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学锋,黄科伟,李营作
(1.准格尔旗窑沟乡厅子堰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2.北方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144)
随着矿山采掘深度的加深,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问题日益显现,边坡安全受着采矿、降雨、爆破等活动变形影响,呈现出复杂化、频繁化的特点[1-2]。随着科技发展,露天矿监测技术由原先常规简单的监测,向着智能化、精度化、自动化边坡监测预警技术发展[3-4]。
边坡监测是对边坡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破坏进行预警,主要由点、面以及单元来监测表面土体位移,深部位移和宏观位移。吕斌等[5]应用合成孔径雷达监测技术预测降雨前后边坡稳定性;兰舜涯[6]将边坡雷达应用于四川某铁矿高陡边坡变形提前预警;李玲玲等[7]应用监测系统GPS 解算边坡位移数据,水平精度至3~5 mm,垂直精度至5~8 mm;王涛等[8]在矿山边坡中应用滑动式测斜仪明确了潜在的滑动弱面,为边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丁辉[9]在霍林河露天矿构建综合监测预警,有效预防滑坡灾害;钟小宇等[10]在哑巴岭露天采场应用GNSS 技术实时监测,对边坡变形及时预警。
如何根据边坡情况选取合适的监测方法,构建滑坡应急响应机制,获取边坡变形数据,为边坡变形进行预测亟需解决。D-InSAR 系统精度高、监测范围广,但监测信号容易被干扰,维护成本高,图像处理较复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直观反映边坡位移情况,但受环境影响大,位移变化波动大;GNSS 监测系统具有相比其他实现了毫米级别的精度,能够对于范围内持续监测,对于抗干扰能力强,故可以反映边坡时空变化规律,为滑坡等灾害提前预警[11-12]。基于此,将GNSS 边坡监测系统应用于露天矿边坡监测中,为边坡稳定性,煤炭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露天矿煤田位于准格尔煤田窑沟露天精查区北部,矿田面积4.0 635 km2,产能300 万t/a。矿田地貌呈树枝状冲沟状,支离破碎、沟谷纵横、沟深且陡,地表为固结黄土与风积砂。矿区地形南高北低,东西两侧高,中间低。最高点位于矿区南部的南梁附近,海拔1 290 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的窑沟,海拔1 153 m,相对高差137 m。所在地区年总降水量238~732 mm,降水多集中在7—9 月,占年总降水量的60%~70%,且多为雷暴雨,最大日降水量可达96 mm。
工程地质边坡岩层可划分为软弱岩组、松散岩组2 类;含煤地层多以碎屑岩为主,局部夹碳酸盐岩。
GNSS 自动化监测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软件(数据库、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安全评价预警模块)组成。
GNSS 监测系统监测点实时采集边坡数据信号,经过传输模块传送至控制中心,通过数据处理计算每个监控点的三维坐标,并与初始三维坐标进行比较,得出监控点的变化,由此得出边坡变形量、变形速率,变形加速度等。当监测出边坡变形量达到设置的预警值时,发出预警,以便工作人员提前做出预防措施[13]。
随着煤矿剥采的进行,边坡形态动态演化,临空面的的增加,致使边坡变形加剧,特别是软弱岩层和松散岩层。故在排土场和采掘场共布设11 条监测线,33 个监测点。监测点分布在北部排土场,采场南部工作帮、排土场东帮及采场东帮大致5 个范围,边坡的沉降和位移变形监测选用R/HYB2000 型便携式边坡雷达和RTK 型GPS 系统。边坡变形数据由监测点利用监测设备实测采集,通过GNSS 监测平台自动传输、处理和储存,便得到了各个监测点的x、y、z 的偏移量、位移变化速率等。
滑动失稳时常表现为边坡的整体失稳,即滑动体大面积坍塌,通过监测点布置使潜在的滑动体完全覆盖,能对大范围潜在滑动体实时监控。对露天矿采场和排土场边坡进行数据采集,共收集1 480 743条数据。基于采集的数据,选取北帮4 个监测点半年的数据(2022 年1 月1 日—2022 年6 月30 日),进行边坡监测数据分析。
边坡监测点累计位移变化规律如图1。
图1 边坡监测点累计位移变化规律
边坡变形位移变化虽偶有波动但总体上趋于稳定。GPS06 监测点h 偏移量一直稳步增加,在2022年6 月28 日19:10 分达到最大值为-248.3 mm,x、y偏移量围绕0 刻度线波动,偏移量上下幅度在±12 mm 以内。GPS07 监测点h 偏移量在04-13T 6:50 达到最大170 mm;x 偏移量在05-29T14:50 累计位移最大-196.9 mm,y 偏移量在±15 mm 以内;虽然x、h 偏移量累计变化量大,大体上先增加后慢慢减小之后,开始反向偏移。GPS08 监测点,虽有来回波动,但总体偏移量小,在25 mm 以内。GPS09 监测点前期稳定变化,但从3 月24 日变化开始加快,直至5 月1号以后趋于稳定;x 偏移量在06-27T 20:50 时累计位移最大57.9 mm,y 偏移量在04-25T 16:50 达到波顶55.7 mm,h 偏移量在06-28T 19:50 时达到顶峰-65.1 mm 后开始回移(正负号表示变形方向)。
在边坡滑坡灾害发生时,会有1 个短暂的预发时段,为及时监测出边坡变形的实时变化,数据收集系统设置为每隔10 min 收集1 次数据。露天矿所在地区解冻时间在四月初,结合图1 的数据可知边坡累计位移曲线变化率。监测点预警变形如图2。
图2 监测点预警变形图
通过观察,GPS06 监测点稳步发展,且位移速度都在11.5 mm/s 以下,处于变形启动阶段。GPS07 点最大位移速度为15.3 mm/s,发展为初加速阶段。GPS08 监测点基本保持稳定,发展速度维持在7.8 mm/s 以下。GPS09 监测点在3 月中旬至5 月中旬变化加剧,分析得出在4 月3 日6:10 时速度达到最大29.3 mm/s,之后降低趋于稳步发展。
由边坡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可知:3 月底至4月中旬,边坡变形普遍加剧;由于气候回暖、冻土融化,体表水下渗,削弱了表层岩土的整体性,致使变形加剧。露天煤矿采掘场边坡主要为软岩,排场排弃物较松散;同时,采场作业、爆破震动等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岩体位移加剧。故在边坡防治措施中,应加强边坡监测结合人工巡查,及时发现并反馈特殊险情,并制定应急处理措施。
1)构建了收集-处理-预警一体化的监测预警云平台,及时掌握边坡不稳定区域监测预警信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指导建议,特别是在人工巡查时具有指导意义,须重点排查在监测系统显示变形大、变形速率快的区域,有效的精简了人员及人工监测时效差的问题。
2)在天气回暖时,冻土消融对于边坡岩体产生稳定性的影响,监测出边坡位移变速速率加剧,监测系统能够及时预警。监测情况表明冻土消融,对边坡整体变形在可控范围内。
3)露天矿采掘场含有软弱层,爆破作业时产生的振动,致使边坡位移h 偏移量持续增加;排土场排弃物较松散,监测显示位移监测x、y、h 偏移量稳步增加,监测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对边坡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4)在外排土场北侧位移变形速率较大,针对该区域须加强人工巡查,特别是在春融、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