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叙涟
摘 要: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又称为“歪鼻子病”,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与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表现为打喷嚏,呼吸困难,鼻子拱地、摩擦墙面,鼻甲骨和梁骨萎缩变形,鼻端向一侧倒歪,还会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引起脑膜炎、繁殖障碍或肺炎等继发性疾病,增加猪的死亡率。目前,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病率,从而提高养猪生产效益。
关键词: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2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3)04-0071-03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種常见的疾病,主要病原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与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如果猪感染了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临床症状表现相对较轻,猪的鼻甲骨不会发生明显的病变。但在实际生产中,猪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继发感染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最终引发严重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虽然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死亡率较低,但该病的病程较长,会影响猪日常进食,导致消瘦,生长速度迟缓,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僵猪的情况。
1 病原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巴氏杆菌属,是典型的革兰阴性杆菌,两端钝圆,中间微凸,大小为(0.25~0.45)μm
×(0.45~2.5)μm,常单独存在,无芽孢与鞭毛。多杀性巴氏杆菌是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在37 ℃培养条件下,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清或血液,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一般培养24 h后,可以观察到成熟的菌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落整体较光滑,中间轻微隆起,颜色为灰白色,边缘整齐。在麦康凯和含有胆盐的培养基中,多杀性巴氏杆菌不生长。在肉汤中培养时,早期肉汤比较浑浊,培养24 h后,肉汤上清液清亮,在底部发现有灰白色絮状沉淀[1]。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在干燥的环境中只能存活2~3 d,在排泄物以及分泌物中可以存活8~10 d,阳光直射时会在短短数分钟内死亡,普通的消毒剂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有良好的灭杀作用。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也是一种典型的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能自主运动,但无芽孢,对氧气有严格的需求,大小为1.0μm×0.2 μm。在鲜血琼脂中培养,该细菌可以产生B型溶血。在马铃薯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菌能够使培养基变黑。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有3种菌相,其中 1菌相毒力较强,2、3菌相毒力较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也比较弱,普通的杀毒剂能够起到良好的灭杀作用。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发病猪、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猪甩鼻、打喷嚏等方式,将病原通过空气大范围传播。病原通过空气也可以对饲养工具、饲料、饮水、工作人员的衣物等造成污染,形成新的传播载体。同时,一些吸血昆虫也可以携带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原,造成疾病水平传播。除了水平传播以外,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也可以通过带菌母猪进行垂直传播。
2.2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病率为10%左右,且临床症状不明显,猪的死亡率也相对较低。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以流行,但在春秋季节比较多发。当猪的饲养密度过大、栏舍潮湿、存在大量污染物时,该病的发病率较高。
2.3 易感动物
各品种的猪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均易感,其中长白猪最易感。断奶仔猪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差,易感染该病。虽然猪群感染后引发的整体死亡率较低,但保育猪和育肥猪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2],会严重影响猪的育肥效果。
3 症状表现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早期感染症状并不明显,但3~4周龄仔猪或断奶仔猪感染后的症状较明显。在发病早期,发病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卡他性鼻炎症状,如打喷嚏,呼吸困难,睡觉时发出明显的鼾声。仔猪食欲下降,精神状态欠佳,鼻孔中有浆液性或黏液性脓性分泌物流出。之后,仔猪的鼻黏膜出现发痒、疼痛症状。受此影响,一些仔猪开始频繁地用鼻子拱地,有的仔猪为了止痒,用鼻盘摩擦墙面、地面,进一步加重对鼻子的伤害,导致出现流鼻血、张口呼吸等症状。病情较重的猪,眼结膜发炎,鼻泪管阻塞,眼眶周围沾有大量的灰尘[3]。随着病程的发展,猪的鼻甲骨和梁骨出现萎缩变形,鼻甲骨从腹侧向背侧延伸,导致两个鼻孔大小不一,鼻端向一侧歪斜,因此该病也称为“歪鼻子病”。猪的鼻端异常上翘,鼻腔变短变窄,鼻盘后方的皮肤在炎症的不断刺激下变得异常粗糙,形成比较深的褶皱。由于长期张嘴呼吸,猪的牙齿发育异常,无法正常咬合,俗称“短鼻”。
猪感染该病后容易继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这是因为猪的鼻甲骨生理结构被破坏,无法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与细菌、病毒,容易造成肺部感染,增加猪的死亡率。
4 病理剖检
对发病猪剖检发现,病变主要集中在猪的鼻部与肺部。从猪的第1和第2前臼齿之间横切猪鼻,发现鼻软骨和鼻腔横切面存在明显的病变,主要表现为鼻甲骨发育不全、萎缩、变形。鼻中隔异常弯曲,一侧鼻腔因为长期被分泌物堵塞,退化明显,严重时会发现猪仅有一个鼻道。鼻黏膜呈红色,内有干酪样坏死,切开后有浆液性、黏性分泌物流出。
如果是慢性型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剖检可以发现鼻黏膜颜色苍白,水肿明显,鼻窦黏膜充血,有大量的黏性渗出物流出。如果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比较严重,病程较长,病变还会延伸至喉部。肺脏也会出现严重的病变,如肺部明显萎缩,颜色呈暗红色。
5 诊断
5.1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主要用于检测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一般感染15 d后,乳胶凝集试验能够检测到血清抗体。检测时将待检血清倍比稀释,加入等量抗原,如果试验结果在1∶80以上,可以判断为阳性,说明猪患有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5.2 实验分离培养
采集发病猪的鼻拭子样本,置于生理盐水或鉴别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根据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判断猪是否患有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采取荧光抗体技术进行确诊。
5.3 药敏试验
采集病料,处理后接种于特定培养基。将含有对该菌敏感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根据纸片周围抑菌圈的大小,确定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从而确诊。
6 科学防治
6.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猪群饲养管理。转栏后留足够的空栏时间,对猪舍进行清洗、消毒,自然晾干。保持猪舍日常、整洁、保暖与通风,减少空气传播。坚持自繁自养,加强引种检疫的工作力度。引种后必须隔离观察,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间做好该病的检疫工作。日常减少各类应激,加强猪舍出入管理,禁止闲杂人员随意进入猪舍。在猪舍外部安装防护网、护栏,避免外来动物进入。加强吸血蚊虫防治,避免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传播。在日常生产中,划分育成舍、育肥舍、分娩舍,实行“全进全出”制。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给猪提供适宜的运动空间,减少猪之间的接触频率,增加安全距离,以有效预防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6.2 疫苗免疫
免疫接种是目前防治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因此要做好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疫苗接种工作。疫苗可选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经产母猪免疫1次,初产母猪免疫2次,育肥猪免疫1次,种公猪每年免疫2次,新生仔猪可在7日龄时免疫。
6.3 药物治疗
6.3.1 西医治疗
针对发病仔猪,可以采用10~ 15 mL阿尼利定+15 mL魚腥草注射液+1~1.5 g头孢噻呋钠+3~5 mL地塞米松,每天注射2次,连用3~
5 d,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针对猪鼻腔,可以采用卡那霉素进行冲洗。将发病猪双耳提起,用注射器抽取15 mL卡那霉素,每个鼻孔各冲洗一半药量,每天3次,连续5~7 d,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为了避免发病猪炎症加剧,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粉或者碘胺噻唑粉进行治疗。
6.3.2 中医治疗
发病猪症状较轻时,采用简单的清热解毒型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用蒲公英、鱼腥草、生石膏各200 g,甘草50 g,加水400 mL煎煮,药液灌服,药渣拌入饲料喂猪,每天2次,一般5 d左右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重症猪,用祛风类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用半夏、天南星各 15 g,加入钩藤20 g、蝉蜕10 g、蜈蚣3只,加水500 mL煎煮。将药渣充分过滤后将药液倒入高压锅中进行灭菌处理。用5 mL注射器抽取药液,分点注射于发病猪面部各个穴位,剂量为 2 mL,连续用药1周,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7 总结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虽然死亡率较低,但会对猪的身体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会造成僵猪,还会导致育肥猪无法达到育肥目标,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应采取科学的防治手段,降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发病率,推动养猪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13):104-106.
[2] 赖文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治[J].畜禽业,2021,32(8):104-105.
[3] 赵亚春.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21(4):116-117.