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鲨鱼
電影《冲浪企鹅》中,有一只名叫“科迪”的小企鹅。它是一个冲浪高手,一次又一次站上冲浪板,如同第一次离开父母羽翼下海捕食那般勇敢、自由。
而科迪的原型,就是跳岩企鹅。
企鹅被誉为“海洋之舟”,是一种古老的游禽。它们拥有船桨般的两只短翼,可以在水底“飞行”。羽毛呈重叠、密接的鳞片状,能抵御狂风暴雪,也能阻止海水的浸透,扛得住零下近百摄氏度的气温。
从远古时期到现在,从白雪皑皑的南极陆地再到海底游行,企鹅在海洋环境中进化,不断适应反复变化的气候。随着冰原扩大,环境改变,它们逐渐踏上了迁徙之路,种群间也隔离开来,我们才得以见到多种多样的企鹅物种。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企鹅种类有18种。
在南极洲冰原北部,有一座蛮荒小岛,岛上寒风刺骨,天气变幻无常,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在岛屿一侧约30米高的悬崖上,栖息着一群来去自如的可爱动物,它们的别名叫做“南跳岩企鹅”,是企鹅中的一种。
在生物分类学者的研究当中,跳岩企鹅还有另外两个系群:东跳岩企鹅与北跳岩企鹅。它们一直试图独立成新的物种,但大多数时候,仍然被归为南跳岩企鹅下的两个亚种,三者统称为“跳岩企鹅”。
跳岩企鹅虽体型小巧,却是最具攻击性的企鹅之一,因为喜欢在岩石间跳跃而得名。它们大多分布在亚南极区、南美洲的南端地区以及非洲,总数大约在750万只,仅马尔维纳斯群岛就占了约1/3。
跳岩企鹅最引人注意的是奇特的外形:犀利的红色眼睛上方,长着一簇长长的酷似“鸡冠”的黄色羽毛,即使是在堪称“杀马特大家族”的冠企鹅属中都独树一帜。特殊的长相让它们获得了一个形象的正式名称——凤头黄眉企鹅。与狂放不羁的造型对应的,是它们暴躁凶悍的性格。跳岩企鹅生气时,黄色羽毛会竖起来,用怒发冲冠来形容再恰当不过。每当发现有其他生物企图靠近自己时,它们会立刻用锋利的喙展开攻击。
跳岩企鹅和普通企鹅一样,具有很强的团体意识,它们会结伴到海中觅食,然后再一起回到岛上。然而一位德国南极研究基金会的学者曾说:“这些企鹅的种类并无特殊联系,它们只是碰巧在同一时间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值得一提的是,跳岩企鹅虽然喜欢团体活动,却有着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它们通过叫声和回应的声音,以及视觉上的提示,找到伴侣。
不同于普通企鹅摇摇摆摆的走路方式,跳岩企鹅有一双强有力的粉红色的脚,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采用跳跃的方式前行,从远处看,就像一群穿着燕尾服的小松鼠蹦蹦跳跳向你奔来。也正是这种行走方式,帮助它们越过小丘,跨过坑穴,成为企鹅中当之无愧的攀岩能手。
跳岩企鹅每年都需要在汹涌的海水中穿行,跳上海岸边的岩石,回到出生的小岛上,抵达产卵地。在攀岩过程中,厚厚的脂肪和紧密的皮毛成了它们天然的防护垫,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从崎岖的岩石上掉下而受伤。
每年10月,跳岩企鹅到达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进行繁殖,在11月中旬产下卵,夫妻轮流孵化。
为了养育后代,跳岩企鹅夫妻中的一方需前往大海觅食,另一方则留在栖息地孵化、保护雏鸟。这段时间里,留在悬崖上的企鹅即使再饥饿也不会离开雏鸟,时刻为保护家庭做好搏斗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跳岩企鹅一年只产两枚卵,通常一大一小,小一点的卵存活率不高,易被捕食的贼鸥抢走。面对贼鸥的突然袭击,企鹅们会立刻将卵藏进双腿和腹部下方之间的育儿袋,进入警戒状态,用坚硬的喙击退贼鸥。
马尔维纳斯群岛周围的水域是世界上风暴最频繁的地区,这里也是跳岩企鹅狩猎的最佳起点。巨大的风暴从海洋表面呼啸而过,形成高大的水墙,海浪汹涌穿越数千公里,在击向峭壁的那一瞬间碎裂。跳岩企鹅乘着浪花进入海里,在暴风频发的海面觅食,捕捞沙丁鱼与磷虾,经过数周不间断的捕食后,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回家路。
然而,回家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原本方便企鹅们觅食的海浪在返途时变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跳岩企鹅的巢穴通常设在百米高的悬崖上,因为那里可以免受海浪的冲击。大自然在峭壁上雕刻出天然的阶梯,却又异常陡峭,铺满苔藓。巨浪回卷,岩石湿滑,刚登上峭壁的跳岩企鹅很容易又被浪带回大海。它们肥胖富有弹性的身体,虽然可以减缓因坠落产生的冲击力,同时又会使它们失去平衡。然而它们一次次地迎浪而上,在海浪拍击峭壁的瞬间探出脑袋,扑扇着短肢,“飞”出海面,攀上岩石。
上岸的时机和运气缺一不可,太早行动会撞上岩石,太晚行动会被卷回海里。外出捕食的跳岩企鹅就像电影中一次次踏上冲浪板的科迪,一遍遍乘着快浪上岸,不知疲倦地从急流勇进的海水中挣脱,从一块岩石跳到另一块岩石上,直到抵达栖息地。或许,最初给它们起名为跳岩企鹅的人,见证过这样一路登上悬崖的艰险。
在雛鸟还未长大前,跳岩企鹅的双亲要一直这样轮流外出觅食,带着未消化完、圆鼓鼓的肚子往返于大海和悬崖顶之间。喂食时,饥肠辘辘的雏鸟会快速啄击成鸟的嘴喙和面部。成鸟张开嘴,呕出粉红色的流体,将刚刚吃下去的半消化的食物,混合着消化液喂给幼崽。我们甚至还能看见跳岩企鹅“呕吐物”里鱼虾的轮廓。
等这些雏鸟稍长大些,无法再蜷缩在父母怀里,也就意味着它们需要更多的食物。此时,企鹅父母不得不同时跳岩出海觅食,雏鸟们也开始离巢而去,与其他未成年的小企鹅待在一起,一大群集合起来,由少量成年企鹅轮流保护。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企鹅幼儿园”。等到雏鸟身上的绒毛大面积脱落,它们就可以独自跳下悬崖觅食了。
跳岩企鹅普遍生活在偏远的地方,很难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但在历史上,北跳岩企鹅有过一段血腥的往事。
有记载称,跳岩企鹅中大约有80%分布在南大西洋火山群岛中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主岛和戈夫岛。这里最初有数以百万计的跳岩企鹅,然而早期殖民者和海豹猎手对它们可谓“鹅尽其用”,从它们的窝里“偷”蛋,用它们的肉做诱饵捉龙虾,将脂肪拿来炼油,拔掉绒毛填充枕头,甚至连它们头上的羽冠也不放过,用以装饰当地特产的桌布……仅1920年,特里斯坦·达库尼亚主岛一地就有超过2.5万枚企鹅蛋被人从窝里拿走,直接导致了跳岩企鹅的数量在短时间内锐减。如今,特里斯坦只有200多名居民,他们依旧会在群岛中的南丁格尔岛等地拿取企鹅蛋,但立下规矩,每次只取一颗,大多数情况下是较小的那一颗。
2011年3月,远居孤岛的跳岩企鹅再次陷入了一场因人类活动意外导致的危机。
从巴西开往新加坡的一艘货船在南丁格尔岛触礁,大约1500吨燃油泄漏进入海水,形成长达八英里的油膜。多达2万只海鸟受到影响,附近岛屿也被此次生态大灾难波及。曾有摄影师拍摄当时的事故现场——数百只企鹅沾满油污的画面触目惊心。当地环保局紧急派遣营救人员前往营救企鹅,将它们转移至其他岛屿接受治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官员特雷弗格拉斯在一项声明中说:“南丁格尔岛的事故现场非常恐怖”。
燃油比原油蒸发的速度快,但如果渗入进鸟儿的皮肤,就会损害内脏。3月,原本是跳岩企鹅们结束繁殖周期和换羽毛过程后,准备游向大海深处觅食的时间。但附在企鹅身上的油渍就像紧身潜水衣上的破洞,让原本互相紧扣在一起的羽毛变得疏散,冰冷的海水轻而易举就能穿透羽毛沾到皮肤上,使得企鹅的体温更容易降低。于是满身油渍的企鹅只能尽力逃上岸,失去了觅食的能力。
在这一次漏油事故中,受到污染的跳岩企鹅总数一直未能查明。之后,当地岛民又自发开船航行30多公里,设法拯救了大约4000只北跳岩企鹅,这些“幸存者”被当地人放置在游泳池里悉心照料,但最后仅有10%存活并被放归野外。
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三十年间,跳岩企鹅的数量迅速大幅下降,现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编辑 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