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憩安全格局的炎亭镇生态旅游发展引导途径研究

2023-09-22 03:00周倩郑慧敏周文培洪泉蒋文伟
农业与技术 2023年17期
关键词:格局阻力区域

周倩郑慧敏周文培洪泉蒋文伟

(1.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2.苍南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浙江 温州 325800)

引言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旅游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致使乡镇面临着游憩地承载力下降、旅游资源配置不均以及环境支持效能降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制约了当地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生态安全格局区划被认为是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经之一,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当前相关研究都侧重于区域水安全[3]、地质保护[4]和生物保护[5]等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是通过研究主导生态因子重构旅游空间,实现生态游憩目标等方面研究较少[6]。

游憩安全格局即是在开展游憩体验过程中形成的多种适宜于游憩地资源环境条件的空间格局[7],其源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是注重游憩过程的单一景观安全格局[8]。对区域游憩安全格局进行构建,可以完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科学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空间规划技术支撑,并有效提升区域旅游经济与环境生态价值。目前,相关研究在空间尺度上尚缺乏对小尺度城镇游憩保护研究,同时也缺少对游憩安全格局建设指引的深度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滨海旅游乡镇炎亭镇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相关理论[5],试图构建区域游憩安全格局,并提出针对性的旅游建设指引,为乡镇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炎亭镇(N27°26′55″,E120°39′05″)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东部,三面环山,东面临海,境域丘陵山地占比72%,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下辖西沙、东沙、崇家岙、振兴、新兴、海口6个行政村,距苍南城区26km,研究区域总面积为14.66km2。

炎亭镇是苍南县重点旅游渔业乡镇,2021年全镇实现渔业生产总值2.79亿元,旅游业总收入6000万元。近年来,炎亭镇致力于打造“浙南滨海休闲旅游特色小镇”,依托渔业特色产业和休闲旅游业等优势,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和山海旅游,促进了乡镇社会与经济迅猛发展。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所用植被覆盖指数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www.gscloud.cn/)的Landsat 8影像,并通过ENVI 5.3软件进行波段计算获取;数字高程数据(DEM)来源于NASA开源数据(https://search.asf. alaska.edu/);空气负离子和游憩资源点数据基于现场调研,并通过校对解译获得;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道路数据是以专业技术部门提供的航空正射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绘制获得。本文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将炎亭镇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草地、水域、耕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6种,见图1。

图1 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2 研究方法

2.1 适宜性评价

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源于以McHarg为代表的生态规划方法[9],即在某一地域单元内处理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垂直生态过程,被称为“千层饼”模式。本文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主要包括步骤:评价指标的选取,根据相关研究及研究区现状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评价等级的划分,对各个评价指标因子进行适宜性等级划分并赋值;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选取具有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进行判断矩阵打分,根据矩阵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率CR若是小于0.1,则一致性检验合格,并据此确定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值;将各个因子进行加权叠加,获得适宜性评价结果。

2.2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中广泛应用的模型,可以用于阻力面的建立,而阻力面可以反映物种空间运动的趋势[8]。MCR模型最早由Knaapen等[10]提出,后经过相关学者[5]修正,公式:

式中,MCR是最小累积阻力值;Dij为源j到景观单元i穿越其他单元的单元距离;Ri为景观单元i的阻力系数;f表示生态过程与MCR的正相关关系。本文运用MCR模型获得游憩可达性阻力面,此模型可以在ArcGIS中并借助成本距离(Cost Distance)模块工具实现。

3 炎亭镇游憩安全格局构建

3.1 炎亭镇游憩资源现状

炎亭镇游憩资源丰富,境域有优良的金沙滩、海口沙滩和前屿岛等自然景观,有历史底蕴悠久的海潮禅寺和凤凰寺等人文景观,有天后宫和妈祖庙等乡土文化景观,有海口度假村和悦海湾旅游度假区等休闲人文景观,是集观光、游览、度假、避暑、海鲜品尝为一体的滨海型3A级景区乡镇。根据对炎亭镇风景资源的现场调研,选取境域不同类型的游憩地,最终筛选出具有较高的风景资源价值的35个游憩资源点,在ArcGIS中用点要素进行空间识别。

3.2 炎亭镇游憩地适宜性评价

游憩地适宜性评价是基于生态规划“千层饼模式”的游憩空间适宜性分析,从而对游憩资源的空间价值进行评价。本研究参考了滨海游憩适宜性评价及游憩服务能力评价等文献[11,12]并结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构建了炎亭镇游憩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游憩环境(B1)、游憩感知(B2)和游憩区位(B3)共3项准则层。其中,游憩环境选取植被环境、地势丰富度、空气环境、水环境、草地环境及海岸环境等6项指标(C1~C6),游憩感知选取景观密度、视觉吸引力及资源丰富度等3项指标(C7~C9),游憩区位选取村镇区位和交通区位2项指标(C10~C11),评价指标体系共有11个适宜性评价因子,以此构建炎亭镇游憩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见表1。对11项指标因子进行合理分类和标准化赋值1、3、5、7、9,数值越大,游憩适宜性程度越高。运用德尔菲法(Delphi)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个因子权重进行确定,游憩地适宜性评价最大特征根λmax=3.0536,一致性比率CR=0.0516,数值小于0.1,则满足一致性检验,将获得各个因子权重值,见表1。

表1 炎亭镇游憩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及权重值

根据相应的权重值将每个单因子运用ArcGIS的栅格计算器进行各个因子加权叠加,采用Jenks自然断点法,将游憩地适宜性程度划分为不适宜、轻度适宜、中度适宜、高度适宜和极适宜5个等级,据此获得炎亭镇游憩地适宜性评价分布图,见图2。

图2 炎亭镇游憩地适宜性评价图

在游憩地适宜性评价分布图中,不适宜占比15%,极适宜占比7%。其中,不适宜区较多分布于振兴村,这些地方多山地且落差起伏较大,还有一些尚未开发利用的荒地,在东沙村和西沙村不适宜区分布较少。极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口村和新兴村,是一些区位良好并且游憩价值较高的区域。

3.3 炎亭镇游憩过程最小累积阻力面构建

在炎亭镇游憩过程最小累积阻力面模型中,将现有的35个游憩资源点作为游憩过程的“源”,在参考相关文献研究[6,13]并结合当地现状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对游憩阻力系数进行相对等级赋值,将林地、草地赋值为1,水域、耕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分别赋值为3、5、7、9,数值越大,游憩过程阻力也越大,据此获得炎亭镇游憩阻力面。通过ArcGIS成本距离(Cost Distance)模块计算获得炎亭镇游憩活动的最小累积阻力面,阻力值区间为0~1707.19。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采用Jenks自然断点法结合栅格频数分布图进行阻力值的分级,确定栅格频数图中两侧阻力值有明显变化的突变节点,其明显变化是由于突变节点两侧的景观异质性有很大的差别,据此选取游憩阻力值32.25、66.24、93.88及119.82为突变点,调整划分成最佳的5级累积区间并重分类,据此获得炎亭镇游憩过程最小累积阻力面分级图,见图3。其中,1级区间涵盖源地本身及周边缓冲区域,是游憩地保护的核心区域。

图3 炎亭镇游憩过程最小累积阻力面分级图

3.4 综合游憩安全格局构建

对以上获取的游憩地适宜性评价和分级后游憩过程最小累积阻力面进行叠加,在叠加判别时应根据保护级别的重要性原则,将极适宜区和1级区间作为游憩保护低水平安全格局,应给予最高级别的保护,通过重分类和空间叠加计算,最终确立炎亭镇综合游憩安全格局,见图4。

图4 炎亭镇综合游憩安全格局分布图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低水平安全格局区划面积为1.04km2,占总面积的7.09%。其中,分布面积较大的区域主要在海口村和新兴村,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及草地。中水平安全格局区划面积为3.29km2,占总面积的22.44%,主要分布于海口村、新兴村和崇家岙村,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草地及部分水域和建设用地。高水平安全格局区划面积为10.33km2,占总面积的70.47%,是面积占比最大的区域,是维护城镇游憩安全程度最高的区域。

4 炎亭镇旅游发展引导途径研究

要重点保护低水平安全格局分布地区。从炎亭镇综合游憩安全格局结果可以发现,低水平安全格局是游憩服务功能最基本的保障,包含着各个游憩点源地,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度良好且游憩适宜性较高的区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核心区域,该区域对维护游憩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4]。此范围应优先保护和控制,严禁建设各种旅游设施,杜绝违规占用和破坏生态资源等事件发生。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重视整体游憩景观的保护,维护整体景观风貌,可以适度进行人文景观的有机更新,维持游憩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和景观风貌的完整性。

适度开发中水平安全格局地区。中水平安全格局是位于游憩地核心区域外围的缓冲地带,是关键资源点的外部屏障,也是作为后备旅游业发展的区域,是能较全面保护游憩地资源完整性且能较好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区。此区域可以适度开发建设,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条件下,可考虑引进低影响开发的设施建设项目,并合理扩展具有主题性的户外游憩体验活动,协调生态保护、开发建设和游憩需求的关系,完善土地绿化和景观修复工作[15]。

合理建设高水平安全格局地区。高水平安全格局是游憩体验最佳的空间格局,也是游憩空间得到最大程度利用和保护的区域。此区可以在一定限定条件下合理地建设生态旅游设施,在设计增加自然景观要素时,也要考虑游客游憩活动安全需要的必备条件。基于游憩地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保护原则,选择用地条件较好且对环境干扰小的区域进行开发建设[16],挖掘风景资源价值,增添特色人文景观,提升游憩地的视觉效果,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基于上述不同水平下的游憩安全格局建设指引,并结合炎亭镇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游憩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科学规划,适度开发,充分考虑综合游憩安全格局区划依据,明确城镇不同地区旅游资源利用与发展定位,合理地进行游憩资源开发,在不同水平游憩安全格局地区寻求更具有操作性的技术保护和协同管理途径,有效地维持城镇生态系统的健康及功能稳定[17];加强保护,兼顾发展,要重视维护游憩过程的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地保护所在地区生态资源,遵循适度开发建设原则,推进城镇旅游生态转型,提高公众环境资源保护责任,防范潜在的生态灾害,促进城镇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同步发展;基础设施适度完善,突出地方特色风貌。在现有基础上合理进行旅游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同时,引入智慧科技系统协调游憩资源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关系,挖掘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强化景区资源协同联动,树立景区特色资源品牌意识。

5 结论

本文以苍南县炎亭镇为研究对象,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游憩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GIS空间分析进行各个因子叠加,获得游憩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分布结果;以游憩资源点作为“源”,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游憩过程最小累积阻力面,综合叠加二者可以获得“低-中-高”3个不同安全格局等级的炎亭镇游憩安全格局。其中低水平安全格局、中水平安全格局及高水平安全格局区划面积境域占比分别为7.09%、22.44%和70.47%。在综合游憩安全格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保护低水平安全格局地区、适度开发中水平安全格局地区,以及合理地建设高水平安全格局地区的旅游分类发展引导途径,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规划、保护和提升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为炎亭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进一步推动区域游憩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格局阻力区域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零阻力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阻力不小 推进当循序渐进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