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改编:皖浙赣边燃起的抗日火种

2023-09-22 20:23邱辉
党史文苑 2023年9期
关键词:祁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委

邱辉

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瑶里村曹家坦大桥边,矗立着瑶里改编纪念碑。纪念碑为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碑身用青石板镶嵌而成,总高度5.3米,基座高1.1米,正面是开国元帅陈毅之子陈昊苏题写的“瑶里改编纪念碑”碑名,背面镌刻着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撰写的碑文。碑文如下: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在皖浙赣边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领导和陈毅同志的亲自部署下,于一九三八年一月下旬汇集瑶里,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参加改编的有:原皖浙赣红军独立团的部分战士和活动在宁国、泾县一带的游击队;原皖赣独立营部分战士和活动在浮梁、祁门、婺源一带的游击队;活动在都昌、湖口、鄱阳、彭泽一带的游击队共三百五十余人。在改编期间,还从景德镇、祁门等地扩军二百余人。总计五百五十余人。

一九三八年二月初,陈毅同志专程从南昌来到瑶里,看望下山改编部队。在边区游击队和地方党的负责干部会议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方针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指示。并在瑶里程家祠堂召开了群众大会,作了重要讲话,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给广大军民以深刻教育和极大鼓舞。

瑶里改编后诞生的这支革命武装,于一九三八年二月十日,奉命开往安徽岩寺,奔赴抗日前线。他们是一支战绩卓著的英雄队伍,无论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以至抗美援朝战争中,均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中共景德镇市委员会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解放军景德镇军分区

为纪念皖浙赣边区红军游击队

瑶里改编五十周年

敬立

一九八八年五月

今年是瑶里改编85周年,瑶里是皖浙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根据地之一,瑶里改编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信仰、坚强不屈,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红色传奇,推动了以景德镇为核心、以瓷业工人为主体的皖浙赣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

“一河两党”谈判达成四条协议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张。193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示南方各红军游击队在保存与巩固革命武装、保障党的绝对领导的原则下,可以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谈判,改变番号与编制,以取得合法地位。1937年9月,在皖浙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共皖赣特委负责人王丰庆、李步新、江天辉等率领红军游击队,袭击浮梁县鹅公滩国民党军据点,从缴获的报纸中得知“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消息。与此同时,被国民党关在衢州监狱的原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政委刘毓标,经陈铁军与国民党地方当局交涉后,也被释放了。刘毓标出狱后,带着中共中央文件和项英、陈毅以中共中央分局的名义发表的《告南方游击队公开信》,到浮梁瑶里和祁门舍会山一带寻找中共皖赣特委组织。刘毓标向皖赣特委的领导层详细介绍了从陈铁军那里得知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形势突变,又未得到上级党组织明确指示的情况下,皖赣特委专门开会分析研究,认为在骤变的形势面前,保持高度的警惕是十分必要的,并决定一边同国民党地方当局接触,探其虚实,利用谈判的机会积极联络边区各支游击队;一边想方设法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于是,皖赣特委和国民党地方当局在祁门舍会山和浮梁瑶里开始正式谈判。

一条清澈见底的瑶河,将皖赣边陲山镇瑶里一隔为二。河西以吴氏宗祠为联络点,是红军游击队的活动地。河东以程氏宗祠为据点,是国民党的控制区。1937年10月,国民黨闽浙赣皖边区绥靖公署驻浮梁瑶里别动大队大队长中校参议张甫成等为国民党地方当局的代表,上祁门舍会山与皖赣特委派出的红军代表李步新、江天辉会晤。为便于谈判,根据红军代表的提议,由国民党地方当局从瑶里的江家下到舍会山的梅树坞架设了一条专用电话线。谈判是在舍会山和瑶里通过双方代表当面协商和电话联系两种方式进行。双方在瑶里进行谈判,最终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四条协议:国民党当局停止向红军游击队进攻,撤退在根据地周围的一切驻军,准许游击队派人联络各地红军人员,红军人员过境通行无阻;国民党当局解除“移民并村”封锁,恢复群众生产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红军游击队停止打土豪,停止与当局的敌对活动,其全部给养由国民党当局负责。

实现战略任务转变

1937年11月下旬,陈毅由李步新、江天辉陪同从南昌途经景德镇,由瑶里赴祁门舍会山。陈毅随即参加皖赣特委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对红军游击队改称为江西抗日义勇军作了说明和部署。会后,召开了全体红军战士大会,陈毅作了《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在报告中针对部队战士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阐述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

皖赣特委根据陈毅的指示,一面组织边区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干部向部队和各阶层的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宣传“家庭不和外人欺,合作抗日得胜利”的道理;一面派人联络皖浙赣边区各游击队到瑶里进行整训。1938年1月初,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指示: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时机已成熟,要尽快组织部队下山进行改编。1938年1月下旬,皖浙赣边区各路红军游击队350余人从舍会山开到瑶里,驻扎在瑶河西岸的吴家祠堂、敬义堂、宏仁寺等处,接受改编。1938年2月上旬,陈毅在瑶里敬义堂召开边区红军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负责干部会议,传达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的抗日方针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指示,宣布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正式编入新四军序列。

皖浙赣边区各支红军游击队集中瑶里改编大体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是统一部队番号,将皖浙赣边区各支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称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熊刚任支队长;第二步是思想整顿,对部队普遍进行“搞好革命团结”“自觉遵守纪律”等方面的教育;第三步是加强军事训练,统一部队的队列、射击、投弹、刺杀等课目的动作和要领的训练,并实行早操制度;第四步是扩编队伍,在瑶里敬义堂等处设立招兵处。

1938年2月10日,集中在瑶里参加改编的全体红军战士,与当地群众在瑶里吴家祠堂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启程开往皖南岩寺,奔赴抗日前线。在陈毅的指导下,地处皖浙赣边的红军游击队在瑶里顺利改编为新四军,实现了皖浙赣边区游击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之一。

(作者系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曾莎莎

猜你喜欢
祁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委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祁门红茶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祁门傩舞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全民健身视角*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
罗登贤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聂荣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践行与发展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族谱撰修与宗祧承继——以祁门高塘王氏为中心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