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慧 段美雯 杨 洁 陈 乐 毕清泉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自我感知于20 世纪30 年代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ead[1]提出,后人将自我感知概念扩展到老化上,自我感知老化是指“个体处于生理、心理及社会老化威胁下所产生的主观感知与情绪反应[2],具有可调节性、可干预性的特点[3],是衡量老年人是否迈入成功老龄化的重要指标[4],其主观认知与情绪反应可直接对生理、心理和健康行为产生影响[5]。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老年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系统梳理有关自我感知老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5 年学者们对于自我感知老化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也更加深入,相关主题的文献也逐渐增多。但大多研究以文献资料归纳为基础,缺乏对研究成果的可视化分析,较难直观地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故本研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自我感知老化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况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选取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限定在2017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以“Self-perception of aging”为主题检索词。纳入标准:与主题相关的论著或综述,语言类型为英语;排除标准:学位论文、会议摘要、在线发表等。
以纯文本的形式导出来源于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的文献信息,命名为“download_x-x.txt”的格式,并将所有数据记录下载并保存于提前建好的文件夹中。利用Cite Space 6.1.R3 软件对文献进行查重,将时间区间设置为“2017—2021 年”,时间分区选择“1”;选择标准为“TOP N”,N=50。网络剪裁选择“Pruning sliced networks”,其余参数设为默认值。依次选择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和参考文献作为节点类型,以可视化图谱直观呈现分析结果。聚类后可视化分析图谱中出现Q 值和S 值,代表聚类效果的好坏,一般认为Q>0.3 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S>0.5 聚类就是合理的[6]。
最终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45 篇,自我感知老化领域年均发文量>100 篇,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每项平均引用次数为8.81,H 指数为34。
图1 自我感知老化研究文献发文量及被引频次年份分布
以国家为节点类型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得到82个节点,328 条线,见图2。其中美国的发文量和中心性均排名第一,由此看出美国在该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
图2 国家合作网络图谱
以机构为节点类型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得到212个节点,246 条线。发文量排名前5 的机构分别为多伦多大学(22 篇)、迪肯大学(19 篇)、坎皮纳斯州立大学(14 篇)、圣保罗大学和巴伊兰大学(12 篇),其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见图3。
图3 发文数量前十的研究机构
以作者为节点类型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得到213个节点,343 条线。作者Barnett 发文量最多,由图谱可以看出国外作者的合作较紧密,各团队内部存在较密切的合作关系,见表1、图4。
表1 发文量及被引频次排名前5 的作者
图4 自我感知老化国外作者合作共现图谱
以共被引作者为节点类型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得到386 个节点,642 条线,见表1。排名前3 的被引频次均在100 以上。
2.5.1 关键词共现分析 以关键词为节点类型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得到315 个节点,1 927 条线,见图5。将与检索策略相关的主题词“Self-perception”剔除后,频次和中心性排名前5 的关键词,见表2。
表2 2017—2021 年自我感知老化排名前3 的高频关键词
表3 2017—2021 年自我感知老化排名前3 的高中心性关键词
图5 关键词共现图谱
2.5.2 关键词聚类分析 以关键词为节点类型,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进行K 聚类分析,见图6。本研究可视化结果中Q=0.63,S=0.838,提示聚类结构显著、聚类效果可靠。
图6 关键词聚类图谱
2.5.3 关键词突显分析 运用CiteSpace 对自我感知老化的关键词进行突显分析,见图7,共检测出前10 个突现关键词。时间线图聚类主要包括#0 身体活动、#1主观年龄、#2 自我感知及#3 心理健康等,见图8。两者共同展示了自我感知老化领域的热点迁移及研究前沿的发展趋势。
图7 关键词突显图谱
图8 关键词时间线图
以参考文献为节点类型行突显分析,可在短时间内了解该领域参考文献的突现程度及开始和结束突现的时间。文献被引频次突显强度最高的作者为Brothers A,突显强度为4.01。突显的高频引文见图9。
在该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中,整体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呈上升趋势,提示该领域受到学者们的不断关注。该变化趋势可能与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增多有关。
从发文国家分布来看,近5 年美国发文量和中心性均排名第一,提示美国在该领域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这可能与美国研究起步早、信息交流渠道多,科研水平高有关。从发文机构来看,研究机构主要为各大高校,大多数研究机构之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机构之间关系网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了自我感知老化的不断发展。
从发文作者来看,作者Barnett 发文量最多,近来主要是系统地审查、分析和总结未成年和青壮年实际运动能力和感知运动能力之间关系的科学证据及探索预先确定的潜在调节因素在该关系中的作用[7]。共被引作者Levy 等[8]近年来主要基于媒体年龄刻板印象对机体心理的影响去探究预防心理问题的新靶点。
共被引文献代表该领域的知识基础[9]。从被引文献来看,Brothers 等[10]发表了改善对衰老负面看法和控制感的Aging Plus 干预计划,突显强度最高;Hayes等[11]提出心理学统计的中介或调节方法,被逐渐应用于该研究领域[12-13],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而Levy等[14]介绍了消极年龄刻板印象具有弹性,其稳健性表现在他们抵抗和产生变化的能力上。meta 分析发现,人口挑战在塑造现代人对老年人态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自2019 年出现突显至今,预计未来仍是研究热点[15]。
由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知识图谱可知,自我感知老化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与多种变量的关系研究。自我感知老化和生理及精神健康相互影响[16],且与不同生殖衰老阶段的生活质量和个人寿命存在关联[17-18]。②研究人群。自我感知老化的研究对象已从老年逐步向不同群体延伸。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和年长学生研究发现,父母对他们身体的评价对其身体自我认知有着持续和显著的影响[19],中老年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衰老过程是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因为衰老过程调节健康行为和寻求帮助[20]。③文献加工类研究。不同学者通过系统回顾发现,更积极的SPA 始终与更健康的结果相关[21-22],而Mitina 等[18]回顾了心理年龄与生物年龄的生物标志物最新进展,提供了衰老心理学的简要概述。
了解一个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有利于后续更好地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根据突现关键词及时间线图总结出自我感知老化的研究趋势如下:①2017—2018年,自我感知老化的研究主要是以纵向研究和文献加工类研究为主,同时提示该阶段关注不同人群对老化的看法,突现强度最高。②2019—2021 年,该时间段主要关注自我感知老化的影响及干预方案方面。自我感知老化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因素[23],对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24],也可通过直接/间接途径影响健康行为[25];同时学者们也逐步探索改善老化态度的干预计划,如:Beyer 等[3]开展自我认知的运动计划改善了老年人的消极自我感知并具有较好的身体表现;亦有研究者采用内隐干预[26]、志愿服务干预[27]等;因此,必须着力探索自我感知老化影响身心健康的机制,同时结合科学理论来探讨老化感知变化的前因与后果并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自我感知老化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呈现了该领域的热点及前沿趋势,一定程度上促进自我感知老化相关研究的发展。但本研究局限于单一数据库和近5 年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面展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扩大数据库和延长时间跨度行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