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杰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生活满意度是用来衡量人们幸福指数的标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不仅能够衡量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而且可以测度我国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效果。《2021年邹平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21年底,山东省邹平市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180 261 位,其中农村老年人有127 235 位,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0.58%。对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提升农村地区养老水平,而且有利于缩小城乡养老差距,更好地实现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目标。
1976 年,社会学家坎贝尔提出生活满意度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我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形成的对自我生活状况满意程度的认知。众多学者都认为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是人口因素。性别[1]、年龄[2]、受教育程度[3]、婚姻状况[4]会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二是经济因素。向运华等[1]通过对比城乡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得知,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子女的经济支持呈负相关。夏艳玲等[5]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总体不容乐观,相对收入较绝对收入对城乡老年人抑郁有显著影响。三是健康因素。李忠莲等[6]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 728 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发现,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有残疾或慢性病显著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满意度。韦纬等[7]对上海市奉贤区1 647 名80 岁以上农村老人的入户问卷调查发现,自评健康状况越好的老人越倾向于评价生活满意。四是保障因素。邓大松等[8]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参与养老保险、参与医疗保险、与子女经常联系都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评价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郑志丹等[9]认为参与新农保和新医保可以提升家庭代际经济支持,从而间接促进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满意度。五是居住条件。蔡智聪等[10]认为可以通过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孙鹃娟等[11]结合2016 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住房有浴室、网络信号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现有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但是大部分研究范围都比较广泛,鲜有具体到县(市)。因此,笔者选择邹平市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细致观测其生活满意度现状,找出影响其生活满意度的具体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以提升邹平市养老水平,助力实现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该研究所选取的调查对象为邹平市部分农村地区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利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2023 年4 月,在邹平市随机抽取9个乡镇,然后随机抽取9 个村,再从每个村随机抽取30~40 户村民(每户选取1 位),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342 份;回收有效问卷320 份,有效回收率93.57%。
该研究的因变量为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该变量是老年人对当前生活的主观感受与自我评价,通过问卷中“您对目前的生活感到满意吗”来获取,可以选择“满意”或者“不满意”。自变量共有5 个,分别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健康因素、保障因素和居住条件因素。各个变量的定义与赋值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赋值
该研究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将筛选出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对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进行深入分析。
在320名调查者中,236人(73.75%)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满意,84 人(26.25%)对自己目前的生活不满意。在此次调查中,低龄老人占比较高,60~65 岁老人有98位(占总人数的30.63%);大部分老年人受教育水平不高,没有上过学和只上过小学的老年人占78.75%;75.00%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家庭相对收入水平不高。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样本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家庭相对收入水平、子女是否给予经济支持、是否给予子女经济支持、自评健康状况、对养老保险的满意程度、对医疗保险的满意程度、每月与子女的联系频率、使用智能手机的熟练程度、是否有室内冲水厕所、是否有室内浴室、是否有24 小时热水、是否有暖气及出行用车是否方便共16 个因素有关。经上述单因素分析,将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筛选出影响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见表2。
表2 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由表2 可知,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子女是否给予经济支持、是否给予子女经济支持、自评健康状况、对养老保险的满意程度、对医疗保险的满意程度、使用智能手机的熟练程度、是否有室内浴室、是否有室内冲水厕所与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关。结合邹平市农村老年人实际生活状况,对模型结果分析如下。
3.2.1 人口因素
由表2 可知,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对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低龄、有配偶的农村老年人对生活满意的概率明显高于高龄、无配偶的农村老年人,并且受教育水平越高对生活满意的概率就越高。
相较于高龄老年人,低龄老年人身体状况可能较好,活动能力更强,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因而低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更高。有配偶的老年人在生活中有另一半的长期陪伴,可以排解孤独感。接受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认知水平,养成更加乐观积极的心态,因而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
3.2.2 经济因素
由表2 可知,子女是否给予经济支持和是否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均对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而家庭相对收入水平对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邹平市农村老年人比较容易满足,无论经济收入属于什么层次,始终保持乐观态度,只要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能够得到满足,就会积极地看待生活。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邹平市农村老年人会将子女给予自己经济支持看作是一种对子女的负担,但是迫于生活又不得不接受,因而导致其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此外,邹平市农村老年人延续着传统观念,认为扶持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基本责任,宁愿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不愿孩子受苦,从而导致很多农村老年人年龄较大却依然在外务工,进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3.2.3 健康因素
由表2 可知,自评健康状况对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是否残疾或患有慢性疾病则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残疾或慢性病具备长期性特点,老年人逐渐适应自己的身体状态,认为只要能够照顾好自己就行。但是,自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因为其衡量的是老年人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主观感知,一旦其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处于不健康状态,不仅影响机体活动能力,还会影响整个人的心态。
3.2.4 保障因素
由表2 可知,邹平市农村老年人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满意程度显著影响其对生活的满意度,而与子女的联系频率则没有显著影响。其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不仅有效缓解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医疗费用上的压力,也减少了子女赡养老人的经济压力,无疑会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另外,当地老年人的独立性较强,与子女联系频率并不会对其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3.2.5 居住条件因素
由表2 可知,使用智能手机的熟练程度、是否有室内浴室、是否有室内冲水厕所对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使用智能手机熟练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可能更加依赖手机,而不会熟练使用手机的老年人更倾向于线下社交,相对于依赖手机的老年人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生活条件上要求不高,但是需要满足其基本需求,尤其是对室内浴室和冲水厕所的需求相对迫切。
由上述实证结果分析得知,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健康因素、保障因素与居住条件因素皆会影响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基于此,为提高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应采取如下措施。
由前文实证分析可知,有配偶、文化程度较高、年纪较小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更高。鉴于此,邹平市应注重组建农村老年人社交组织,加强农村老年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建立农村老年活动中心,举办一些适宜农村老年人参与的活动,引导农村老年人积极参与其中,丰富其文化生活,同时减少部分农村老年人对手机的依赖,降低其孤独感,从而提升其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由前文实证分析可知,无论是给予子女经济支持还是接受子女的经济扶持都会对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对此,邹平市应引导农村老年人改变传统养老观念,将子女给予的经济扶持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相关部门应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发展农村重点产业,吸引条件适宜的农村老年人邻近就业,促进老年人增收。例如,明集镇的老粗布加工和包装,焦桥镇的特色酱菜腌制、分装,孙镇镇的黄河蜜梨采摘、手工烧饼制作等,都可以吸纳农村老年人参与其中,拓宽其增收渠道。对于帮助农村老年人实现就业的乡镇企业,地方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支持与鼓励,促进其良好发展。此外,相关部门可针对农村老年人开展培训活动,帮助其掌握剪纸等手工艺,增加其经济收入。增强老年人自身经济的独立性,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由前文实证分析可知,邹平市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越好,其生活满意度越高。因此,相关部门应引导农村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改变不科学的生活方式,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政府应面向农村老年人举办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其保健意识;定期组织农村老年人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预防常见疾病,帮助老年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服务,使其享受较好的医疗资源,更加及时、科学地治疗疾病,可增强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
由前文实证分析可知,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对邹平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在传统观念下,老年人不愿将自己视为子辈的负担,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生活压力,减少子女的经济负担。因此,老年人可在劳动能力尚存时为自己购买一定金额的商业养老保险。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为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基础保障。此外,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细化有关老年疾病的规定。在社会保险实现全民覆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积极效应,满足老年生活的长期保障需求。
由前文实证分析可知,家中是否有室内浴室和室内冲水厕所直接影响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居住条件更好的老年人具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仅依赖于经济条件和自身健康状况,还依赖于外在的社会环境,尤其是身体状况不好的老年人更需要便捷完善的设施条件。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住房仍为平房,较为老旧,且家中没有室内浴室和室内厕所,大幅度降低了行动不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此,子女应尽可能地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改善其居住条件。此外,机构养老具有服务质量高、条件便利等优势,但运营成本较高,容易加大老年人的生活负担。对此,针对那些居住条件较差、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可以由政府统一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从而引导其选择机构养老方式,满足其养老需求,最终有效提高其生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