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梨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4120)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高校推进教育数字化。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校信息化、数字化的需要更加迫切,呼唤高校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雨课堂助力高职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基于雨课堂的高职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具有动态开放性、高效互动性、合作研究性、智慧引导性及自动生成性等特点,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做到课前、课中、课后有机统一,有利于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师要善于利用雨课堂打造高职思政课的智慧课堂,充分发挥雨课堂的载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实现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与高职思政课的深度融合,促进师生课堂内外的双向互动,让学生真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想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教育现代化势在必行。教育现代化包括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载体等。在雨课堂助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课堂建设的背景下,教师要借助Power Point和微信,采用“课前预习与设问—课上讲解与互动—课后复习与拓展”的方式,将课前、课中、课后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的良性互动。高职院校要搭建一个自主、交互、共享、开放的学习平台,促使雨课堂的载体功能与思政课教学实现有效衔接,有利于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实现以学为主、教与学并重,促使高职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基于雨课堂的智慧课堂教学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雨课堂的实时答题、弹幕讨论、课堂投稿、投票等功能,促使教师可以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开展互动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认同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中,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智慧,营造了智慧教育生态。
教师要借助雨课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多元化的需求,灵活多样地开展“同步”和“异步”的双通道学习。课前,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推送教学资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感性认识。课中,针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学生标记“不懂”或在评论区留言。学生进行重难点反馈,反馈内容直接成为课堂同步教学的重点内容。课后,学生对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拓展,巩固知识,形成对知识的理性认识。同步教学的重点是专题讲授、主题讨论,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整体化、系统化、重点化的把握。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的重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高职思政课应顺应时代潮流,走出“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的困境,突破“你教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静态的课堂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实现从教师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过渡和转化。教师将雨课堂融入高职思政课智慧课堂,有利于实现从教师的单向灌输转变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注重学思并重、教学并重,实现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有利于实现教育现代化。
新时代大学生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对思政教师的数字素养要求较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媒介是教材、黑板、粉笔,由于思政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雨课堂助力高职思政课堂的智慧教学,虽然改变了单调的传统教学媒介,但是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教师的数字素养,这往往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提高数字素养[2]。教师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而教师的数字素养又是教师教学能力很重要的体现,因此,教师提高数字素养尤为重要。然而,部分教师不太熟悉智慧化的教学工具,有着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部分年长的教师不愿意尝试雨课堂这种智慧教学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部分教师认为使用雨课堂增加了他们的教学难度和工作量,比如,课前、课中、课后都会增加相应的教学任务,给教师带来一定的教学压力。
一是大部分教师在思政课的教学中,把雨课堂仅仅作为一种智慧工具,很少对基于雨课堂的高职思政课智慧课堂进行整体性的规划,甚至很少用智慧课堂技术对具体思政课程进行整体性的教学设计。对于何时进行传统理论教学、何时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教师的把握不够精准,导致基于雨课堂的智慧课堂与高职思政课教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二是基于雨课堂的高职思政课智慧课堂载体功能发挥有限。雨课堂的载体功能形式多样,但是将雨课堂不同的功能运用到思政课相应的教学形式上,以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三是雨课堂在助力高职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的同时,如何才能兼顾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学生的兴趣点,这需要教师进一步寻找契合点。部分高职教师在使用雨课堂的时候,更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一些外在的形式,忽视了教学的重难点,没有将教学内容与智慧教学工具有机结合起来,难以将教学体系转换为教材体系,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是考评机制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校对于将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运用到高职思政课的教学中不够重视,忽视了数字化教学手段对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思政课程中运用雨课堂缺乏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二是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量化指标来严格考核基于雨课堂的高职思政课智慧课堂。尤其是在部分高职院校,考评指标比较单一,考评方式比较片面、粗浅,缺乏科学合理的具体指标。有的高职院校的考评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三是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有考评机制,但是考评机制在各个环节的落实过程中不够科学、合理、严谨。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进一步优化考评指标,完善考核制度。
一是提高教师的数字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校比较重视教师的数字能力培养。高职院校要给思政教师提供专业化、技术化的培训,开展相关的培训班,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培训内容不仅应包括雨课堂、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而且应包括对课件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处理的方法。教师理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字素养,营造良好的智慧生态环境。二是开展数字化的教学能力比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数字化的教学能力比赛,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用智慧教学工具,从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智慧”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三是提高教师的技术素养。教师充分发挥雨课堂的载体功能,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任务形成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规划,从而设计适合大学生的教学任务,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助于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塑造的现代化教育教学。
一是丰富雨课堂的载体功能。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通过随机点名、投稿弹幕等功能,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注度[2]。二是对思政课智慧课堂进行整体性的顶层设计、规划。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把握。智慧课堂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实现的。教师要以教材的重难点为中心,把教学资源有机融入智慧课堂的教学中,使雨课堂的载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让雨课堂真正服务于思政课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对于何时使用课堂测试、何时开展弹幕讨论、何时开展课堂投稿,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设计、精心安排。三是利用好雨课堂的智慧教学工具。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专题理论讲授、情景体验式教学、辩论赛、故事会等课堂教学方法,使之与雨课堂相应的功能实现有效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四是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师在借助雨课堂助力思政课教学的同时,可以结合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挖掘结合点,实现深化认知、提高能力、培养情感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是学校要建设多元化的考评机制。学校要高度重视基于雨课堂的高职智慧课堂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建立科学、合理、量化的考评指标,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完善考评指标。二是采用多元化指标对教师进行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即督导评价和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考查教师运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水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课件质量和视频质量,课堂授课的能力等。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整体性评价来考查教师。学生对教师的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的熟练程度、课堂管理水平、授课内容的质量、师德师风等进行综合评价。三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评。对于学生的评价,雨课堂会给教师提供详细的后台教学日志数据,有助于教师量化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课前预习的情况、课中互动的情况、课后复习的情况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师也可以采取同辈群体评价来考查学生,同学之间是最了解彼此的,这样的评价也更加全面、客观。
强国必先强教,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的支撑。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通过思政课教学育人,是思政课教学重要的时代课题。在坚持智慧教学工具服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雨课堂能助力思政教师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雨课堂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探索如何才能使雨课堂的载体功能与思政课教学进行有效衔接、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数字能力。此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注重实体课堂的建设与效率的提升,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和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善多元化的考评机制。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借助雨课堂的智慧教学工具,将课前、课中、课后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答案出课堂、带着收获走向社会。总之,基于雨课堂的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有利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结合高职学生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教育教学,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