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
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人员伤亡。在电视里看到肆虐的洪水、看到与洪水战斗的防汛人员的身影,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家的防汛往事。
1954年夏,长江出现流域性特大洪水。当时,长江中上游径流汇聚到长江和汉江后,形成一个个洪峰,全部聚集在长江与汉江交汇的武汉市。武汉被洪水围困。那时,我家就在离长江大堤几百米的汉口花楼街。当时,武汉的堤防多为民国时修建。面对这样的洪水,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暴雨引发内涝,把武汉市区很多地方变成一片汪洋。
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武汉人民没有丝毫退却。这一年,武汉军民战天斗地、挖土筑堤。29万防汛大军死守长江、汉江两江四岸,众志成城、力挽狂澜。
我父亲是工厂工人,被抽调上堤,驻守在长江武汉关一线。父亲每天的工作就是扛麻袋。他们打出的口号是“水涨堤涨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当时,全国年产麻袋500万条,中央给武汉调来了540万条。这相当于调用了全国的库存。我家抬眼就能望见武汉关。可父亲在武汉关沿线大堤防汛,吃住都在堤上,一个月没有回家。
母亲做了酸梅汤、蒸了包子、炸了麻花。她带着吃的喝的,牵着我的手去堤上看父亲。父亲被晒得黝黑黝黑的,人瘦了很多,肩膀上磨出一道道血印子。父亲虽然很疲惫,但精神头很足,一再对母亲叮嘱堤上的事不用操心,只管照看好老人和孩子。堤上防汛的,有解放军、教师、学生、医生、司机、铁匠、泥瓦工、会计。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全国人民也在支援武汉抗洪。怕大家在大堤上住不好,党中央从河北调来最好的芦席、从湖南调来最好的竹竿搭建工棚;怕大家吃不好,从山东调来瓜果蔬菜、从四川调来榨菜、从江苏调来酱菜。
当年,武汉汛情危急时刻,向全国所有地区发了电报,甚至打电话求助。各地政府的援助物资连夜装好运往武汉。来自全国援助的麻袋、草袋、草席、绳缆、铁锚、粮食、药品等物资不计其数。
武汉的妇女老人也被动员起来了。母亲加入巾帼突击队,在街道组织下为防汛大军赶制草袋,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痛也不愿意歇一歇。爷爷虽然年岁大了也闲不住。他在大堤下面为防汛人员做凉茶、煮綠豆汤,再由专人将这些防暑用品抬上大堤。
长江大堤上的防汛大军并肩作战、亲密无间。后来,洪水退去,大家依依惜别,泪洒江堤。武汉1954年的防汛抗洪,对我们家来说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这里有汗水、有泪水,有战天斗地的豪情,也有取得胜利的喜悦。
时光荏苒。当年很多为了战胜武汉特大洪水尽洒血汗的防汛人,如今已不在人世。而在武汉滨江公园里,临江而立的为庆祝武汉人民战胜一九五四年特大洪水的防汛纪念碑,每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曲绍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