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新型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在实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涌现出诸多问题,比如新型管理模式与传统工作方式的碰撞、高要求与低水平之间的矛盾等。为增强企业收益率,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稳定发展,加强成本管理是重要方式之一,毕竟,若要提高经营收益,降低成本支出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而在新型经济形势下,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财务共享模式应运而生,为施工企业提升成本核算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财务共享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集中式”管理,具体来说,在财务管理中合理运用集中管理手段,通过运用智能化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共享数据库,并依托数据库,将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推动制定一套统一的操作流程、评价标准等,以便施工企业更好地发挥业务管理优势,实现对项目成本的动态监控,并将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成本管理风险,最终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传统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为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资金管控,避免管理疏漏,大多会要求业务人员提供详细的项目资金申报材料,对每笔资金的使用进行细致说明,并由相关领导签字认可,然后再进行严谨的材料审核。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和人力,而即便资金申报材料通过审核,从通过审核到财务付款,仍旧需要较长时间。对于业务人员来说,这其中漫长的等待时间既是对项目推进的一种耽误,也会增加自身工作量。采用财务共享模式后,此类问题则得到了有效解决。具体来说,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距离被显著拉近,二者可以通过财务共享平台进行直接对话,业务部门在出现资金需求时,可以直接在信息共享平台上提交申请,财务部门则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此申请,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全方位了解业务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据此进行审核批复与动向监控,审核流程大大简化。这种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管理模式,打破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壁垒,使得沟通协调更加快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业财融合深度。
由于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并非集中在某一地区,而是分布在各个区域,因此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对于业务类工程项目的管控,较多采用各财务人员按项目区域分别对接不同的业务人员,开展项目资金审核、管理等工作,这就容易出现财务人员仅熟悉自己对接和管理的区域项目,对于企业中其他项目则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这种情况下,一旦财务人员出现岗位变动或是离职,那么就极容易出现短期内此财务人员所对接的项目部门财务管理不顺畅,甚至是管理模式不适应的情况,毕竟不同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方法必然会存在一定差别。采用财务共享模式,此类问题则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具体来说,财务共享平台的搭建,使得财务人员对于业务部门工程项目的了解不再是通过负责人员的转述或是各类纸质材料的呈现,而是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获取所需信息,同时,信息共享模式下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数据表达的标准化使得财务人员可以快速了解项目信息,进而进入工作状态,有效避免岗位人员调整带来的“工作时差”。
新型管理模式的效果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在其未展现出自身优势时,相关工作人员对其持观望乃至怀疑态度都是普遍和常见的,财务共享模式在推行过程中就存在此类问题。比如,部分施工企业仅将财务共享模式作为优化成本管理的一种创新性尝试,并没有认识到财务共享模式的战略性意义,因此在推进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所需要的大量投入,而相对忽略了此模式所能给企业成本管理乃至企业管理所带来的正向效益,从而导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流于表面。另外,部分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财务共享模式的认识深度不够,没有认识到此模式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的战略性意义,或是接受程度不足,不愿对已习惯的工作方法做出改变,所以企业虽然搭建了财务共享平台,但在此新型管理模式下,工作人员并未对自身的工作方式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变,开展实际工作时仍然采用原有工作方式,这就导致成本管理时出现新旧不兼容的情况,严重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优化提升。
预算管理是施工企业开展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甚至可以说是起始环节。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为企业项目的开展提供方向指导,合理把控成本支出,预防费用超支等情况的出现,使得工程项目按计划推进。由此可见,成本管理对预算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并未真正达到成本管理要求。一是企业编制的成本预算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比如企业编制成本预算时,或是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了解原材料、设备等的真正价格水平,或是对市场行情把控不到位,最终市场价格波动导致预算计划参考性有限。二是预算控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企业仅将成本预算管理作为事前管控手段,在项目开展前完成计划编制后,便将其束之高阁,使得成本预算在项目中后期的参与度有限,比如在出现项目实际开展情况与成本预算计划存在较大偏差时,没有及时根据预算计划采取纠偏措施,导致实际执行情况与成本预算计划出入较大,预算管控作用被严重限制。
施工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其工程项目大多呈现出分散性分布的特征,而且由于项目类型各不相同,其规模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项目,其所适用的制度规定也是各不相同的。由此可见,施工企业若要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合理降低税务负担,就需要根据项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税务筹划方式。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即便是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财务人员也大多会习惯于采用规范化的税务管理方式。而由于规范化的税务管理方式是通用于企业下属所有项目的,因而造成管理方式虽然可行但并不一定最优。具体来说,标准化的成本管理理念使得财务人员极容易忽略不同地区的税务规定或有区别这一情况,或是即便考虑到这种情况,但为了方便工作开展,提高工作效率,也极有可能在工作上不做调整,而这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产生较大不利影响。比如,盲目地使用统一的标准开展企业税务工作,容易忽略特殊情况下税收的特殊规定,造成企业增加不必要的税务支出,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隐患。
传统管理模式下,成本管控似乎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只有财务部门需要对成本管理效果负责,业务部门则没有任何责任。在这种观念下,业务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成本控制的意识就会相对薄弱,甚至是没有,财务部门则由于对业务部门的工作缺乏了解,在进行成本管控时缺少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从而导致成本管理工作较难开展。财务共享模式的采用,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在一起,二者成了成本管理的共同责任人。但在实际情况中,业务人员对于业财融合的管理并没有一定认识,对其的重视程度不高,仍旧将成本管理排除在自身职责范围之外。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则会带来工作行为上的怠慢,部分业务人员在学习财务共享平台时,对于业务系统使用的学习不够认真,学习不扎实,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未能正确规范使用业务系统,导致业务系统数据与财务数据不匹配,信息失真,这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正确管理观念的树立是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为优化财务共享模式下的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应转变思维观念,增强成本核算意识。一是施工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财务共享模式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财务共享模式的搭建,也就是说,在建立健全财务共享平台过程中,要学会针对性地投入,而非仅关注短期内的投资回报效益。二是要转变财务和业务工作人员对于财务共享模式的认知,帮助其正确认识财务共享,明确财务共享的真正内涵以及对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比如,财务人员需要明确,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传统的工作方式已不再适用,在进行成本管理时需要根据新管理模式转变工作方式方法,采用更加适合的方式开展工作;业务人员需要明确,成本管理不再只是财务人员的职责,业务人员同样负有责任,应该牢固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将成本管理成效作为自身工作业绩的一部分,在开展业务工作时,关注成本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避免因业务原因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成本管理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一是要提高成本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增强其指导意义。具体来说,成本预算计划的编制必须全面且有重点,要对从项目开始前到竣工后全部流程中所有可能产生费用支出的环节进行成本测算,进行测算时则要根据以往项目经验,结合项目当前所处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实际情况,以确保成本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避免纸上谈兵,流于形式。二是要提高预算计划的执行刚性,财务共享模式下,项目所有资金支出、需求等相关信息都会在财务共享平台中体现,不论是财务人员还是业务人员,都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以成本预算计划为依据,进行费用审核和支出,若是因内部外因素影响而导致原有预算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也需要进行预算变更申请,同时查看是否可以进行整体预算内的分项预算调整,尽量保证成本预算计划的执行刚性,避免随意改变预算计划,致使其失去应有的权威和效用。
税务支出是施工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企业成本中占比较大,但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可以有效降低税务负担。也就是说,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完善税务管理,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税务管理又有其独特的一面。鉴于此,一是设立税务研读专岗,即在不同项目、不同地区增设专门的税务研读人员,由其进行企业税收项目的了解和税收筹划的开展,具体来说,在项目开展前,要对企业可能产生税额的业务内容或流程环节进行研究,明确税务风险所在,在标准化税务管理规定下,初步拟定缴税方案,并根据项目推进的实际情况对缴税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同时将缴税方案及时上报财务部门。二是财务人员应加强与税务研读人员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各地区、各项目的缴税纳税事宜,在汇总整理的基础上,根据成本管理实际需求,对税务管理流程、方式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其适用性,避免因机械化推行财务共享模式而影响税务管理的灵活性,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力从大量单一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开始关注企业的战略发展,参与企业运营管理。财务共享模式的推行,对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管理人才梯队,一是要选出好苗子,可以通过外部招聘、内部竞聘、人员轮岗等各种方式,选拔出适应财务共享模式,熟练应用财务共享平台的优秀人才,将其纳入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增强成本管理人员储备;同时也是将之作为企业中的“鲶鱼”,给企业中其他不适应、不接受甚至是抵触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工作人员以危机感,从而带动其真正去接受和适应此类管理模式。二是要育出好人才,可以通过开展财务共享系统培训、业务与财务人员交流会、专家讲座等形式,加强业务人员对财务共享平台的了解,确保业务人员能够熟练操作业务系统,同时也加深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对对方工作的了解,认识到自己工作对对方的重要程度,从而认真去开展自己的工作,最终通过双方配合,提高成本管理效果。
优化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稳定发展的必选方式,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推行,施工企业搭建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其财务管理变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资金管理更加有效,也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业财融合进程。与此同时,其成本管理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管理模式与工作方式不匹配,财务管理标准化与税务管理差异化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等。而为了更好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可以采取转变思维观念、增强成本核算意识,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管控水平,完善税务管理、提升成本管理效率,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管理人才梯队等措施。施工企业只有不断革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确保自身管理水平与市场需求接轨,才能真正发挥出财务共享模式的巨大作用,实现其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