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制人:拿破仑制胜弗里德兰

2023-09-22 06:17禤白泽
军事文摘 2023年17期
关键词:弗里德本尼拉纳

鸿 渐 禤白泽

1807年6月,军事天才拿破仑在比他的对手晚到战场的情况下,仍然战胜了莱文·本尼希森伯爵率领的俄国军队,从而彻底瓦解了第四次反法联盟,也使得法国和俄国这两个大国得以享有接下来几年的和平时光。

俄国人担纲主角

自拿破仑崛起后,法国和俄国就成了一对老冤家。在1805年—1806年的第三次反法联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的法兰西大军在著名的奥斯特里茨会战中击败了奥地利和俄国军队,奥地利只得接受法国的“和平条件”,而俄军则一路退回了俄罗斯大地。

新的战事很快来临。1806年8月,普鲁士开始针对法国实施动员,而一直对奥斯特利茨的羞辱感到痛心的俄国人也立即响应,再度加入了反对拿破仑的战争。当年10月,第四次反法联盟形成,普鲁士和俄国决心联手打败法国。

然而,那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依旧才华如故。拿破仑连战皆捷,重创普鲁士军队主力,只有一支偏师逃过了劫难,退至波兰与俄军会合。波兰战场以恶劣天气和泥潭般的道路为显著特征,给素来强调快速机动的法军制造了巨大的障碍。

俄军统帅本尼希森伯爵

拿破仑面临着维持军队供应的巨大困难,在波兰人口稀少的地区,后勤保障成了一场噩梦。拿破仑试图阻止俄国人撤退,但客观条件拖慢了法军的追击速度。11月28日,法军开进华沙,但俄国人逃脱了拿破仑布下的陷阱,法国人也不得不进入冬季营地休整。

战无不胜的法军失去了进取的气势,不过拿破仑充分利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补强自己的大军。新征募的兵员前来报到,为数众多的波兰志愿者也加入了法军,拿破仑还准备了足够的军需、弹药和粮食。到了1807年初夏,一支20万人的法国大军已经做好了行动准备。

相比之下,法国的敌人并没有那么活跃,不过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先是在1807年3月向前线调派了1万名援军,接着又在6月前送了一批部队。由于普鲁士无法从上一年所遭受的打击中完全恢复,也就无法提供额外的兵力,因此新一轮反法战事的主角只能由俄国人担纲。

俄军统帅本尼希森共有11.5万名士兵可用,他在兵力规模上处于下风,但这位富于进取心的将军决定采取主动,而不是在原地等待更多的援军到来。俄军的攻势于6月4日开始,本尼希森打算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先歼灭一支孤立的法国侧翼军队。

然而,本尼希森的计划过于复杂。他打算让6路独立的纵队同时进攻,但由于各部队之间缺乏协调,这场攻势在两天后便戛然而止。当俄国人开始撤退后,拿破仑试图发起反击,他于10日下令法军进攻集结于海尔斯堡的俄军“后卫部队”,但那实际上是俄国人的主力。

拿破仑本人并未参与这场战斗,在现场指挥的是约阿希姆·缪拉元帅和让·德·迪乌·苏尔特元帅。俄国人已经在海尔斯堡构筑了颇为坚固的防御阵地,因此虽然他们最终选择了撤退,但却给法国步兵和骑兵造成了重大杀伤。

危机乍现

俄军败退后,拿破仑需要在两个目标中做出选择,其一是本尼希森的军队,另一个则是反法联军的主要基地柯尼斯堡。法国皇帝一度左右为难,但他很快就决定同时追逐这两个目标。

拿破仑一抵达战场,便控制了局势

拿破仑率领法军主力6万人向柯尼斯堡进军,同时让拉纳元帅率本部人马前往阿勒河畔的小镇弗里德兰,在那里牵制本尼希森的军队。如是一来,法国大军队便处于分离状态了,其两翼之间的距离达80千米之遥。

由于此前的战斗消耗以及向柯尼斯堡派出了部分援军,本尼希森的俄军主力已经减少到了6万人,尽管如此,面对着一路法军偏师的现实情况激励了他,这位俄军统帅再次采取主动,他决心在拿破仑的主力能够施加干预之前就消灭掉拉纳的部队。

6月13日下午,本尼希森的部队抵达弗里德兰外围,他立即命令自己的工兵在阿勒河上建造浮桥。战场已经摆下了。弗里德兰三面临水,南面和东面是阿勒河,北面是阿勒河的支流米尔斯河。小镇周围的地形平缓而开阔,田地里种植着黑麦和小麦,在其西面几千米远的地方坐落着波斯特亨和海因里希斯多夫两个小村庄,它们之间分布着小山丘和茂密的林地。

双方都在争分夺秒,法军中由皮埃尔·高赫宁率领的第9轻骑兵团抢先抵达弗里德兰,但18时过后,他们就遭到了安德烈·加里津中将所指挥的俄军前锋的攻击,法军不敌后退。与此同时,俄国骑兵又占据了波斯特亨和海因里希斯多夫的接近地,并在那里掩护身后的俄国步兵开进。

拉纳也在尽可能快地推进他的部队。到14日凌晨3时,他已经部署了两个步兵师和埃马纽埃尔·格鲁希将军的龙骑兵师。除两个营进入一处林地警戒外,大部分法军步兵驻扎在波斯特亨附近的山脊上。

外围接触战持续不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战强度不断加大。俄军骑兵前哨被击退,但法军兵力不足,无法扩展最初的成功。大约凌晨5时,阿列克谢·科洛格里波夫少将的俄军部队投入战斗,人数不足的法军右翼面临被压倒的危险,多亏龙骑兵赶来支援,才稳定了局面。

法军右翼危机初定,左翼又出现了新的麻烦。费奥多尔·乌瓦洛夫中将的俄军骑兵向海因里希斯多夫村发起了强攻,格鲁希将军的龙骑兵和轻骑兵,以及艾蒂安·南苏蒂将军的胸甲骑兵与其针锋相对,他们奔过田野,与俄国骑兵短兵相接。在激烈的搏杀下,法军的阵线才得以稳定下来。

尽管遭受优势之敌的冲击,拉纳元帅处乱不惊,他部署了多支灵活的战斗分队,对敌人施以持续不断的骚扰火力。同时,他利用田地中高大的黑麦和小麦以及起伏的地势,在多处制造出“疑兵”之势,这使得本尼希森误判了法军的实力,觉得自己有可能面对着一支实力更为强大的部队。

生力军到场

虽然兵力占优,但本尼希森在部署他的部队时遇到了相当大的问题。俄军架在阿勒河上的浮桥直接通向弗里德兰,因此俄军士兵在进入作战之前必须穿过镇上狭窄的街道。还有米尔斯河,尽管俄国步兵可以在陡峭的河岸上行进,但骑兵和炮兵却做不到。因此,本尼希森命令工兵在米尔斯河上赶造4座浮桥,以改善自己两翼之间的联系。

就算有了浮桥,米尔斯河依旧将俄军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安德烈·戈尔察科夫中将的4个步兵师,以及加里津和乌瓦洛夫的大部分骑兵,都集结在米尔斯河北岸,兵力大约为4.6万人。位于南岸的约1.4万人,包括两个步兵师和科洛格里波夫将军的骑兵,值得一提的是,指挥着这路俄军的彼得·巴格拉季翁中将被认为是俄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才之一。

俄法两军的骑兵在弗里德兰镇外激战

拉纳元帅的本部人马只有9000名步兵,在得到多路骑兵的支援后,他的总兵力也不过1.7万人。深知自己寡不敌众的拉纳已经向拿破仑派出了多名信使,而法国皇帝向他保证,援军正在赶来的路上。

天光放亮之后,本尼希森下令发动全面进攻。他同时在两个方向上采取行动,一是以自己的左翼攻击索特拉奇树林中的法军,二是向海因里希斯多夫发动右翼突击。在进攻树林的俄军部队中,有受过专门战术训练的精锐编队,然而法国人在这场格斗中完全不落下风,双方的轻步兵在这片林地中进行了残酷的拉锯战。

随着时间推移,俄军的兵力优势开始发挥作用,法军的左翼成为俄国人重点打击的对象。乌瓦洛夫手下彪悍的哥萨克骑兵快速行进,开始包抄法国人的左后方,与此同时,加里津将军的重骑兵则在正面压迫法军阵列。

腹背受敌的法军左翼面临瓦解的危险,不过对于法国人来说幸运的是,增援部队赶到了。克劳德·维克托-佩林将军的第1军、莫尔蒂埃元帅的第8军以及内伊元帅的第6军,相继踏上了弗里德兰战场。

法军生力军刚一到场,帅气高大的奥古斯特·科尔贝将军便立即派出他的胸甲骑兵和轻骑兵,对哥萨克发动了强有力的冲击。而在本方骑兵占据上风之际,莫尔蒂埃手下那些久经战阵的步兵也强化了法军在海因里希斯多夫的阵地。

法军的集中炮兵战术在此战中奏效

受此鼓舞,拉纳向索特拉奇树林投入了他最后的预备队,此举阻止了巴格拉季翁的进攻。上午10时过后,俄军的攻击逐渐停止了。至此,拉纳元帅成功守住了他在弗里德兰的阵地,他为法军增援部队的到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破坏了本尼希森快速获胜的希望。

皇帝亲临

当本尼希森正在思考下一步行动时,田野上突然有了一阵骚动:拿破仑在其幕僚的簇拥下,于12时抵达战场。法国皇帝虽然姗姗来迟,却立即就成了这场战役的控制者。拿破仑的到来标志着弗里德兰战役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拿破仑并不急于采取行动,而是等待援军并重组法军阵线。长长的法军队列不断出现,拿破仑最终将拥有8万之众而占据兵力上的优势。格鲁希的骑兵在左翼坚守阵地,其右侧是莫尔蒂埃的第8军,拉纳的部队集结在莫尔蒂埃的右侧,内伊的第6军占据了右翼,内伊身后是维克托-佩林的第1军和让-巴蒂斯特·贝西埃元帅的近卫军。

通过他的望远镜,拿破仑从一处小丘的顶部仔细观察着战场。他敏锐地注意到,本尼希森的位置岌岌可危,因为他的部队不仅背靠河流,而且被米尔斯河一分为二。这样一来,俄军的两路部队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彼此呼应。

法国皇帝简直不敢相信他的好运气。当他的几名参谋官建议将进攻推迟到第二天时,拿破仑立即回应道,“这样好的机会可不会等到第二天,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

拿破仑决定以米尔斯河以南那支规模较小的俄国军队为首要打击对象,他要求内伊的第6军与维克托-佩林的第1军同时发动攻击。作战任务是夺取弗里德兰和阿勒河上的浮桥,这样将会把俄军逐退到米尔斯河与阿勒河的汇合处,到了那时,更多的法军部队将投入行动。

本尼希森尚未确立自己的决心,他可以看到法国援军不断抵达战场,但他可能并不知道拿破仑本尊已经掌握了指挥权。这位俄国统帅下令调整自己的阵线,也许他打算等到夜幕降临后将部队撤离战场,待第二天再行决战,可是咄咄逼人的法国大军是不会允许他这样做的。

下午17时30分,20门法国大炮发出了急速射,这是要求第1军和第6军发动进攻的信号。内伊的部队向前横扫巴格拉季翁的阵线,法军打头的两个师信心十足地向前推进,巴普蒂斯特·比松将军的师在左,让-加布里埃尔·马尚将军的师在右。

但至少一开始,这场战斗是势均力敌的。巴格拉季翁沉着应战,他看到两个法国步兵师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便下令科洛格里波夫率领他的骑兵发起反击。同时,本尼希森要求他的重炮集中轰击内伊的队伍,而巴格拉季翁的野战炮兵也适时加入了战斗。对于法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时刻,面对着雷鸣般的炮击,内伊的士兵们开始退缩。

胜利与和平

拿破仑及时采取了反制措施,他让皮埃尔·杜邦将军的步兵师支持内伊的进攻,同时以拉图尔-毛伯格将军的骑兵发起反冲锋,有效阻止了俄国骑兵的行动。这样一来,内伊得以重整旗鼓,他的部队恢复了稳定,向着巴格拉季翁发起了新一轮冲击。

战役结束后,拿破仑接受骑兵部队的欢呼致意

与此同时,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法国炮兵军官正在尽其所能地摧毁俄国军队。38岁的亚历山大·塞纳蒙特准将集中了30门大炮,并让炮兵们不断向前移动,起初这些火炮距离俄军足有1500米远,最终居然一直推进到距离巴格拉季翁的步兵方阵仅100米远的地方!

正是从弗里德兰战役开始,大规模火炮集结运用将成为拿破仑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不过即使是拿破仑自己,也无法像塞纳蒙特那样激进地运用火炮。正是由于塞纳蒙特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机智,拿破仑授予他帝国男爵的封号。

至近距离上的炮击意味着极高的命中率,塞纳蒙特的炮火总共导致4000余名俄军士兵死亡或受伤。面对这样的火力,巴格拉季翁的防线瓦解了,败退的俄国步兵和骑兵开始无序地涌入弗里德兰。

在法军的近距离炮火大逞其威之际,内伊的部队也稳步向前,对弗里德兰做进一步的压迫。这时,本尼希森命令自己的部分兵力攻击法军右翼,希望这能分散拿破仑的注意力并稳定局势。拿破仑并不担心这一威胁,他只是派出了部分近卫军骑兵增援右翼,就让俄军的这次反击消失于无形了。

到了18时30分,俄军的处境已十分困窘。法军大炮开始直接朝弗里德兰发射炮弹,镇里的木制建筑被纷纷点燃,大火还蔓延到了阿勒河上的浮桥。为了争相通过仅剩的一座浮桥,许多俄军士兵掉进了阿勒河里。

内伊元帅集中力量冲向弗里德兰,俄军虽然士气低落,但也试图在阿勒河岸背水一战。本尼希森投入最后的预备队,要求他们向法军发起“刺刀攻击”,但终究无济于事。内伊的军队看来势不可挡,19时过后,弗里德兰落入法军之手。

现在是将剩余的俄国军队从战场上扫除的时候了。拿破仑下令拉纳和莫尔蒂埃合力并进,不过,由于法军各部在天色变暗之际彼此协调不力,致使数量可观的俄军部队得以撤离战场。即便如此,法军仍然取得了显赫的胜利,他们在弗里德兰战场上损失了约8000人,而俄军的损失则高达2万人和80门大炮。

此战结束仅仅两天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就主动求和,拿破仑在6月19日接受了这一请求。7月7日,两位皇帝会面并缔结了《蒂尔西特条约》。弗里德兰的胜利和蒂尔西特的和平宣告拿破仑权力巅峰的到来,法兰西帝国的版图从法国穿过中欧,一直延伸到波兰的维斯瓦河,俄国在整个欧洲的声望则一落千丈。然而,法国和俄国的对抗远未结束,5年后的1812年,决定性的冲突将再次到来。

猜你喜欢
弗里德本尼拉纳
离奇失踪的天才物理学家
“加密货币之王”在巴哈马被捕
形象的解释
没有你
没有你
形象的解释
阿曼达·塞弗里德十年之后又见苏菲
我爸不喜欢
我爸不喜欢
瓜拉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