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理念也有了变化。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思想尚处于启蒙时期,首次接触写话练习时,对看图写话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写话时没有明确的思路。另外,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强,思维也在发展中,因而采用看图写话这种比较直观简明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們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以图促写——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指导现状
1.教师不重视
在教学中,关于看图写话的内容以及指导意义,教师并未太多提及,小学生更是对如何操作知之较少,甚至一无所知。教师只提供一幅图画让学生观察图画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清楚看图写话学习的目标与意义何在,写话时无从下手。另外,教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了解不清晰,因此对于看图写话的指导,不能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本源。
2.学习目标不清晰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以教学任务为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关注较少,在看图写话教学中,更是模糊教学目标,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更没有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率并不高。由于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导,教师找不到教学切入口,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教学计划。
3.看图写话的训练不足
由于看图写话出现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对教学形式理解尚不全面,只片面注重考试内容,导致学生学习僵化。还有些教师十分注重训练的强度,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布置了大量训练内容,对于练习册上的练习题更是毫无章法地训练,没有标明训练重点,更没有围绕中心,没有目的性的练习,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看图写话的作用也难以体现。
4.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在练习看图写话时只会当成课堂作业,而对看图写话真实训练的本质并不清楚,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看图写话中难以有效发挥自身潜能,不利于满足其多元化写作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影响语文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
5.看图写话教学有局限性
在整个小学低段教学中,语文教师开展看图写话专题教学的时间以及机会都较少,不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写作思维,同时在课堂教学时留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比较少,导致学生在看图写话时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只停留在表面,不能从看图写话中获得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另外,看图写话的意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解析图画内容,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写作用语言表述出来。但现阶段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判断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评价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发挥真正实力。此外,教师如果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会打乱教学顺序,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以图促写——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指导策略
1.科学指导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如果要让学生有效描述图画内容,并充分表达图画的内涵,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序看图,注重看图写话前后的连贯性、一致性。然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有一定欠缺,多以片面的方式读取信息,无法有序地将图片信息表达完整,在表达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语言主谓宾不一致、结构混乱等。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看图写话教学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有序看图,培养学生的看图意识和能力。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师可以先科学指导,引导学生从全局分析文中插图,并明确故事发生的各个细节,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一眼就能知道故事发生在河边,并围绕河边展开。接着让学生观察河边有哪些人物,学生在图片中发现有一只小马和一头老牛,然后观察它们正在做什么。学生看到小马准备过河,老牛正对它说着什么。通过阅读课文可知,后续还有一只小松鼠,老牛和松鼠各执己见,因此小马面对过河这件事犹豫不决。随着对图文情节的观察和分析,小马过河的详情呼之欲出。教师有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能够有效提取图片的有关信息,并有序地梳理事件内容,准确推测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教师在指导时可以分为三步进行:先从全局入手,明确图片所要表达的目标;接着从细节入手,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描述,使事件连贯有序;最后在总结完成后补充观察到的细节,从而顺利完成看图写话。
2.以问题引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观察特定事物时,只注重图片的色彩,而且从形式上观察,难以真正捕捉到有效信息。因此,教师在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图片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并在课前设置目标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内心产生疑惑,以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图片内容,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看图写话能力。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随文插图中画着荷花和荷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想其中的意境是什么。接着,教师可以提供荷花和荷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荷花和荷叶,并说说自己看到荷花和荷叶的第一印象,有何体会。低年级学生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问题之下观察图片内容,并思考和分析。有学生这样想象:“这可能是一位诗人对荷花荷叶的喜爱,或者又是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深情眷恋。”也有学生这样猜想:“这或许是诗人在观看此美景后难以忘怀,久久不能离去。”在教师的引导以及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发散了思维,提高了看图写话能力。
3.从生活入手
很多学生在看图写话训练中,没有做题思路,甚至无话可写,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对生活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大脑没有储存资源,社会经验较少,写作素材不足。因此,教师在开展写话训练时,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事,同时,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说说对乌鸦的了解和认识,打破对乌鸦的常规性认识。抛出乌鸦喝水的话题,学生质疑:乌鸦是怎么喝水的?然后通过看图知道乌鸦是借助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然后对乌鸦喝水的图片进行延伸,说说你还有什么办法帮助乌鸦喝到水,进行拓展性写话训练。最后在课下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留意鸟儿在运动时的叫声以及如何觅食,并观察鸟儿的习性,了解更多鸟儿的习性,将看图学文、看图写话和提升语文素养结合起来,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鸟类生物,还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写话练习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例如在有安全保障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夏令营或者郊游,也可以参加博物馆和艺术展,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激发学生的写话灵感,使得学生头脑中拥有更多资源。由此可见,看图写话能力的培养并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课外的大量实践才能促进学生的快速成长,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开阔眼界,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作文水平。
4.说写配合
在书面表达前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开展看图写话训练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看图写话时锻炼说和写能力,让两者相互配合,借以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师先让学生完整观察图的形态,理解图文想要表达的含义。由于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词汇的掌握也较少,难以明确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可以设计逐步深入的问题,同时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用相应的词汇以及句子表达图中的事物或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比如,画中有什么事物?请同学们用连贯的话表达出来,并用优美的句子在纸上展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看图写话的难度,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成就感。
5.多种方式教学
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使课堂学习的内容能更直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可以用多媒体将故事进行有机整合,以潜在提升学生的看图写话水平。可以通过组织小组看图竞赛、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在比赛中看图接力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进而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雪地中的画图以及视频,让学生在课本图片中观察,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画了什么,借此机会发散思维,自行体会这一课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并安排接力游戏:如果是你,你会在雪地里画什么?借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接力多的组获胜。学生能够直观地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喜欢学习。
总之,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在看图写话教学中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针对学生个人情况选择更适合的课后训练方式;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革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制订教学计划。通过看图写话训练,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看图写话能力,发挥看图写话这一教学形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