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祥 赵子惠 李元新 杨明 成伟伟 薛健
摘 要: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对甘肃省5市10县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共116家(户)进行了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抽样样本及临床样本的检测。调查显示:甘肃省部分县(区),猪腹泻的发病率为8.5%,死亡率4.5%;发病猪场(散养户)保育仔猪的腹泻率为40%,发病率为3.5%,死亡率为1%;腹泻的发生主要在小型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发病季节多发生于每年的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特别是冬春季交替之际。对所采样本检测显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0%、35%、20%。结果表明,目前甘肃省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主要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混合感染较多,主要发生冬春季交替之际。
关键词: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3)04-0078-04
猪病毒性腹泻通常包括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PED)、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和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RV)病。这三种病分别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RD virus,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 virus,TGEV)和猪轮状病毒(PRV)引起的以猪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的传染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给养猪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这三种疾病在临床症状上极为相似,猪群中一旦出现发病猪,疾病会快速波及全群,尤其在感染仔猪后会出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养猪企业或散养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还存在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世界性的新问题。为摸清甘肃省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通过对甘肃省部分县(区)猪群腹泻疫病的流行状况、流行特点等进行调查分析,掌握本辖区疫病流行态势,为猪群病毒性腹泻疾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Taq反应缓冲液、Bst DNA聚合酶、dNTP混合液、反转录酶AMV均购自兰州希瑞科技有限公司;核酸检测试纸条由杭州忧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TGEV、PEDV、PRV的RT-PCR引物分别由金开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2 方法
1.2.1 调查对象、样本采集及处理
根据各县(区)猪的饲养量不同,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于2020年5月、9月、11月至2021年3月,对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白银市、定西市、陇南市部分县(区)的规模化猪场及散养户进行调查,共计10个县(区)的规模化猪场及散养户116家(户)。每家猪场或散养户用棉签采集10份不同窝的仔猪粪便样本,置于4 mL离心管中,-20 ℃保存,共计1 160份粪便样本;同时,采集因腹泻而死亡的仔猪肠道组织样本20份。
1.2.2 现场调查与问卷
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猪场(散养户)名称、联系人、地址、电话等基本信息;存栏量、饲养方式、仔猪来源、仔猪断奶日龄等基本情况;防疫设施、栏舍通风、消毒、除粪、免疫等防疫情况;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方式;腹泻发病猪群、发病率、死亡率、腹泻发病原因、是否进行实验室诊断等情况。每家(户)被调查的猪场(散养户)填写1份调查表。
1.2.3 检测样本处理
不同样本按以下方法处理:①粪便棉拭子:在仔猪粪便棉试子离心管中加入1 mL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混匀后反复冻融3次,
5 000 r/min离心5 min,吸上清备用。②肠道组织:取1~2 cm小肠于研钵中,加入少许石英砂和1 mL无菌生理盐水,研磨成匀浆,然后收集于离心管中,反复冻融3次,12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备用。
1.2.4 样本RT-PCR方法检测
按照建立的TGEV、PEDV、PRV的RT-PCR检测方法进行样本检测,包括1 160份粪便样本和20份病死仔猪的肠道组织样本。
3 结果
3.1 问卷调查猪腹瀉发生情况
共计调查了省内5个市10个县(区)规模化猪场及散养户116家(户),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其中采用自繁自养生产模式的猪场(散养户)106家(户),规模化猪场19家,散养户97户,发生过腹泻的猪场或散养户32家(户),未发生过腹泻的猪场或散养户84家(户)。116家均未进行过实验室诊断。免疫接种过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腹泻二联疫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的有42家(户),占36.2%。在发生腹泻的原因中,由单独感染TGEV、PEDV或PRV引起腹泻的猪场(散养户)分别占31.03%、20.69%、10.34%,由混合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后发病的占27.59%,其他原因引起的占37.93%。其他原因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其他未检出的且能引发腹泻的病毒感染及昼夜温差大、母猪乳汁不足、断奶应激等引起的仔猪腹泻。使用抗菌素治疗腹泻效果明显的有10家(户)猪场(散养户),用抗菌素治疗腹泻无效的有22家(户)。在发生腹泻的猪场(散养户)中,随着防疫措施的加强,发生腹泻的仔猪比例逐渐下降。调查发现,规模化猪场的仔猪腹泻率较低,而散养户的较高,这与规模化猪场强化生物安全和落实防疫措施相关;采用了自繁自养或“全进全出”制生产模式后,猪场(散养户)的仔猪腹泻发生率较低。
3.2 猪腹泻发生的群间分布情况
在发生腹泻的猪场(散养户)中,所有场或户均出现了哺乳仔猪腹泻疫情(表2),32家(户)猪场(散养户)拥有哺乳仔猪9 551头,其中发病仔猪812头,发病率为8.5%,死亡430头,死亡率4.5%;13家(户)猪场(散养户)暴发保育仔猪腹泻病例,发生率为40%(13/32),但是发病仔猪数少,仅为3.5%,死亡率为1.0%;其他日龄的猪未发生或表现为一过性症状。由此表明,猪病毒性腹泻病主要引起哺乳仔猪发病,保育仔猪次之,成年猪则很少发病。在生产规模上,主要发生于散养户和小规模化猪场,大型规模化猪场则很少发病,这可能与猪场的防疫措施和计划的执行率有关;还与哺乳仔猪的栏舍卫生、保温情况及母猪的产前免疫有关。
3.3 猪腹泻发生的时间分布情况
表3列出了 根据问卷調查对哺乳仔猪进行时间分布上的数据分析结果。由表3可知,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11月份的发病率最高,6月份发病率最低。结果表明,仔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不同季节差异较大,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冷热交替时应加强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3.4 猪腹泻发生的空间分布情况
对问卷调查结果中哺乳仔猪发生猪病毒性腹泻情况分析后发现,庆阳市宁县、平凉市泾川县和崆峒区的仔猪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3.6%、10.1%、10.5%,而正宁县、宁县、泾川县的仔猪死亡率分别为5.1%、5.8%、5.3%。
将调查区域按照当地气候和地理位置划分为4个区域,按照区域统计调查结果,发现仔猪的发病率以平庆地区的最高(10.44%),平川区的最低(3.00%)。表明不同区域在仔猪病毒性腹泻病发病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制定防疫计划时要有所侧重,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防疫策略,在日常监测中对仔猪病毒性腹泻病发生率高的地区应加强检测和疫苗接种。
3.5 猪病毒性腹泻病三种病毒的检测
对116家(户)猪场(散养户)共计 1 180份样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TGEV、PEDV、PRV。结果显示,只有在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样本中检测到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三种病原,即TGEV、PEDV、PRV。对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中采集到的粪便样本和肠道组织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采集的样本中PEDV、TGEV和PRV的阳性率分别为35%、30%、20%,表明甘肃省某些猪场(散养户)存在猪病毒性腹泻病,仔猪病毒性腹泻病主要由这三种病毒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感染引起的。
在临床上,首先要分清引发腹泻的病原,这要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检测结果,以确定致病原因,并及时对症治疗,针对性地制定治疗和防控计划,及时启动防控措施,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控制疫情扩散。
4 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甘肃省猪场(散养户)仔猪腹泻的发生主要在小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发病季节多为每年的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特别是冬春季节交替之际;引发猪暴发病毒性腹泻病的病原以PEDV为主,PEDV、TGEV和PRV混合感染较多。这与韩庆彦等[1]、徐丽华等[2]、牟迪等[3]的报道一致,说明当前我国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仍以PEDV为主。本次调查还发现,由于近年来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严峻,甘肃省各养猪企业和散养户加强了防疫措施,多采用了自繁自养的生产模式,导致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本次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及实验室检测分析,弄清了甘肃省部分区域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状况,为甘肃省猪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免疫预防计划的制定和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为科学防控猪病毒性腹泻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 韩庆彦,兰喜,周峰,等.2011-2012年猪腹泻疫情中6种病毒在乳猪肠道的感染检测[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2,32(9):62-63.
[2] 徐丽华,李军星,苏菲,等.2011-2017年浙江省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科学,2018,48(5):625-630.
[3] 牟迪,夏伟.2015-2017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病原检测数据统计分析与预防对策[J].养猪,2017(6):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