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艺术

2023-09-21 11:22余白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11期
关键词:铁牛小岗村大棚

文\余白

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更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创新的重大意义,指出“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并明确要求“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要紧紧把握创新的艺术,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真正用创新的办法寻求化解矛盾的思路与举措,用创新的精神获取攻坚克难的硬招与实招,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新,创新引领中华“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激活创新思维,打破思维定势

创新思维是一种勇于突破思维定势,注重用新视角、新办法看待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核心是思维的创新。领导干部培养和提升开拓创新能力,必须扭住思维创新这个核心,重在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全方位、多层次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办法。

北宋英宗年间,黄河发洪水,冲垮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将两岸用来拴住铁桥的万斤重的铁牛冲到了河里。洪水退去,重建浮桥需将铁牛打捞上来。在当时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府衙为此贴了招贤榜。很快,一个叫怀丙的和尚揭了榜。经过一番调查摸底和反复思考,怀丙没有循常规使用蛮力,而是想出新的解决办法。在打捞的那一天,他指挥一帮船工将两条大船装满泥沙,并在两条船之间搭了木架。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后,他叫人潜入水下,把拴在木架上的绳子牢牢地绑在铁牛上。然后船工一面在木架上收紧绳子,一面将泥沙抛入河中。随着船里泥沙不断减少,船身浮起。当船的浮力超过船身和铁牛的重量时,陷在泥沙中的铁牛便逐渐浮了起来。这时,两条大船很容易地就把铁牛拉到岸边。如此巧妙运用浮力,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使怀丙和尚轰动一时。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领导干部要勇于创新,培树创新思维,摒弃墨守成规,打破思维定势,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努力在解决问题中激活创新思维,以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提前谋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面对复杂棘手问题,要有新颖的、独到的、符合实际的思维创新,也要有当断则断的胆识和气魄,大胆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进而破解具体问题。

推进思想解放,着力更新观念

拿破仑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个是剑,一个是思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解放思想始终涌动着澎湃向前的力量,深刻影响并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我们知道,人的思想只有因时而变,不断更新,才能适应形势,跟上时代。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努力革除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让思想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活力。

位于淮河岸边的小岗村,曾经是当地“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贫穷村。1978年秋天,安徽省发生百年特大旱灾,小岗村是重灾区之一。那时,实行以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供给制和工资制,全村守着800 多亩土地却连饭都吃不上。1978 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时任小岗村生产队队长的严俊昌和副队长严宏昌、会计严立学召集全队户主在严家的草屋内,秘密商讨分田单干。在一张皱巴巴的白纸上,18 位农民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这份“生死契约”内容非常简单:“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 岁。”他们没有想到,被饥饿逼迫而成的这份“生死契约”竟无意间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1979 年秋,实行“大包干”的第一年,小岗村粮食获得大丰收。中央对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从而使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在全国广泛推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参考过去的发展经验,更要解放思想,跳出僵化的惯性思维,从观念上革故鼎新,向思想解放要动力。着眼现实,把握趋势,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真正将解放思想的着力点聚焦到重点难点工作上、落实到履职尽责行动上、体现到事业发展成效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推动发展观念的更新、发展思路的转变,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力争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在改革创新上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的干劲,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来破解发展难题、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20 世纪80 年代,山东寿光农民习惯于单一种植大白菜。1983 年,农民种的2500 万公斤白菜全烂到了地里,这件事刺痛了时任寿光县长王伯祥。1986年6 月,43 岁的王伯祥担任了中共寿光县委书记。“怎么能从向财政要饭吃,变成自己挣饭吃?”他把目光放在了菜篮子上。1988 年农历腊月廿八下午,寿光县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给王伯祥看了一根顶花带刺的鲜黄瓜。“冬暖式蔬菜大棚”进入王伯祥的视野。在王伯祥的支持下,王乐义聘专家、搞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首先在三元朱村推广成功。在当时,建蔬菜大棚还是个新事物,六七千元钱的投资,让很多村民望而却步。1990 年从春到秋,为了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王伯祥书记那辆吉普车就没停下过。当年,全县兴建5800 个大棚,一个大棚年收入3 万到5 万元。第二年,寿光的蔬菜大棚一下子发展到3.3 万个。“等摸索出路来,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自然会紧跟上来。改革开放40年,这是我体会最深的一点。”王伯祥这样点评当年的大棚推广。从此,寿光大棚蔬菜丰富了全国的菜篮子,也改变了无数农民的命运。

改革永不停止,创新永无止境。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越是前行,越会触及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遇到更大阻力和障碍。推动改革创新,要努力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桎梏、体制机制弊端、利益固化藩篱。领导干部要勇于动真碰硬、勇于攻坚克难,做改革的先行者与促进派,当好改革的实干家,想改革、议改革、抓改革,做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勇敢变革者、实践者,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好环境好生态,将改革进行到底,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

猜你喜欢
铁牛小岗村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铁牛”缘何落水沟 疲劳驾驶超速行
操作失控,铁牛“饮”水!
人民的好村官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