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传情寄厚望

2023-09-22 09:04张凯兰
党史文汇 2023年9期
关键词:报头湖南日报胡乔木

张凯兰

毛泽东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文,且常有豪气干云、激情满怀的书法作品,备受世人喜爱与推崇。而其题字更具有政治、人文与历史价值,连接着一个个动人故事,有着特殊意义。其中,毛泽东3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在报刊新闻史上留下佳话。

第一次为其题写报头,是1949年4月。《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前身是创刊于1949年8月15日的《新湖南报》。当年4月,全国解放胜利在望,已拟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黄克诚委托朱九思、张式军南下长沙着手筹办省委机关报,并委托他们请毛泽东为该报题写报头。4月30日,他们来到北京,通过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表达了意愿。胡乔木应允说:“主席正好在家,马上就去请主席题写。”不到一小时,他手捧墨迹未干的毛泽东题写的报头交予两人,并嘱咐:“主席说国民党在长沙有一份《湖南日报》,我们省委机关报以《新湖南报》作报名为好。”毛泽东泼墨挥毫书写的“新湖南报”题字一式三款,题在同一张纸上。他在第二排报头右边打了一个圈,在第三排报头右边打了两个圈。胡乔木告诉朱九思和张式军,主席说报社的同志认为哪几个字好,就用哪几个字。报社最后使用的是毛泽东打了两个圈的那个报头。4个大字笔画粗壮,运笔果敢,力透纸背。8月15日,长沙和平解放后的第十天,由毛泽东定名并题写报头的《新湖南报》传至三湘四水。

第二次为其题写报头,是1960年3月。当时毛泽东在南方考察,在广州校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之后,坐专列北上。3月10日晚从衡阳到达株洲,随后抵达长沙。在接见湖南省委负责人时,省委书记张平化将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拟议的几个刊名送呈毛泽东,并请他题写刊名。据相关文献记载:那天早晨,毛主席起得早,精神特别好,要工作人员拿来笔墨,圈定了“新湘评论”这个刊名。并说:“我还要给《新湖南报》写一幅报头……”就这样,他当即挥笔题写第二幅《新湖南报》报头。这幅报头于同年3月19日启用。据了解,是毛泽东认为原来题写的那幅略显呆板,才决定重写的。这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书法运笔风格相关。之前的题词运笔偏于厚重刚硬,入住北京后,因能从文博单位和知名收藏家处借阅古代书家字帖,使他在运笔技法等方面有了新的提升。这一新报头,风格大气,刚健有力,意味灵动,颇具个性。

第三次为其题写报头,是1964年7月。当年,毛泽东乘专列从长沙返京,途中在岳阳停车休息期间,他建议《新湖南报》改名为《湖南日报》。湖南省委领导欣然同意,并请毛泽东重新题写报头。回京后,他题写了新报头,并于7月29日致信张平化,以示重视。信中写道:“《新湖南报》报头写得不好,宜改换为《湖南日报》,使与《湖北日报》相一致。现写了多张,不知可用否?如不可用,退回重写。如可用,则以在今年国庆节改换改(为)宜。请你酌定。”按照此提议,从1964年10月1日起,《新湖南报》改名为《湖南日报》,并启用毛泽东题写的新报头,沿用至今。第三次题词,既有前期的些许厚重,又兼第二幅的灵逸,无疑是更为成熟的“毛体”。

整体而言,毛泽东的报头题字作品中,字形结体求变,结构开合自如,笔画飘逸而不失刚健,布局富有韵律节奏,展现出独特的美感。毛泽东对之前两次题字的否定,體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

毛泽东历来重视新闻工作,并身体力行地从事新闻活动,在新闻理论与实践方面卓有建树。从3次给《湖南日报》题写报头,足以看出他对党报的高度重视,也流露出乡情在他心底的分量。这激励着家乡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激情。

数十载栉风沐雨,湖南报人说好“湖南话”,讲好“湖南故事”,不断抒写新的华章。如今,《湖南日报》以创新姿态进军新媒体舆论场。2015年8月15日,定位为“主流新媒体、移动新门户”的“新湖南客户端”应运而生。其中“新湖南”即源自毛泽东第一次题写的“新湖南报”中的3个字,寓示深厚历史的媒介传承。“新湖南”也是全国新闻客户端中唯一源自毛泽东题字的新闻客户端。这也回报了毛泽东对家乡新闻事业的一片期待之情。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报头湖南日报胡乔木
严正声明
城市党报报头:政治与艺术的平衡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淡妆浓抹总相宜
——对中国晚报报头变化的研究与欣赏
IP语音报头压缩设计与实现
“反冒进”与批判“反冒进”:胡乔木的经历与思考
特别的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