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
新课标理念明确地提出“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清晰地定位了我国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适应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要具备的关键品格和核心能力。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基本建立。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基于这点,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优化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多学科视角和思维下解决问题;将不同学科以主题进行集结,调整原有的教学顺序和教学内容,运用大单元设计的思想,对不同学科知识之间进行重组和构建,根据不同学科知识特点、核心素养,重新梳理组织教学内容;在主题的引领下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依据课程标准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加强学科间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努力。
小学音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学科的文化理解与语文学科的文化自信、信息科技中的信息社会责任;艺术学科的艺术表现与语文学科的语言运用、信息科技学科的信息意识;艺术学科的创意实践与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信息科技学科的计算思维密切;艺术学科的审美感知与语文学科的审美创造、信息科技学科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联系;构建起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也为跨学科主题活动找到了逻辑起点。本文以校家社共育背景下“叙童事童诗,话童真童趣”案例为例进行说明:
一、梳理真实问题的类型,形成多个学科群
结合学生真实问题,基于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构建起学科间联系,形成学科群的学科主题,分为科技创造、身心健康、社会热点、文化精神和综合实践活动五大类。
二、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为线索,形成各学科群的主题活动序列
(一)聚光找焦点:确立跨学科任务主题或情境
艺术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科间的联系,突出课程综合,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及其他相关文化的关联,汲取丰富的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针对跨学科主题活动体系设计,研究梳理了八个领域、十多个活动主题。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展开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丰富的学习情境。根据不同学科知识的特点、核心素养重新梳理组织教学内容、确定培养目标,在主题的引领下,结合家校社政共育背景,进行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
基于艺术课程标准以及核心素養的内涵,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下,运用多学科知识为学生音乐实践活动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为不同智能的学生提供智能强项的学习任务,为学生音乐的感受体会与表现奠定基础,在完成跨学科主题活动时,让学生能感受到不同学科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
(二)集结找关联:制定跨学科主题活动目标
在小学音乐课程跨学科主题活动中,强化教材与生活、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结合,量化创新机制,实现书面与实践融合,多方面多种感官调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共同梳理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以核心素养作为主线,对教学内容重新梳理,以大单元的理念为指导,进行跨学科主题的设计。
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跨学科学习,学校做好知识储备,协调多方面力量,充分做好协同育人的主导作用。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情况,用好社会、政策育人资源,统筹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效丰富学校课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融通再运用: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内容
小学音乐课程跨学科主题活动的综合实施,变教师制作材料为学生主动探索,变相关学科辅助为学科教学实践,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创造,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叙童事童诗,话童真童趣”人文主题情境的下,基于跨学科活动主题,梳理主题与内容上,根据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在音乐、美术、语文、信息科技等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知识中建立横向联系;根据不同主题情境选取合适的乐曲、语文中运用文字描绘情境、通过信息科技中获取信息方法、利用美术中对于作品形式的表达方式等,设计知识融通的活动内容——精美的成长纪念册,鼓励学生用音响和语言文字表达、信息技术等方式相结合来呈现活动内容。
第一,整理关于校内外生活等方面的声像记录。给自己声像起名,制定纪念册的目录。讨论纪念册设计的方案,用电子结构图、思维导图等方式呈现。
第二,向同伴交流童年生活,向长辈了解过去的童年记忆,感受时代变迁,祖国的发展,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聘请革命前辈们走进校园,讲述他们自己的童年生活。在聆听后创编歌词,用文字记录童年生活的美好,提高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创编歌词既要关注语言的合辙押韵,又要符合歌曲演唱的节奏;既注重统一要求,又注重创意表达,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从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构建起与选取的图片、音像资料等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适切的音乐作品作为成长纪念册编配音乐。
第四,分组制作,技术支持与能力互补。学生在制作作品之前,走进社区参观不同年代的童年生活,和长辈、家长了解童年生活,从多方面了解童年,丰富作品的制作素材。随后进行分组,目的在于能够建立互助机制,一个小组内,由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解答同伴在制作电子纪念册中的问题,由语文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润色文字。
第五,指导与评价。音乐教师从选取背景音乐是否合适指导评价;美术教师从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做指导评价;语文教师从文字表达、解说与朗诵等方面指导评价;信息科技教师从作品中加入的音乐、文字、动画、超链接等内容作出指导评价,从而形成完整的活动内容。
第六,进行展示。展示纪念册,讲述照片、音乐里的童年故事,表达童真童趣。语文要素、艺术要素、技术要素都得到评价。根据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童年故事。
(三)设计家校社政四方在跨学科主题活动中的具体职责
依据课标、核心素养和大单元设计的理念,结合家校政社四位一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小学音乐课程跨学科主题活动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探究思路。将各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校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力量。过程中,家长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家长的责任。在活动中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溺爱型、粗暴型、放任型等不科学的教育方式转变为民主型、宽容型、平等型等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学校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家校合作方法。走进社区的过程中,学生的责任心、爱心被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和改进,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政府部门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强化企业和社区资源的支撑和保障,做出正面积极的引导和宣传,为协同育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总之,小学音乐课程跨学科主题活动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手段,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化,既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又要符合协同育人的价值取向,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重组构建后综合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标:本论文系2022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音乐课程跨学科主题活动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HE220023)的研究成果。
(李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