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女孩,留着厚厚的刘海,披着飘逸的长发,即使下课了,也不和旁边的人说话,好像藏着一整个青春期的心事。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她叫陆兰溪,是我的同桌。人如其名,如空谷幽兰,山间小溪,安静地待在不起眼的位置,一点儿也不喧哗。可同学们却从不会忽略她的存在,因为她会画画。
每次班里要出黑板报的时候,老师便会点名让她画画。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她总能给人惊喜。
虽然我们都刚上高中,她却显得格外成熟。她不会跟女孩子打闹,也不会跟男孩子拉拉扯扯,更不会像有的人,有一点才华就恨不得宣告天下。我们很少看到她的喜怒哀乐,因为她的头发总是把脸遮住一半。
我和她一样,在少年时代,总觉得自己不好看,即使天气很热,也要披着头发。
我问她:“为什么不把头发扎起来?”
她掀起额头,说:“才不要,我的额头好宽呢。”
我掀起额头上的刘海,和她相视一笑。
我们就这样成了朋友。
每次下课的时候,她就喜欢趴在课桌上,偷偷看言情小说,还让我帮忙给她盯梢,老师来了,就用胳膊肘碰碰她。
那时候,班里的女生热衷于讨论哪个男孩子最帅。每次我问她,她都摇摇头,指着自己的言情小说,说她的帅哥在那里。
而我却总认为,我也能创作这些故事。兴许有一天,也会有很多像她这般的女生,会在课间看我写的小说。
她喜欢在数学课上画小说里的那些插图。下课后,她告诉我,小说里的女孩都有着飘逸的长发,肯定不会是死气沉沉的低马尾。
于是,我按照她说的来构思我文章中的女主角。大眼睛,长睫毛,瀑布一样的长发,都喜欢穿长裙。
我找了个笔记本,开始写自己的连载小说,写完一节就拿给她看。每一节留一处空白,她会在空白处,根据文章画上插图。
久而久之,一个笔记本写完,属于我们俩的连载小说也就完成了。作者是我,插画是她,我们还幻想着,有一天它能出版,我们就能举办一场盛大的签售会了。
高三的时候,她决定走艺术路线,去学美术。因为艺考和她画的那些漫画不同,所以她要学很多新的东西,而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学艺术的学生并不多。于是,她去了市里一个大学旁,参加集训。
那时候,学校不允许用手机,于是我们开始写信,讲述各自的生活。她说,在那个大学旁边有很多桐花,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在花下散步呢?她说,她认识了新的同学,才知道自己以前的画都是小打小闹,一下子自卑了。她说,假如我们能考上同一所大学就好了。
尽管高三的时光很枯燥,我们还是在信中互相鼓励。我说,加油呀,考上大学,努力画画,你一定能成为插画师。她说,等你考上了大学,就能专心写小说了。
高三那年,我的文化课太差了,所以搁置了写作。我会在晚自习后,将自己沉浸在数学题里。可是,我的数学依旧很差。有时我想,她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奔跑着,画的画也越来越好,如溪水一般,流入更广阔的河流。而我的成绩一塌糊涂,写作更是毫无起色,前途渺茫。会不会有一天,她成了画家,而我却永远平凡。
高考结束,我们才真正放松下来,骑着自行车在山间的小路闲逛。累了就坐在小溪边,用脚划着水。她问我,以后想干什么?
我脱口而出:“想写很多很多的爱情故事啊。”她说:“那你一定要找我帮你画插图,这世界上也只有我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和女生了。”
我连口答应。那个时候,我还没发表过小说,天真地以为,小说的插图都是作者自己找人画的。我还在纠结,自己拙劣的文笔会不会配不上她的插图。
她说,每个人都是一条小溪,往前奔跑,流向自己的大海。当时,我对这句话似懂非懂,只想着,她的意思是告诉我,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日落西山,溪水潺潺,我们骑上自行车,消失在青春的黄昏中。
我没有想过,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后来,她去了北京的一所艺术院校,而我的成绩并不理想,去了合肥学新闻。上了大学后,我们一开始还有联系。可毕竟我们拥有不同的生活,在不一样的城市,我们之间能说的话题越来越少。高考前夕,我们互相写信打气的激情已不复存在。
再加上后来微信盛行,我们常用来联络的QQ使用得也不再那么频繁了。直到有一次,我QQ被盗,联系人少了一大半,我再也分不清哪个是她了。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一种自卑感涌上心头,大概是缘分尽了。
大学期间,我看了很多杂志,每次看到杂志上男生女生的插图,我都会下意识地看一下插画师是谁。我依旧在日记本上写着自己的连载小说,幻想着有一天,我的插画师会是她。
有一次,在大学的课堂上,老师说:“新闻这个专业不能局限于书本,要去报社和电视台历练,生活处处是课堂,遇见的人和经历的事多了,你们才会成长。”
我突然想起,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时,她說的话——每个人都是一条小溪,往前奔跑,流向自己的大海。
我这才明白,成长的路上,有些人即使说着一起走,也会因为身不由己,而走上不同的道路,恰若溪流会有不同方向的分支。但只要拥抱初心,我们总能奔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如今,每当我看到小溪,还是会想到她。潺潺流动,恰若她步履不停,静心打磨自己。我想,我也应该如此。
作者简介
李柏林,90后作者。河南省作协会员,在《散文百家》《散文选刊》《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发表作品200万字,已出版散文集《写给青春的情书》,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阅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