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和合承德”的乐章

2023-09-25 06:38张东伟
乡音 2023年9期
关键词:避暑山庄承德乾隆

■ 张东伟

20 世纪80 年初,我从一所大学历史系毕业,来到刚刚获批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承德。初到承德,就迫不及待地利用两天时间游览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特别是避暑山庄第一景丽正门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这是乾隆皇帝在《易经》中选出“丽正”两个字命名的,用以表达“化成天下”之意。乾隆还御笔亲题“丽正门”3 个大字,丽正门中央的石匾,用满、汉、蒙、藏、维5 个民族的文字镌刻。乾隆还专门赋诗,更是表达出愿与边境各民族和睦共处,希望国家恒久和平统一之愿。

在一定意义上讲,承德避暑山庄是因“和”而修,外庙是因“和”而建,承德是因“和”而兴。历史上的承德,见证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留下了“和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民族团结佳话,凝炼出各民族交流交融的和合文化内涵。

康熙三十年(1691 年),当时的古北口总兵蔡元上疏“请行修筑”古北口一带倾塌的长城城墙。康熙皇帝为此发下一道不修长城的谕旨:“蔡元所奏,未谙事宜。帝王治天下,自有本源,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康熙经过多少年的征战,却蓦然悟道,修睦人心,众志成城才是最坚固的长城,从此决定不再劳民伤财修筑长城,为建立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打下了思想基础。

1703 年,开始修建避暑山庄,历时89 年最终建成。当年康熙皇帝曾作《避暑山庄记》,时隔70多年后乾隆皇帝又作《避暑山庄后序》,刻于避暑山庄内皇家寺庙永佑寺里面的石碑,一脉相承,道出了在承德营建避暑山庄的目的,就是为了团结和睦善待少数民族首领。避暑山庄不仅是皇帝避暑消夏、处理政务的场所,而且主题鲜明、立意高远,也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治世思想。山庄内有康熙36景、乾隆36 景,合为72 景,所追求的是“移天缩地于君怀”的建筑园林意境,使整个苑景区形成东南湖区、东北平原、西北山区的布局。

避暑山庄内的北部建筑仿照塞北蒙古风光而建大帷幄和蒙古包;在湖区则仿江南水乡,有仿镇江的金山而造金山寺,仿宁波天一阁藏书楼而建的文津阁,仿苏州沧浪亭而建的沧浪屿、仿狮子林而建的文园狮子林、仿嘉兴烟雨楼而建的烟雨楼,仿杭州苏堤而建芝径云堤;在平原区仿照南京报恩寺、杭州六合塔修建永佑寺;在山区“因高借远、岱岳秦松、峨眉雪岭、昆仑郎峰”一并纳入园中,使避暑山庄就好像一幅中国版图的缩影。

避暑山庄的建筑理念更是和合文化的集中体现,正如康熙皇帝所言:“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依松为斋,则窍崖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皆非人力之所能,借芳甸而为助;无刻桷丹楹之费,喜泉林抱素之怀。”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避暑山庄建筑艺术上的天、地、人和谐共融的哲学思想。清帝每年都用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从康熙到乾隆前后67年时间,先后有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等12座寺庙在避暑山庄周围拔地而起,形成规模最大的皇家寺庙群。无论从整体布局,还是丰富的内涵,都是康乾盛世广阔历史背景的映衬,外八庙的每一座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也都是实现和合、争取和合的历史见证。外八庙每座庙宇的兴建,都是有它的政治背景,代表一个政治产物的,它分别记载了清朝不同历史阶段的宗教活动和笼络诸藩的历史事件。

比如“溥仁寺”是为祝康熙60大寿而建,御题“溥仁”,是表明天下都能得到皇帝的仁爱;“普宁寺”是为了庆祝平定达瓦齐叛乱,意为天下从此安宁;“安远庙”仿照伊犁河的固尔扎庙修建,是为了安抚从伊犁迁居热河的难民,使其有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普乐寺”是向前来朝见皇上的少数民族首领提供瞻仰盛世的普天同乐的机会;仿照西藏布达拉宫修建的“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占地22万平方米,它是为了在乾隆60 大寿、他母亲80 大寿时举行盛大庆祝活动,为接待少数民族领袖,以表示敬重信仰和显示国威而建的。还有为六世班禅来承向乾隆祝贺70大寿所建的班禅行宫“须弥福寿之庙”。此外还有一座仿五台山的殊像寺而建的殊像寺,仿浙江海宁安国寺而建的罗汉堂。承德的寺庙群,是全国寺庙的一个缩影,这些寺庙在我国的历史上,对巩固边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康乾盛世团结各少数民族,巩固边疆的一个例证,是我国多民族大统一的象征。

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游牧于伏尔加河下游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土尔扈特蒙古部落,在首领渥巴锡等人率领下,举行反抗沙俄压迫的武装起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世代向往的祖国。这年九月,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召见了渥巴锡,以蒙古语交谈,了解部落历史和回归经过,盛宴款待,并请他一起在木兰围场行猎。此时,普陀宗乘之庙刚刚落成,渥巴锡等随同参加盛大法会。乾隆帝特意撰文,在庙内竖立起《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这两块巨型石碑,诗赞土尔扈特部“终焉怀故土,遂尔弃殊伦”的爱国正气。

承德一直致力于深度挖掘民族团结的历史文化,弘扬和合承德主旋律,创作出了一系列文艺精品,话剧《班禅东行》、评剧《达瓦丹珠》、长篇英雄史诗《天涯风雪》等,在全国都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多次荣获全国、省文艺大奖。

2010 年以来,承德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新目标,经过向全社会征集,并经专家学者审议,明确了建设“避暑山庄和合承德”的城市文化品牌。“和合”理念秉承了承德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意义深远。“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和合 ”的“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传统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体现,同时也强调城市、自然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避暑山庄和合承德”现已成为承德市的城市形象宣传用语。2020 年,承德市政协专门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编著了《和合承德》一书。

近年,承德博物馆精心举办了“和合承德”清盛世民族团结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共展出文物400 多件,重点表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生在承德的重大政治历史事件,讲述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清朝发展形成的历史进程。一时间参观者络绎不绝,好评如潮,被评为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如今的承德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47%,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承德正积极构建和完善承德历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体系,将其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体系。不断加强和扩大社会宣传,讲好承德民族团结融合的故事,创作了一批主题文艺节目,以鲜活的人物和事迹再现民族团结的历史镜头,更加提升了承德民族工作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基础。

承德,历史上曾经是和合凝聚的丰碑,未来也必将是和合共兴的典范!

猜你喜欢
避暑山庄承德乾隆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北京 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乾隆:来尬诗吗
康乾盛景避暑山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