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涛 陆丽萍
摘 要:公共交通建設一直以来都是衡量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之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体系以其高运量、短间距、低消耗等特点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全新方向。以宁波市为例,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前、建设中和建设后三个时间节点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情况来进行分析,剖析这三个时间节点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地区的正负外部效应,并针对负外部效应找出解决途径,从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优化,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更加顺应民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交通需求;外部效应
中图分类号:FTP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6-0042-03
引言
1863年,英国伦敦大都会地铁的正式开通运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世界上诞生的第一条地铁,标志着地铁时代的到来。随着时代更替,城市轨道交通的动力系统从原来的蒸汽机车转变为现在的电力机车,这让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输出变得更加环保。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设还可以更好地打破距离的隔阂,使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速度得到显著提升,并且还会不断扩大一体化范围,促进周边地区人们的交流与贸易。因此,越来越多的地区与城市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放入城市未来发展规划之中。
宁波市是浙江省第二大城市,位于东海沿岸。“港通天下,书藏古今。”这一句话便表现出了宁波市自古以来的重要交通战略地位。自1984年宁波市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以来,便一直积极响应国家推行的各项政策。宁波市第一条地铁线路于2014年5月30日开通试运营,这标志着宁波市成为继深圳市和苏州市后第三个拥有独立地铁系统的非省会城市。2021年10月14日,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交通层面,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方式,积极鼓励引导绿色出行。宁波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体系,由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生产,而车辆牵引系统则由株洲南车时代电气生产,相比传统以燃油为动力的公共交通体系,宁波市轨道交通的电力牵引系统更为绿色环保,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宁波市轨道交通对周边地区产生的正外部效应
(一)建设前引导房地产价格以及商业圈规划
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规划是在2018年11月发布的《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调整)规划选址》中公示的[1]。在2019年又对这份文件的内容进行了增补,拟定建设5个车站以及1个停车场,5个车站分别是骆驼(北)站、镇海大道站、永茂路站、梅堰站以及兴海南路站。
1.房地产价格提升
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规划线路附近的房地产价格提升明显,特别是站点附近。镇海大道站拟定建于慈海南路与镇海大道交汇口,其周边主要为居民住宅区。其中,绿城桂花园小区正好处于镇海大道站附近,它是整个骆驼镇上房价最高的小区。2020年3月,它的平均房价已经达到了20 083元/m2;近两年最高房价更是达到了26 888元/ m2。尽管受疫情影响宁波市房价有所下跌,但是绿城桂花园的房价却居高不下。相比于镇海大道站,骆驼(北)站周围的地理位置更加优越,它位于慈海南路与汶骆路交汇口,周围拥有较为完善的生活设施,同时也是人们往返于镇海区、江北区以及慈溪市之间的枢纽路口。在这个站点附近,盛世华庭小区由于受到3号线二期规划的影响,房价从2020年3月的18 106元/ m2上升至现在的22 741元/ m2,整个骆驼镇的平均房价在这两年间上涨了3 390元/ m2。
2.为商业圈形成提供了有利契机
骆驼(北)站周围的商业圈主要由四个商业公园组成,这四个商业公园分别位于十字路口的四个角落。虽然这四个商业公园建成时间较早,但是其后期改建离不开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规划的影响。其中,位于东南侧的商业区域原是当地最大的百货综合市场,由于建成时间久远,内部的建筑结构已经不适应镇海新区的发展现状,且安全问题严重。但3号线二期规划的公布为该百货综合市场的革新带来了契机,目前该地区已经全面改革,与另外三个商业公园一起构成一个全新的商业圈,推动了城市结构的优化转型。
(二)建设时同步翻新城市老旧设施
轨道交通在建设时,能给周边地区带来一些正面的外部效应。宁波市轨道交通部分线路建设在老城区,部分老城区地下设施线路由于铺设时间较为久远,所以存在许多问题,要想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检修,非常不经济。因此,宁波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应该在地底施工的同时,维修或者更换这些管线,同步翻新城市老旧设施。
(三)建设后提高周边地区综合生活质量
宁波市轨道交通在建设完成后给周边地区带来了较多有利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周边地区人民的综合生活质量。
1.促进交通通达性
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周边地区最具根本性的好处是交通通达性的提升。截至2022年2月,宁波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经开通了5条,全网共设车站125(含重复)座。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主要呈东西走向,依次连接了海曙西片区、海曙老城、三江口、鄞州区及东部新城。2号线呈西南至东北走向,连接了海曙区、江北区、镇海区三个行政区,同时也串联了宁波市火车南站和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这两个交通枢纽,缩短了火车站与机场之间的距离。3号线主要呈南北走向,连接了江北区、鄞州区、奉化区,将宁波市多个繁华商圈串联在一起,还打通了多个宁波城市地标。4号线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途经江北区、海曙区、鄞州区,将东钱湖景区纳入线网范围。5号线将海曙区、鄞州区、江北区、镇海区连接在一起,与2号线共同构成了一个交通圈。同时,宁波市城区至余姚市的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缩短了城区与边缘卫星县级市的往来时间,人们可以在一天内不依靠私家车往来于两地之间,打开了双城生活的渠道,为许多异地工作却想回家休息的上班族提供了便捷。
2.缓减环境压力
从自然环境来看,宁波市轨道交通作为以电力为运输能源的新型交通工具,比传统的以汽油或柴油为动力的汽车要低碳环保许多,高运量、远距离、低间隔的特点让站点周边地区人们的日常基本出行需求得到满足。随着站点周边私家车出行数量的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减少,长此以往,能够使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得到提升。从交通环境来看,宁波市轨道交通的建成运营在一定程度上为路面交通分担了压力,可以承担大量的交通出行,高效地分流出行人群。如果把公共交通网络比作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那么轨道交通在公共网络中的作用就类似于大动脉,承担了大量的运输压力[2]。从数据来看,轨道交通开通后,轨道交通出行人数加上其他公交模式出行人数的总和比以往没有轨道交通时提高了25%左右。轨道交通的开通不但为城市分流了公共交通压力,还使得更多的人将公共交通出行模式作为了出行的第一选择[3]。
3.带动旅游业及商业圈
宁波市的旅游主要有东钱湖的高端商务游、四明山度假休闲游以及宁波城区的文化旅游。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宁波市各个景区之间的路程较远,即使自驾也需要近两个小时才能到达,而乘坐传统公共交通工具则需要花费近4个小时。但是宁波地铁以及宁波市至余慈地区城际铁路的开通,缩短了来往于各个景点之间的时间,为短时间内游览多个景区提供了可能。同时,轨道交通沿线商圈开发相对于其他区域开发有一个天生优势,即大量的人流集散和便利的出行条件为商业发展带来了发展必须的信息流和资金流[4]。宁波市从2017年8月21日开始建设“东鼓道”。该地下商业区全长760米、宽21.3米,穿越地铁1号线东门口站与1、2号线换乘站鼓楼站,共包含地下两层,被列入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商业体合作开发的一个全新探索,更是宁波市“名城名都”建设的生动实践。
二、宁波市轨道交通对周边地区产生的负外部效应
(一)建设前部分虚假信息散布造成房价急剧波动
宁波市轨道交通在建设前的主要负外部效应是部分虚假消息造成周边地区房价抬高。这些虚假消息大多来自周边居民以讹传讹,或是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宣传的“地铁房”噱头,还有一部分来自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变更,由此导致周边地区房价出现急剧波动。
(二)建设时造成地面沉降与交通拥堵
1.地铁建设会造成地面沉降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方式一般以明挖法和盾构法为主。在盾构法中,盾构机是软土隧道施工的主要机械。盾构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一个圆柱体的钢组件沿隧洞轴线边向前推进边对土壤进行挖掘。应用盾构法建造隧道,不可避免地会扰动周边地区的土层,甚至可能会使施工地周围的地表发生移动和变形。当移动和变形超过一定限度时,势必会对周围地面建筑设施、道路和地下管线造成难以预料的危害,尤其是会对浅基础砖木、砖石结构的古建构筑物的安全产生危害[5]。
2.地铁建设引发交通拥堵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初期,地铁建设可能会给周边地区带来严重拥堵现象。特别是对高教园区来说,校园周边区域交通流具有短时集中的特性,就是说会出现类似于早晚高峰的现象,且在时间上与城市通勤交通高峰高度重合,再加上校园位置及周边空间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短时间内出现的大量人流和车流的停靠需求[6]。考虑到经济效益和需求效应,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建设必定会规划在校门口或校园周边商业区等客流量较大的地方,建设过程中一般会采用隔离、封锁线路等方式来阻断现有的交通路径,必然会占据部分交通要道。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周期较长,所以加重了这条道路或者周边道路的通行压力,进一步造成更大区域范围的交通瓶颈效应。
(三)建设后引发传统小商品经济生存危机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形成的商业区并不会让每一位商人都喜笑颜开。随着商业区的形成,首先纷至沓来的是各个大品牌、大公司旗下的知名店铺,他们凭借先进的管理制度和优秀的品牌文化,将老牌店铺们打压得毫无还手之力,给老牌店主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以至于许多商家不得不转让店铺,不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经营方式,也使得各个商业区都变得千篇一律、毫无特色。一些因为老牌店铺慕名而来的游客因为找不到喜欢的老店铺失望而归,甚至使游客们感到麻木,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游客们的游玩体验,大大缩短了商业区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不在轨道交通线路附近的一些商业区而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真正触及到了他们的经济命脉,随着新生商业区的形成,不但分走了大批的客户,还吸引走了许多的优质店铺,长此以往,旧商业区的客流将会逐渐减少,最终可能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三、缓减轨道交通建设负外部效应的对策建议
(一)动态宣传规划信息减少虚假信息
首先,从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方面来看,政府可以在变更原先规划之后,尽早让周边地区居民知晓线路的具体动态,减少房价大幅度变化的时间。其次,加强对市民们的防骗意识和诚信意识教育,从根源上切断谣言产生的可能。最后,还要对部分没有诚信的房地产公司予以整治,防止其再以“地铁房”为噱头虚假炒作。
(二)常态化公交接驳缓减交通拥堵
城市轨道交通的公交接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临时性的公交接驳,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短时间内需要暂停某段线路之间的正常运营服务,而对已经购票的乘客免费采用其他公共交通前行的方式以帮助他们到达目的地的方式。另一种是常态化的公交接驳,是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自身的问题,造成人们无法轻松地通过或者到达某地而采用的免费公交接驳方式。宁波市可以采用常态化的公交接驳方式来缓减交通拥堵,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所涉及的区域较大,如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从开始建设至最终通车花费了6年时间,2号线花费了5年时间,采用临时性的公交接驳方式不仅无法满足周边地区居民的出行需求,还容易打乱城市原有的公交结构。
(三)地面地下双结合实现共同富裕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所带来的新兴商业圈的形成对于传统商户的打击是政府应该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地面地下双结合,是指政府部门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可以将该线路附近的部分商户一起纳入规划之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周边地区的商业圈之中。甚至有的片区原本就有大量的个体商户,他们的存在使得该地已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商业圈,这样还可以减少引入新兴商业圈的资金投入。比较典型的就是宁波市鼓楼商业区的翻新,不仅对鼓楼整体的建筑进行了维护,还出资吸引了更多的商户前来竞标;同时,2号线鼓楼站地下还设立了连接1号线东门口站的地下商业圈——东鼓道,弥补了鼓楼商业圈中现代化商铺不足的短板,使得鼓樓商业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能够照顾到与地面商户协同发展,会更好地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调整)规划选址公示(批前公示)[Z].宁波市规划局.
[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课题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09[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 任柳峰.轨道交通在城市拥堵治理中的优势及政策支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4] 洪梦琦.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对沿线商圈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5.
[5] 傅亦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古建(构)筑影响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4):46-50,70.
[6] 李晓峰.城市建成区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治理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规划建设,2020(6):126-129.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