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上说,数字经济的内涵丰富、表述不一,既可以视为典型的“技术驱动型”经济模式,也可以定义为“平台交易化”、“创新导向型”经济模式。但从现实维度观察,数字经济主要依托电商体系推动经济活动,有力消解了传统商业模式的时间、空间、供应链等壁垒,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助力。立足数字经济背景下,各行业都亟需大量具备跨境电商素养的人才,高校应树立“职业能力导向”育人理念,建立“社会需求导向”培育模式,不断促进跨境电商专业教学策略的改进与优化。
《信息化背景下的跨境电商体系研究》(吉林出版集团,2022年8月版)一书由黄晓芯编著,针对跨境电商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商务模式、数字支付、物流发展、信用评价等模块进行了深入剖析,对高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途径创新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对海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用户体验的海南跨境电商平台复购率影响因素研究”(编号:721RC1049)、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跨境电商平台的网页设计课程项目化探索”(编号:Hnky2021-16)等课题项目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
整体而言,该书为高校跨境电商教学实践提供了系统架构。其对“信息化要素”(包括技术、平台、资源等)进行了全面梳理,保障了跨境电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采用扁平化布局结构,为读者展现了跨境电商各模块的运作方式与相互关系,便于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现实中,高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学主要侧重于电商平台如何操作,如“店铺运营”“第三方支付”“物流配送”等,容易忽视跨境电商实务背后的社会人文、结算系统、国际汇率等问题,以该书为高校跨境电商专业教材,可以较好地弥补以上缺陷。同时,该书为读者呈现了跨境电商实务操作要点,如第二章“跨境电商市场经济环境”中,将社会人文环境调查、法律政策环境了解作为操作要点,有助于高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学分清主次、查缺补漏。
同时,该书还为高校跨境电商教学优化提供了参照样例。其通过吸收实践领域素材,结合作者跨境电商工作经验,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跨境电商企业案例,充实了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的实训教学内容。其次,该书案例来源广泛,既包括苏泊尔、海尔等知名企业,也包括国内众多中小型企业出海实例,涵盖服装、玩具、电子产品等行业,参照样例高度契合从业情境,能够呈现多元化问题、提供实效性对策,避免人才培养出现视域狭窄、思维僵化等问题。
此外,該书更是为高校跨境电商教育创新提供了明确方向。作者通过对跨境电商失败案例及历史数据分析,提出了跨境电商交易风险逐年扩大化、类型逐渐多元化的结论,具有一定前瞻性。针对跨境电商交易风险,该书强调尽快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帮助国内同类型、同领域企业规避市场陷阱,而“信用评价教学内容”恰恰是国内高校跨境电商专业所欠缺的。因此,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应在现有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法律、金融、政策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推出“跨境电商安全交易员”岗位,负责交易主体之间的信用评估,通过“提前干预”的方式减少跨境电商业务中的经济损失。
(海南大学 袁 琳 陈碧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