复过程中受到的痛苦。

因此,在帮助残疾人康复的过程中,社会工作应积极主动地运用艺术治疗,努力做到根据服务对象所处治疗的不同阶段、需求、个性特点,制定独特的康复服务计划,缓解他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舒缓释放他们不利于身体康复的情绪,鼓励他们完成每一次的康复治疗,引导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他们终有一天走出小小的康复房间,重新立于阳光下,沐浴美好芬芳!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残疾人痛苦
降低“支付痛苦”
谁痛苦,谁改变
分担痛苦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痛苦力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