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美菊 马 萧 李 宁 张 玲▲
1.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陕西西安 710038;2.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 710038
喉癌是常见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一种,手术是当前主要治疗手段,喉部分切除术为其中常用术式,在彻底切除肿瘤病灶的同时,可予以喉生理功能保留[1]。然而,接受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后,喉癌患者术后均存在解剖功能改变、吞咽相关神经与肌肉损伤等问题,可严重降低吞咽功能,引发术后吞咽障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2-3]。因此,临床上不断强调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训练,而以往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实施护理时,多从常规健康宣教、功能训练指导等方面入手,患者训练依从性不够理想。全程跟进式赋能教育通过予以患者全过程的健康宣教,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医学知识、自我照护技能等,引导患者主动采取健康行为[4-5]。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近年来对喉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实施全程跟进式赋能教育,现以我院接收的121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探讨其干预效果。
选取2017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在我院接受喉部分切除术的喉癌患者121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 例)和观察组(61 例)。对照组中男55 例,女5 例;年龄46~68 岁,平均(62.01±4.53)岁;术式:喉垂直部分切除术25 例,喉水平切除术35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 例,高中/中专22 例,大专及以上23 例;月收入<2 000 元15 例,2 000~5 000 元30例,>5 000 元15 例。观察组中男59 例,女2 例;年龄46~69 岁,平均(62.46±4.54)岁;术式:喉垂直部分切除术25 例,喉水平切除术36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 例,高中/中专23 例,大专及以上22例;月收入<2 000 元15 例,2 000~5 000 元31 例,>5 000 元15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在影像学检查下确诊为喉癌,且经病理学诊断证实;②成功接受部分切除术治疗;③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④知情同意本研究,并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②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③长期服用可能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④合并精神疾病;⑤认知、语言交流障碍。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批通过(TDLL1101)。
对照组按喉癌术后常规护理,重点关注患者伤口管理和疼痛护理,向患者介绍术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等知识,发放喉癌术后功能康复训练手册,安抚、鼓励患者,指导其放松,引导其积极配合训练。患者术后7 d,禁止吞咽动作,术后9~10 d,开始实施经口进食训练,随后逐渐开始展开吞咽训练。同时,对患者实施随访至术后3 个月,期间予以动态指导与干预。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跟进式赋能教育:(1)赋能教育小组成立。组建由专科护士(6 名)、专科医生(2 名)、营养师(1 名)、心理师(1 名)共同组成的赋能教育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统一接受赋能教育培训方案,并依据我院实际情况,制订喉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的赋能教育方案。(2)展开全程跟进式赋能教育。①术前1 d。赋能教育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访视,实施一对一访谈,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入疾病知识,并鼓励患者表达、宣泄情感,肯定患者消极情绪,并予以安抚,与患者共同设立术后康复目标,并制订术后吞咽功能训练计划。②术后1 d 至出院前。每日评估了解患者伤口疼痛、焦虑情绪等情况,对其焦虑、烦躁等情绪表示理解,耐心介绍术后疼痛、吞咽障碍及其他不适感产生的原因,讲解咳嗽、套管护理方法,并予以示范,引导患者正确面对术后生理、心理改变。③出院前1 d。发放喉部分切除术后康复手册,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吞咽功能训练方案、日常生活自我护理技能等。同时,建立微信群,并邀请患者加入,解释后期健康教育计划与方案。④出院后。每天于固定时间通过微信推送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的自我管理技能、康复训练方法等,鼓励患者坚持正确的康复训练。推送知识后,要求患者阅读后回复“不理解”或者“已理解”,每周进行1次反馈信息统计,若某一内容20%以上患者不理解,再次讲解。同时,护理人员每天固定时间在线30~60 min,患者可自由提问,护理人员予以在线解答与指导。持续干预至术后3 个月。
①吞咽功能训练依从性。应用林蓓蕾等[6-7]编制的功能锻炼依从量表评价两组吞咽功能训练依从性:正确配合完成锻炼强度、频率为完全依从;可完成锻炼强度、频率,但需督促为部分依从;不完整训练或者完全未锻炼为不依从。②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出院前1 d、术后3 个月时,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the eating assessment tool,EAT-10)评价了解两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8]:准备30 ml 水,患者可一次性饮完,无噎呛为Ⅰ级;2次以上饮完,无噎呛为Ⅱ级,可一次饮完,但出现噎呛为Ⅲ级;2 次以上饮完,但有噎呛为Ⅳ级;频繁噎呛,饮完水明显困难为Ⅴ级。为便于研究,本研究将Ⅰ~Ⅴ级量化为1~5 分。EAT-10 共10 个条目,各个条目行0~4 分计分,得分≥3 分表示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且得分高,障碍程度更高[9]。③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术后1 d、术后3 个月时,采用患者整体营养主观评估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头颈部肿瘤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head and neck tumor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EORTC QOL-H&N35)评价两组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PG-SGA 包括两个部分,0≤总分<2 分表示营养良好,2≤总分<9 分表示中度或可疑营养不良,总分≥9 分表示严重营养不良[10];EORTCQOL-H&N35包括18 个维度、35 个条目,得分介于0~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1]。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中位数(M),四分位数(P25,P75)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 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吞咽功能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功能训练依从性比较[例(%)]
出院前1 d,两组洼田饮水试验、EAT-10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时,两组洼田饮水试验、EAT-10 评分均低于出院前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出院前1 d、术后3 个月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分,±s)
表2 两组出院前1 d、术后3 个月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分,±s)
注EAT-10: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
术后1 d,两组PG-SGA、EORTC QOL-H&N35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时,两组PG-SGA 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EORTC QOL-H&N35 评分均高于术后1 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1 d、3 个月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术后1 d、3 个月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PG-SGA:患者整体营养主观评估量表;EORTC QOL-H&N35: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头颈部肿瘤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
喉部分切除术是现阶段喉癌常用治疗手段的一种,可对肿瘤病灶进行切除,促进患者生存期限延长[12]。喉部为人体组织的一个重要器官,兼具吞咽、发音、呼吸等多方面的功能,且解剖学结构邃密,喉癌患者接受喉部分切除术治疗时,需予以部分声带、室带、杓会厌襞等,甚至一侧杓状软骨切除,且术中操作可直接对神经、肌肉组织造成损伤,加之术中需对气管进行切开,直接破坏喉吞咽生理保护功能,引发吞咽功能障碍[13-14]。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不仅可导致营养不良,而且可增加并发症风险,损害其身心健康,降低生存质量[15-16]。而临床研究显示,喉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并不理想,这就要求临床要不断强化此方面的干预,引导患者积极展开正确的康复训练[17-19]。
本研究对喉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展开全程跟进式赋能教育,结果显示,观察组吞咽功能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优(P<0.05),提示予以喉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全程跟进式赋能教育可进一步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全程跟进式赋能教育小组行成立后,小组成员对患者展开术前1 d、术后1 d 至出院前、出院前1 d、出院后至术后3 个月的全程跟进式赋能教育,详细对全面的术后康复知识进行介绍,并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可有效促进其积极心理转变,并提升其认知水平、康复训练技能等,提升其自我效能,使患者明确自我责任,激发其内在动力,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坚持正确的术后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从而提升其依从性[20-21]。
相关统计显示,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11.9%~72.1%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此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摄食功能,影响其营养状态,导致营养不良、切口延迟愈合等发生的风险增加,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2-23]。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3 个月时洼田饮水试验、EAT-10 评分、PG-SGA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EORTC QOL-H&N35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程跟进式赋能教育应用于喉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全程跟进式赋能教育强调患者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及主观能动性,通过为患者提供全过程的健康知识、健康指导,不断提升其自我效能、功能锻炼技能等,积极为实现健康目标而努力,可使患者坚持正确的吞咽功能训练、健康行为,促进其吞咽功能有效改善[24-25]。喉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吞咽功能得以改善后,可促进其进食功能有效恢复,摄入更多营养,改善营养状况,减轻术后身心不适感,从而达到提升其生活质量的效果。
综上所述,全程跟进式赋能教育应用于喉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中可有效提升其创伤后成长水平、自我效能,并提供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且分组较为均一、未纳入血清学等客观性指标等不足,可能影响结论客观性,需展开进一步的大规模的研究,以验证本文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