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文 邱小玲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280
下颌第一前磨牙是前磨牙中最早萌出且体积最小的牙,由于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冠面与根管形态复杂,存在多种变异,容易出现牙髓、根尖疾病[1]。有学者认为,下颌第一前磨牙解剖学结构特殊,可能是最难实施根管治疗的牙齿之一,临床也有部分案例证实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困难[2]。因此,要想保证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成功率,必须对其解剖学结构有充分的了解[3-5]。锥形线束CT(cone beam CT,CBCT)是锥形线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设备,CBCT 的投影数据是二维的,重建后可以直接得到三维图像,能够更精准地显现出下颌第一前磨牙解剖学结构。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CBCT 影像学参数探究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特点。
回顾性分析2021 年6 月至2022 年1 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CBCT 检查的376 例患者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临床资料,其中男、女各188 例;年龄16~25 岁者126 例,>25~35 岁者90 例,>35~45 岁者73 例,>45~55 岁者51 例,>55 岁者36 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6 周岁;②存在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③完成CBCT 检查;④下颌第一前磨牙未行根管治疗,牙根发育完全;⑤CBCT 检查结果清晰,不存在因运动或金属导致的伪影。排除标准:①合并下颌第一前磨牙牙体龋源性病变;②合并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存在钙化、根尖周病、牙缺损、牙槽骨病变等;③存在牙根切除手术史;④下颌第一前磨牙进行了相应桩冠修复;⑤合并口腔恶性肿瘤;⑥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清晰观察根管形态。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KY-2022-010-66)。
采用NewTom Giano CBCT 设备(QR srl,Botticino,Italy)扫描左、右下颌第一前磨牙,参数设置为电压110 kV;电流:6.6 mA;分辨率:125 μm×125 μm×125 μm;扫描角度360°,扫描时间为3.6 s。扫描期间需保持眶耳垂直地面,获取0.2 m3立体图像,选取视野为12 mm×8 mm。用自带成像软件NNT 处理图像,处理图像时按照髓底至根尖方向逐层连续观察,结合冠状位、矢状位分析并记录相应数据。选1 位拥有5 年以上临床经验的牙体牙髓医师与1 位拥有5 年以上临床阅片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同时对图像进行评估,两位医师判断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0.839,P<0.05)。
①牙根数:可分为单牙根、双牙根、三牙根,牙根数目对称指受试者左右两侧牙根数目类别一致[6]。②根管分型:参照Vertucci[7]提出的9 种根管形态进行样本分型。见图1。③根管长度:取牙冠至根尖距离最长的冠状面,测量釉牙骨质界高点至根尖距离[8],测量3 次取平均值。见图2。④根管弯曲度:弯曲度为根管口与根管弯曲起始点延长线和根管弯曲起始点与根尖孔的连线所成的锐角,根管弯曲度≤5°为直根,根管弯曲度>5°~10°为一级弯曲,根管弯曲度>10°~25°为二级弯曲,根管弯曲度>25°为三级弯曲[9]。见图3。⑤颊髓角与颊侧釉牙骨质界连线和颊舌侧釉牙骨质界连线的交角(the line of buccal pulp angle and buccal enamelo-cemental junction and the buccal-lingual enamelo-cemental junction,BB-BL)。选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将轴位图像调节至可观测到颊髓点,连接颊髓角颊侧釉牙骨质界间连线,测直线、垂线交角[10]。见图4。⑥根面沟位置与外形。根面沟位置:将牙根平均分为3 段,记录根面沟起始位置;根面沟外形包括根面沟在根面沟位于牙根近中面、远中面、牙根舌侧及根面沟与根尖分叉并存。见图5。
图1 根管分型
图2 根管长度测量
图3 根管弯曲度测量
图4 BB-BL 测量
图5 根面沟位置及外形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为基准,376 例患者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长度为(15.19±1.55)mm;BB-BL 为(38.10±6.14)°,其中单牙根、Ⅰ型根管、牙根二级弯曲、无根面沟者占比较高。见表1。99 例患者存在根面沟,其中根面沟起始位置为根尖1/3 段者61例(61.6%),根中1/3 段者38 例(38.4%);根面沟位于牙根近中面者62 例(62.6),牙根远中面者4 例(4.0%),牙根舌侧者10 例(10.1%),根面沟与根尖分叉并存者23 例(23.2%)。
表1 376 例患者牙根及根管形态总体情况
不同性别患者根管分型、牙根长度、BB-B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根面沟的不同性别患者根面沟外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不同性别患者下颌第一前磨牙CBCT 影像指标比较
表3 不同性别的存在根面沟的患者下颌第一前磨牙根面沟影像指标比较
不同年龄段患者BB-B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5。
表4 不同年龄段患者下颌第一前磨牙CBCT 影像指标比较
表5 不同年龄的存在根面沟的患者下颌第一前磨牙根面沟影像指标比较
男、女性患者年龄与其BB-BL 均呈负相关(r=-0.619、-0.555,P<0.001)。见图6。
图6 患者性别、年龄与下颌第一前磨牙BB-BL 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两侧下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对称率及根管对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单牙根患者(以右侧为准)两侧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对称率为81.2%(280/345),双牙根患者为58.1%(18/31),单牙根患者两侧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对称率高于双牙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8,P=0.002)。
表6 不同特征患者牙根对称性和根管对称性比较
根管治疗是临床常用牙髓坏死、牙根感染干预的首选方案,可与拔牙术互补,缓解患者痛苦[11]。根管治疗的成功与牙齿解剖学结构有紧密联系,对医务人员而言,熟练掌握牙齿根管解剖系统基础知识是保证根管治疗取得效果的基础[12]。CBCT 扫描是获取牙齿解剖学结构的方法之一,其具有放射能量低、精度高、消除结构叠加的优势,在临床牙髓疾病治疗中应用较广[13-17]。
对下颌第一前磨牙而言,由于其具有较为复杂的解剖学结构,在根管治疗时失败率较高[18]。陈思宇等[19]发现,川渝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以Ⅰ型(54.48%)根管为主。张亚南等[20]发现,下颌第一前磨牙以Ⅰ型根管最为常见(86.9%),且根面沟发生率为47.5%,好发于近中面,与本研究中Ⅰ型根管最多(61.70%),根面沟发生率为26.33%(99/376),其中根面沟位于牙根近中面占比较高(62.6%)的结果一致。研究报道[21],我国西南地区下颌第一前磨牙多牙根发生率达35.96%,但本研究中多牙根发现率为8.24%(31/376),提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存在地区差异。
此外,本研究显示男性牙根长度更长,BB-BL 更小,这与其他学者[22]探究所得结论有一定差异,该结果提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需考虑性别的影响,对患者进行分类诊疗。在本研究中,男、女患者年龄与其BB-BL 均呈负相关性,提示男女均随增龄性变化根管髓腔缩窄,颊侧髓角降低。这与Petrukhina 等[23]对云南地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解剖的研究结果一致,所有群体磨牙根管结构均具有明显年龄依赖性变化。根管对称性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一根根管的解剖,确定对侧同名牙可能的解剖形态,提高异型根管的检出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本研究发现,不同牙根数患者下颌两侧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对称性不同,单牙根(以右侧为准)患者的根管对称率更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单牙根结构更为简单,在人群中占比更多,出现对称的概率更高。部分学者发现[24-25],如果一颗下颌第一前磨牙有双牙根,在另一侧发现同样情况的概率约为60%。这一发现与本研究结果几乎相同,提示医务人员在临床治疗时,可根据患者单侧牙根情况考虑,提升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CBCT 扫描显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各异,CBCT 有助于牙根形态的检查,能够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