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敏
(无锡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 无锡 214000)
肺癌为恶性肿瘤常见的一种,早期症状以咳嗽、疲劳等为主,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较高相似度,漏诊、误诊容易发生,确诊时多已进入进展期,无法再通过手术治疗,需实施化疗[1]。在癌症症状、化疗不良反应等因素影响下,肺癌患者极易出现癌因疲乏,致使其希望水平降低,影响总体疗效,进一步降低其生活质量[2]。因此,临床上应不断强调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干预,而以往临床护理多实施化疗药物规范应用、病情观察、日常生活指导等常规护理,且未充分关注患者个体化护理需求,导致总体护理效果不够理想。个案管理模式通过多方面交流、合理选择可利用资源对患者实施照护,可满足其各项护理需求[3]。本院近年来将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中,并以收治的81例患者为对象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中选取81例,通过电脑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2岁,平均(58.50±6.57)岁;TNM分期:Ⅲ期22例,Ⅳ期18例;化疗方案:铂类+吉西他滨10例,铂类+培美曲塞9例,铂类+紫杉醇15例,铂类+依托泊苷6例。观察组41例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46~72岁,平均(59.00±6.59)岁;TNM分期:Ⅲ期23例,Ⅳ期18例;化疗方案:铂类+吉西他滨9例,铂类+培美曲塞10例,铂类+紫杉醇16例,铂类+依托泊苷6例。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4]中的诊断标准;(2)首次接受化疗,且化疗方案为含铂类方案;(3)预计化疗周期大于或等于4个;(4)预计生存期限大于6个月;(5)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60分;(6)配合知情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脏器功能障碍;(2)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3)化疗期间接受生物免疫、靶向治疗等;(4)合并精神疾病;(5)认知、语言交流障碍;(6)文盲,无法配合完成相关量表调查。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批。对比2组性别、年龄、TNM分期、化疗方案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遵医嘱规范对化疗药物进行应用,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详细介绍肺癌、化疗方案的相关知识,耐心讲解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处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同时,予以患者不良情绪安抚,引导其积极应对,并实施饮食、日常活动等方面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个案管理模式干预:(1)个案管理团队组建。成立由呼吸科专科护士(3名)、临床药师(1名)、营养师(1名)、心理治疗师(1名)组成的肺癌化疗患者个案管理小组。(2)展开个案管理。①评估。全面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对电子健康档案进行经历,全面对病情进行评估,了解其护理需求。②计划。小组成员共同学习个案管理、肺癌、化疗等相关知识,并在查询资料、咨询专家、结合科室实际情况与患者需求等基础上,制定肺癌化疗患者的“院内-院外”个性化护理方案。③实施。院内管理:患者住院期间,个案管理小组依据患者主诉,对其实施个性化的症状管理,包括呼吸道症状、化疗不良反应、焦虑与抑郁、疲乏等症状,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视频播放等方式详细介绍此类症状出现的原因与应对方法,规范对化疗药物的应用,用药期间予以严密观察,并对患者不适情况进行询问,及时发现及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予以饮食管理,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合饮食与肺癌化疗关系、患者饮食习惯等,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指导患者食用高营养、易消化类食物。另外,注重心理支持,主动询问患者心理不适情况,介绍不良情绪与病情康复之间的关系,予以安抚与鼓励、指导放松,期间患者取得进步时应及时予以鼓励、称赞,促进其希望水平提升。另外,定期举办抗癌讲座,邀请恢复良好的患者讲述抗癌经验,并指导患者相互交流,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嘱咐家属多予以患者陪伴、支持,并引导患者主动接受亲朋好友的关心,享受亲情、友情的美好。院外管理:患者出院时,个案管理小组将患者拉入微信群,指导患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展开延续性个体化照护。化疗间歇患者居家疗养期间,定期推送不同主题的健康知识,包括不良反应预防方法、自我护理建议、居家饮食、心理情感支持、留置导管维护、功能康复训练等,推送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患者查阅推送内容后,回访了解其浏览情况,并引导患者浏览推送内容后依据自身情况回复“不理解”或“理解”,对于大多数患者不理解的知识,再次重复推送进行强化。同时,对于饮食、导管维护、康复锻炼等需正确执行的内容,引导患者拍摄照片、录制视频等发送给个案管理小组,了解其执行效果,并实施动态强化指导。④协调。整个个案管理过程中,正确协调医护、护患之间关系,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照护服务。⑤监督。个案管理小组成员相互监督,确保个案管理计划规范实施。⑥评价。定期评估了解2组患者症状、心理状况等改善情况,动态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
1.2.2观察指标 (1)不适症状改善情况。护理前、后,通过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C)评价了解2组不适症状改善情况,量表包括症状严重程度(13个条目)、症状对生活的妨碍程度(6个条目),各条目予以0~10分评估,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5]。(2)希望水平与癌因疲乏程度。护理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癌因疲乏量表(CFS)评价了解2组希望水平与癌因疲劳程度。HHI包括条目12个,各条目均行1~4分计分,得分与希望水平呈正相关[6];CFS共3个维度、15个条目,各条目行1~5分计分,得分越高,癌因疲乏越严重[7]。(3)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参照《国际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系统:通用不良反应术语标准4.0版》[8],统计2组Ⅲ度以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贫血、中性粒细胞水平降低、脱发、口腔溃疡等。(4)生活质量。护理前、后,采用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价了解2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身体状况(条目7个)、社会/家庭状况(条目7个)、心理状况(条目6个)、功能状况(条目7个)、肺癌特异模块(条目9个)5个维度,各条目行0~4分计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9]。
2.12组护理前后不适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前,2组MDASI-C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MDASI-C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不适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2.22组护理前后希望水平与癌因疲乏程度比较 护理前,2组HHI、CF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HH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而CF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希望水平与癌因疲乏程度比较分)
2.32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Ⅲ度以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30)。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42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2组FACT-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FACT-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种,在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中居于首位,发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确诊时约1/2以上的患者已处于中晚期,丧失手术机会,化疗成为其主导性治疗方案[10]。但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限的同时,可致使患者产生多种身心不适感,导致其自我感受负担加重、希望水平降低,进一步加重不适感,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11]。因此,临床上应不断对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优化,制定专业化、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满足患者多方面护理需求,进一步提升临床干预有效性。
个案管理模式是全面性健康照护管理体系的一种,包括评估、计划、实施、协调、监督、评价6个步骤,基于患者中心地位,对多学科合作照护团队进行组建,为患者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照护[12]。本研究将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MDASI-C评分较对照组低,且HHI、CF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中可有效缓解其症状,并提升其希望水平,降低癌因疲乏程度。个案管理通过组间专门的个案管理团队后,予以患者全面评估,了解其护理需求,并对个性化护理方案进行制定,包括院内、院外2个方面的管理,其中院内管理强调实施症状方面的管理,通过健康宣教、加强观察与处理、饮食指导、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使患者身心不适感减轻,促进化疗相关不适症状有效缓解,并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促进其积极心理转变,从而达到有效改善其症状、希望水平及癌因疲乏的效果。院内管理通过微信予以持续性的照护,不断推送不良反应预防方法、自我护理建议、居家饮食等知识,可使患者在化疗居家间歇进行正确的自我照护,有效降低身心不适感[13]。不仅如此,个案管理模式还注重对整个个案管理过程进行协调、监督与评价,可确保护理干预计划规范执行,并动态调整,使患者得到更为全面、专业的照护,有效改善其不适症状及希望水平。
对于肺癌化疗患者而言,化疗药物在对肿瘤细胞杀灭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引发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致使患者出现严重身心不适感,降低其生活质量[14]。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FACT-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肺癌患者展开个案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预防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个案管理模式在组建专门管理团队、评估患者护理需求、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院内、院外个案管理,管理内容涉及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症状管理、饮食指导等多个方面,护理服务从院内延伸至院外,可使患者主动、正确进行自我照护,有效减轻疾病症状及不良反应对日常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达到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效果[15]。
综上所述,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不适症状、希望水平,并降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进一步提升其生活质量。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未纳入血清学等客观性指标等不足,可能影响结论准确性,仍需展开更大规模的研究,以更为客观地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